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众生相》
第22节

作者: 涤影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产假结束以后,她回来上班,却发现没有了她的岗位。她原来从事的岗位上已经有人在了,虽然她本人很想回到自己从前的岗位继续从事自己熟悉的工作,但是很抱歉——那个坑里已经有萝卜了。她来找我,言谈之间的意思是想让我帮忙,虽然我很想帮,但是无能为力。作后公司似乎是勉为其难地在其他部门增加了一个岗位给她。忽然觉得作为女性,在这点上很悲哀,她也是公司的老员工,以前工作也一直尽心尽力,在该岗位工作中也是收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的,就因为休了几个月产假,以前的一切付出似乎都被抹平了,能选择的只有重新开始。

  休产假是她的错么?作为女性,大部分人都难以避免生养孩子这个过程,我想虽然丁克家庭的出现已经有一段不短的历史了,但是在绝大部分中国人的意识中还是接受不了这种想法,似乎结婚生子是天经地义的事。这也是为什么现代职场的女性多晚育的重要原因,他们奋斗许久,到了一定的位置,如果生孩子休产假,很快就会被人取而代之,这种不甘心放弃的信念逼迫着她们把生孩子的计划一拖再拖。

  恰巧有位从前的同事(为了家庭跳槽到丈夫所在城市的一个单位)来这边出差,拉我去宾馆同住,聊了很多。很巧合地她也跟我谈到了她对于这方面的顾虑,目前她正负责开发内蒙市场,自己预期大概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能初有成果,但是那个时候正是她打算要孩子的计划时间,已经29岁的年龄不允许她再拖延生育计划了,双方的父母也一再催促。一旦休息,她所在的公司无疑是不会空着她曾经的岗位虚位以待的,马上有新的人来填补空白,那么她前面这一年的付出似乎很不值得,因为谁都知道,开发市场的过程中,前期毫无疑问是最难也是最辛苦的,马虎应付不是她的风格——那么她在前面一年内必须全力以赴;把成果拱手让人又不是她的意愿——那么她必须在岗位上坚守到市场成果出现,但是我们都知道开发一个市场,成果的出现必然有一个滞后性,不可能一进入市场,就马上能看到硕果累累地摆放在你面前。两难的抉择!

  忽然,同事话锋一转,说道:“这也必须是你必须考虑的问题了!”猛然惊觉,一直把这种情况当成别人的故事在听在看,殊不知自己也已经进入了适婚适育的年龄了!也许我的将来同样不可避免会面临这样的两难抉择,我会怎样选择?在这点上,公务员、老师、医生等相对比较稳定的工作比为公司职员具备更多更有利的条件。
  女性在职场通常处于劣势,遭遇瓶颈,要想同时兼顾职业、家庭、孩子难度确实不小,能很好地扮演这几个人生的重要角色并不至于顾此失彼需要很强的能力和很深的功底,至少情商、智商一个都不能低。所以,越发地知道母亲的不易,感谢母亲的付出。其实这篇文章本来是想在母亲节那天贴的,太忙,一直没写完。
  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都永远健康、快乐吧!
  PS:最近从一位同事的话语中感觉到,他在看我的帖子(可能是天涯太火了,人气太旺),也许上面跟贴的人里面就有他。也曾有顾虑是否要继续写,似乎得自我保护一下;还是决定继续了!
  日期:2005-5-14 13:46:32

