当我知道我在一年后需要回总公司的时候,在没有透露消息的同时,我还悄悄地进行了另外一件事:替上海公司物色一个在我走之后可以马上接替我的工作的人——我想,这是必须的,虽然我不想提前透露我要走的信息,但我也不能说走就走,安排好走之后的事情是必要的职业道德,至少不能让工作因为我而被动。
我是在招聘会现场看中的她:她,由我亲自招聘入司;她,是我小九九里暗自打算学习锻炼几个月之后能接替我大部分工作的人选,至少不能马上任命,也可以给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对她而言应该是一个机会——结果却证明,我看走眼了。唉,有点打击自己呢,亏偶一路以来以看人比较深刻的面貌出现在各位的面前,事实证明偶还嫩了点,要看清楚一个人绝对需要高深的功力啊。
她的工作安排我有点依样画葫芦地安排了各岗位轮岗,甚至还向老总建议派她去总公司进行实习学习,要知道,并非每个新入司的人都有这个机会的,更多的人是简单培训之后就开始进入岗位工作了,毕竟一般的人员招聘都是因为岗位需要而进来的,而她,我想我是一开始就偷偷定位在后备干部储备上的。就我个人看法,这种实习方式对今后的工作绝对是有利的,关键看自己能否沉下心来学习,一来可以了解各部门的工作具体是如何操作的,二来通过人员的熟悉可以为后期的工作开展营造一个比较良好的沟通渠道。很明显,工作中最主要的是人跟人的沟通,如果沟通顺畅,工作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一半了。但可惜的是几个月之后,她的发展让我都有点觉得自己预期不足。
她先是在轮岗阶段与一个男的开始了办公室恋情,都是年轻人,开始恋情无可厚非,让大家不认同的是她一边与对方时不时在办公室有过分亲昵的举动,一遍还在别人询问是否开始拍拖的时候,以很不屑的语气答道:“就他?怎么可能!”这种自己打自己嘴巴的语言让同事们首先开始怀疑她的人品了,一个人品受到置疑的人是很难获得团队的信任,而她在办公室有亲昵的行为无疑让人觉得为人比较轻佻,进而怀疑她工作的踏实程度了,这个时候不得不说,社会、公众对男性在这种情况下的宽容度绝对要远远大过女性,大家在不屑的往往是女的,感到不公平也没办法,这是几千年传递下来的陋习。而她最最不该的是在上海公司谈着一个,在总公司实习期间却又跟其他男的暧昧地打情骂俏,无疑把她自己在众人的印象中又减去几分。
要知道,人都是由此及彼的动物。在这个公司,对集团内部、公司内部拍拖是不禁止的,甚至多少还有点鼓励资源内部整合的意思(所谓肥水那啥的哦),只是她在处理感情的时候给人留下了轻佻和随便的感觉,这个印象我相信是很长的时间内都无法彻底扭转的了,第一步的时候她就自己把自己打矮了三分。
在而后总公司的轮岗实习中,又没有抓住这个改观的机会。谁都知道总公司是领导们分布比较密集之处,她所表现出来的工作状态很容易以直接和间接的形式转入领导眼耳,可惜她大概没意识到这点。我在网上跟她沟通的时候曾经问过她在那边的工作感受,她以太闲了想马上回上海回答我,我马上就意识到她又把这个机会给浪费了。经历过实习阶段的人都对这样的情形不陌生:似乎所实习的部门里谁都在忙碌谁都没空理这个新来的实习生。遇到这类情况,没什么可怕的,手把手师父带徒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别人没有义务来教带你,而你绝对有义务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多的东西。别人在忙的时候,多看多听多学绝对没错的,略微有点工作感觉的时候,可以适当地主动询问他人:我是否能做点什么?所谓实习,当然是以一个比较低调的虚心心态去进行的,一点一点让自己熟悉起来,工作中也可以积累人际关系。倘若你以高傲甚至懒惰的姿态出现,那么,sorry,哪凉快你自个儿哪呆着去吧,反正你呆一段时间就得走,谁都忙着呢!
某些时候群众的意见对个人的发展还是有点影响的,所以当领导询问大家此人是否可以提拔的时候,我作为招聘人和她的直接上司,尽管很希望有人可以来接替我的工作,以便顺利调回,但是我还是作出了客观评价,如果她来做,恐怕难以服众。同时,我也可以预料到,领导询问的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意见,我可以猜到其他人不会给她多高的评价的。最终毫无悬念地开始了另外选择人选。
对于她,偶多少有点挫败感啊,可见眼力劲不行啊~~~~
日期:2006-07-18 20:24:41
六十五、每次拐弯都危险
人生象是一个充满变数的旅途,运气好的人走过的是一条笔直的康庄大道,不用费心便可以见到美丽的风景、亲切的笑脸,大多数人还是需要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拐弯,有的是被动地转折,有的是主动地选择拐弯,不管有没有看到更迷人更舒适的意境,我们都必须为拐弯的勇气鼓掌加油,当然,拐弯之前,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必须知道每次拐弯都危险,没有什么零风险。
他,一个三十岁出头的男性,有个上幼儿园的孩子和一个全职太太,属于公司典型的从基层一步步上来的人,用了五年时间积累和发展了个人的能力,终于到达中层。我很欣赏这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靠自己奋斗出来的人,但是不得不让我感慨的是,人还是有基本素质一说的,很多时候,从第一课时就拉下的一些基本元素就注定了今后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走过更漫长的路程才可以达到其他同一层面的人已经具备的水平。
且不论他平时所表现的工作能力如何,单就主动辞职的事情,让我觉得,就一个已过而立之年的人而言,这次拐弯行动,未免太有失考虑。虽然他的辞职言辞是:工作压力太大,心理承受不了,决定辞职后另外找工作,换一个行业做做。他尚未办理完全部手续,在一次吃饭时,我就对我的领导说,他绝对不会换行业——其一,一个从基层一点一点成长起来的人,本身具备的资本里最重要的就是经验,学历、技艺不高的人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宝贵经验去换取生存之道,换行业无异于将自己前期的经验付之东流,沉没成本不是一般的大,这样的损失对他自身价值会产生强大的贬值作用,试想,换工作追求的无非几点,前景、薪资、心情,如果个人贬值这三点都随之降至冰点,拐弯为何?其二,一个有老婆有孩子需要养的人,怎么可能如同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光棍汉一样那么轻松就作出一个切断目前经济主要来源的动作?人无远虑尚且还有近忧,人到中年,每行走一步怎么可能不考虑下一步甚至下三步的棋?别说是他,换作是没有家庭负担的我,几个月没有工作没有方向,都难以克制自己内心的恐慌和不安了,累的状态其实不是最可怕的,茫然才是让人最无助的。所以我就此判断他不会换行业,且已经想好下一步的落脚点才作出的这个决定。
果然,没几周之后便听到消息,他在浙江某市的一个同行业单位中就职,虽然职务相同,但是我断言他的这次拐弯太不精彩太没水准了!在这个行业,公司其实已经位列国内同行前列,除了境外公司或者换行,否则这样的跳槽对个人的成长是没有多少好处的。去同行公司,等于是把自己的半桶水去当一桶水用,更多的不是去学到新东西,而是教别人自己曾经学到的东西,倘若他已近知天命这样的拐弯也许值得,但对于一个正在成长黄金期的人未免有点可惜,还要适应已经浸润了五年的前任企业文化的断奶时期,这样的磨合期对他而言是个痛苦的过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