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众生相》
第20节

作者: 涤影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刚来的第二天,领导对我交代我们部门的员工都是受伤的心灵,希望我在工作方式上要注意不能强势。当时心里还犯嘀咕呢,就跟领导开玩笑:我看上去象是一个很强势的人么?原来是事出有因,前任经常对人不对事地批评员工,甚至动用人身攻击,最过分的一次,让部门员工全体站立2个小时,听她坐在老板椅上唾沫横飞地对大家一个个训话,其中年纪最大的一个老员工已经接近五十。我有点无法想象那么温婉的一个女同事怎么就摇身一变变成如此恐怖的个性了。不知道是否真的是人的位置变了,处事方式也发生质变了?

  新接收工作加班必不可少,前段时间经常在下班时间到的时候还在紧张忙碌,部门内的人也一个没走,第一天,我以为他们也没忙完;第二天,问他们还没忙完呢,答曰已经忙完了,问为什么还不走,都笑而不答;第三天,我实在觉得奇怪,就在晨会上发问了(我来了之后,每天上班后抽十五分钟召开晨会,每日由一名员工主持晨会,讲述一个自认为比较有借鉴意义的小故事或者自己读过的某本书,个人认为这样的交流气氛比较好,而且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大家支吾了半天,终于有人回答说,以前的领导如果她没下班,其他人也不准下班。我有些愤怒,不管其他事情如何,让人陪着加班怎么有种农奴的感觉。因为我的个性里面最容不得别人不尊重我,而前任的这种做法无疑是对别人很大的不尊重。企业里面的员工加班在所难免,但是没有理由让他人陪你加班!我很明确地告诉他们,我个人也很讨厌加班,尤其讨厌没有效率的加班,如果做完应做的了,时间一到,你可以一分钟都不耽搁马上下班。第四天,大家如释重负地按时下班了。

  熟悉起来之后,听到了更多的一些她的故事,之所以称为故事,是因为他人讲述的时候或多或少地会加入个人的色彩,倒不是说他们故意添油加醋。当然别人在讲述她的不好的时候,我从来都不加以评论的,在这种时候,最忌讳的是跟着大伙讲前任的是非,最好的选择是保持沉默或者干脆转移话题。别人在揭发她的不是的时候,未必真心实意,可能只是一种变相的吹捧我的方式,目的是为了通过这个来试探是否迎合我的心态,这种时候,我需要清醒;而双方摩擦的发生也不可能都是单方面的错,听一方表述就下定论,不是聪明的选择。

  其他的事情不论,其中的两件小事倒是有点借鉴意义,所以也不妨当作题材写下来了。其一,她曾经多次跟下属借钱未归还,虽然都不是大金额,但是在下属当中留下了很不好的影响。很有些因小失大的感觉,可能在她的意识中,金额不大,自己又是他们的领导,下属拍马奉承巴结还来不及,怎么还会因为领导借你一点小钱而记挂呢,但事实上,这个事情很容易给人留下贪小便宜、不讲信用的印象。因为区区小钱而烙下此印,真的很不值得。

  其二,天天下班后拉同事(尤其是男同事)一起出去吃饭、娱乐,却从来未曾买单,要知道如果一个男的对你没有所图,不可能天天帮你买单的,何况她追求格调经常要求去带有钢琴伴奏的餐厅用餐,且对餐厅的服务员横加指责。结果发展到最后,每到快下班的时候,那些可怜的男同事都约定成俗地赶紧躲着她下班,生怕谁又被逮到当了冤大头。最后她大概自己也察觉别人的这种变化,就跟同住的女同事抱怨:“他们怎么对你那么好啊,老拉你一起去吃饭,也不请我。”那位女同事回答得好:“他们哪里是拉我去吃饭,是拉我去买单的!”没有人会为你的人生买单,中国人讲究的是礼尚往来。而且在餐厅里,对服务员的大声指责很容易招来回头率,她的口出不敬会让人看低了同行的男士,也难怪他们不愿意跟她一起就餐了。据说她在餐厅批评服务员的口头禅是:“在我们南方。。。。。”要知道她可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只是在南方待了一两年,就如此忘本,虽然夸的是我的家乡,但是我也觉得有点别扭。

  工作中,做事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做人,做事强势,能体现工作能力;做人强势,以位置压人,往往让人生厌。
  奇怪的是公司自上而下,我还没有听到过一个人说她好的,所以我推断可能她最后的离开并不是真的因为想跟家人团聚,而是她自己也感觉到了在这个位置上待下去有难度,最后是在公司领导都出差的时候悄悄离开的。我一直觉得看一个人在单位里有没有人缘,关键看离开的时候大家的表现,没有一个人送行,如果不是当事人刻意低调的话,便可以折射出做人的失败了。人在其位的时候,有人请客有人追捧都不足为奇;离开的时候,不在其位了,如果还有人依依不舍于你的离开,念念不忘于你的付出,这才是成功的离开!

  当然,以上的感触都只是在心里想想,我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评论自己的前任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没有足够的语言驾驭能力,还是不要涉及为妙。退一步讲,对我而言,有一个糟糕的前任更利于我开展工作,如果拿一个优秀的前任作为参照,大概我做得再好也只是一个尚可,但如果以一个糟糕的前任作为对比,成绩平平也可以与优秀划上等号了。可能会有人指责我的不求上进了,放心,我对自己的要求不会那么低的,我可不希望半年一年之后自己离开的时候也这么黯然神伤!

  日期:2005-4-19 9:52:47
  四十、公司氛围
  在衡量一个公司是否足够人性化的时候,对我个人而言,公司氛围应该是一个很大的考核指标,也是对我具有很大吸引力的一种因素。不知道是否是因为大城市的生活压力太大,导致了人际关系的降温,总之我在北京的时候总感觉公司同事之间的那种冷漠。一直很希望同事之间不仅仅只是工作关系,而是可以有朋友的分享、家人的亲切,可惜的是在北京的工作期间,始终找不到这种感觉。即便是在抛开工作的娱乐过程中,也总给人一种不可言表的隔膜感,那种客气是让人感觉距离的言语,那种调侃是刻意修饰的幽默,很多时候参加完这种聚会,反而没有放松的感觉,而透出几分倦意来。

  虽然现在所在的不是我喜欢的城市,没有繁华的街道,没有一个昔日的朋友,但是公司同事给我的感觉还是很好的。参加了几次同事之间的饭局,其中有几次是家在当地的同事邀请我们上门吃饭。规模比较大的一次差不多去了公司本部一半的人,很是热闹,那种吃饭的氛围给我一种久违的亲切感。真的,没有上下级之分——我所期待的上班是领导,下班是朋友的关系;没有客气的距离——我所喜欢的轻松氛围;没有刻意迎合的话语——我所自在的说话方式。忽然明白了有得必有失,这里不能给我很好的城市环境,但却能给我比较融洽良好的相处氛围。

  我其实是一个在熟悉朋友聚会中比较能闹的人,这种环境喝点酒我一点也不反对,比那种不得已的饭局喝酒要痛快开心多了。借着酒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搞点不大不小的恶作剧,让心情轻舞飞扬一下是一件惬意的事情。板着脸上班其实是一件很让人痛苦的事情,最佳方式是忙碌的时候高速运转,见缝插针地我们也可以开些无伤大雅的小玩笑。活跃的气氛对工作效率而言无疑是一款十分有效的润滑剂。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