  四十四、话里有话
  与某重要机构头头及其下属一同吃饭,领导本意是带我去学习的,说是让我见识一下大场面,回来后的感受是这样的场面不算大,我发挥的内容要比学习到的内容还多。我们在去之前,还特地非常郑重其事地抽出一个小时时间进行碰头会,确定注意事项。这般隆重倒是我第一次碰上。
  饭局地点放在当地最好的一个饭店内,在事先预定的有最低消费的豪华包厢内,对方一行多人先我们而到,酒菜已经点完(对方倒也不客气,我们未到已经点完了,心中暗想:不是棵好对付的葱——果然后面的对话中就反应出我的判断是很正确的),人数超出预期,所以临时又换了一个大包厢。
  落座之后先上壶好茶,等待上菜前大家边喝边相互简单认识一下。发现对方有人对于简单的餐桌礼仪不太懂,拿错了茶杯。一般习惯上来说,湿巾拿自己左手边的,茶杯拿自己右手边的,他拿了左边的茶杯,导致他左边的那位没水可喝。幸好他左边那位也是个聪明人,借着说:“我给你换个杯子,拿起来方便点。”将两边的杯子对调了一下。观察这个细节,我看到了他们个性的一方面,拿错杯子的人如果不是个粗心大意的人,就是个没怎么去过大饭店的人;左边的那位则是个聪明人,知道怎么说话既避免了让对反尴尬,又为自己带来方便,是个懂得如何说话的人。

  菜上了,酒倒了,对方头头开始主持了,祝酒词言语之中不无暗示。虽然说的都是大而化之的场面话,但细听却有声东击西的弦外之音——是个话里有话的高手啊。整个饭局我说的还是不少,但是只字未提工作,只是在自我介绍过程中发现对方对我家乡的旅游景点比较感兴趣,所以我把拉家常的话题扯到了这个上面,并适时地发出去那边旅游观光的邀请。一般而言,这类饭局是为了工作,但不能提太多工作,特别是在饭局的一开始,如果单刀直入会让对方不悦。

  饭局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涉及工作的话主要是由二把手涉及,因为一来对这方面他比较熟悉,也比较有经验,语言控制起来比较有分寸,不至于冒失失言,二来主要话题还是要主要人物之间谈及,我们只是做铺垫的。但是,二把手的话语未落,对方局长就装作是漫不经心地装作对下属交代的语气说:很多东西要筛选着听呢等等。场面有点尴尬,二把手只好以“喝多了,醉了醉了”来缓解气氛,我一看架势不对,赶紧起来敬酒,从这个话题给叉开了。听此君说话真不是很好接触的人,话还得拐着弯来听。这种打交道的方式比较累,大概也是中国特色的产物。

  难免又有种悲哀油然而生了,在公司有头有脸的人,在这种场景下,也得为了迎合他人去说话,其实人在俗世中都难免卑微,犹如尘埃。记得刚工作那会,我看很多人都带着比较敬佩的情绪,走近之后,发现不过如此:曾经觉得挺不错的人,有不光彩的一面;曾经看着能力比较强的人,一纸文件就下课了;曾经觉得八面玲珑的人,不过就是一个职场舞台上的小丑。真的,我的眼睛告诉自己:永远不要轻视谁,也永远不要高看谁,包括自己。

  日期:2005-5-16 15:58:22
  在几次人员招聘之后,颇有一些感受,跟大家分享一下。也许对正在找工作的人有一点帮助。企业招聘的基本原则肯定是“只选对的人,不选贵的人!”——我自己总结的。
  首先,应聘的简历一定要言简意赅,重点突出。真的没有人愿意在成堆的简历中去看一封犹如懒婆娘的裹脚布般又长又没有多少实质性内容的简历,也许在扫过几眼之后就丢入淘汰的行列了。个人看法,一般的一页简历足已,尤其是针对初出校园、工作经验不多的人,简历更是简单,但是重点还是必须突出的。想起自己在大学毕业时候做简历时候的误区,似乎觉得简历不厚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分量,甚至故意通过放大字体增加一些,回头一看真是很可笑呢!曾见到过很搞笑的简历,洋洋洒洒十分详细,但是你知道少了什么?联系方式居然没有!天知道怎么想的,这样的简历,即使看后满意,也难免石沉大海——因为无法联系啊!而且企业不可能为了联系一个忘记写通讯方式的人而大费周章,因为不值得,没有这个人,其他人马上能补上;也不值得花这个力气去寻找,因为他还没有优秀到这种程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