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众生相》
第12节

作者: 涤影
收藏本书TXT下载
  记得有一项工作要求调查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发展前景,说俗气点,好的发展前情必然能带来丰厚的物质收入、较高的地位感受、良好的个人发展。活于俗世中的人,难免俗气,我在生活中时不时跟三两知心女友一起发感慨:女人一定要有钱(是不是很多男性听到之后很不是感觉?)我说的是作为女性自己一定要有能力挣钱,有人会说女人只要找一个有钱老公就可以了,现在的婚姻牢固程度实在让人不敢信任,好的时候也许男的可以把什么都给你,散的时候不少男的还巴不得拿回从前给你的那些东西。所以还是装在自己兜兜里凭自己能力获得的东西比较可靠。所谓优雅女人,没有一处不是用钱堆出来的!养尊处优能让心态好好,皮肤状况自然良好;定期的美容美体,贴心护理,能补充肌肤流失的养分,最大限度地延缓衰老;佛要金装人要衣装,没有良好的行头打点,再好的气质也会被淹没……说得很世俗,但是诸位细想之下,应该也能明白其中不乏实情!打扮再入时香水再名牌,挤过一趟沙丁鱼罐头样的公车之后,我就不信她还能优雅得起来?

  这个论证题做得有点冗长,偶说了那么“多女人一定要有钱”的理由,是为了说明要做到有钱,撇开那些歪门邪道,就必须提高自己的能力!当二奶啊傍大款啊之类的,大多数女性还是不会选择的,毕竟当金丝鸟也是需要姿色资本和心理素质。靠别人不如靠自己,有位教育学家说过: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能力的提高有很多方面,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也是个人重要素质之一,我们的老祖先就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认识自己一方面靠内省,另外一方面则是看别人对你的评价,对你的态度如何。但是在职场中浸淫多时的人很会看碟下菜,因此很多时候别人对你的态度未必发自真心。
  我曾经因公司培训需求联系了多家培训机构,想从中挑选出最合适的,最初都是通过电话联系,圈定几家之后有选择性地进行了面谈,不少人在见到我之后都惊讶于原来我这么年轻,听电话中的声音和谈话,他们都把我想象成一个三十岁左右的人(可以想见偶的声音离悦耳动听十万八千里)。有一次十分搞笑,约定的时间,对方来了两个着装非常职业的人,进办公室后,问我请问某某老师在么?偶说老师不敢当,偶就是某某,结果对方大跌眼镜。撇开他们的认识误区,偶那天的着装需要深刻检讨——T恤配牛仔,脚下一双休闲平底鞋——也难怪他们会觉得我跟电话中的人相去甚远。

  在这个过程中,我接到很多电话,对我们的培训要求非常重视,只要我们有需求,对方第一时间制定方案、联系老师、安排档期,如果不合适,再调整。我知道并非我的能力有多强,是公司给了我这个平台,他们重视的是我们公司这个大客户,而不是我的个人能力。虽然在交往过程中他们也曾夸你年轻有为,也说你工作能力不俗,他们会主动约你出去喝茶吃饭,我深知,最终的最终,他们只是把我作为一个客户的代表来看的。在这点上,我得感谢公司,如果不是公司有实力提供了这个平台,那么我是无法获得这么多的重视和认同的。有利益瓜葛的人一般是比较难以成为真正的朋友的,所以对待那些人,我觉得用合作伙伴来定位是最好的。

  在这点上,一个同事在一次跟我闲聊时说到了同样的感受,他在工作中与外界交往时,对方一听公司名都会相对重视一些的,而且公司为了更好地获取市场信息,每年花几十万资金进行数据购买,他说:“如果是在小公司,这些是根本不可能接触到的。”当然小公司也有小公司的好处,就象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一样。如果在小公司,可能更能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多面手或者万金油。

  如果有一天,我不需要借助企业平台便能获得认同,那么便是实力登陆的那天,也是梦想起飞的时刻。
  偶目前的梦想是:在工作的城市拥有一套完全靠自己能力供的房子,面积不需要大,只要够温馨就成。长期目标是:有一份收入不错能施展个人能力的工作,有一个温馨的家庭,一个可爱的孩子(不要求他有多出色,只要健康成长就好),周末的时候跟家人一起去郊外放松,每年留出假期去旅游。(不会有人笑话偶胸无大志吧?)似乎很理想化,但是希望能美梦成真,呵呵,目前一项都没实现,所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日期:2005-1-24 12:14:11
  二十四、经常说“ 不知道”的人
  在工作中你最不愿意遇到的是什么样的人?——如果让各位选择,大概会有N多各色各样的答案。在我看来,那类问起什么事情,都说不知道的人是最让人头大如斗的了。
  让我不解的是,这样的人在公司居然也能一直生存下去,是明哲保身的结果么?有这样的人存在并非让我最头疼的事情,因为偶不是公司老总,还不至于如此愤青地站在劳动力资源闲置等高度去看待这个事情,只是一旦需要跟这样的人有工作事项来往,就不免恐怖了。问他这个,他回复:“你去问某某吧,我不太清楚。”问他那个,他答道:“不是我做的,我不知道。”倘若只有一次两次也便罢了,次数多了,每每我都有点发火的冲动:你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与你无关,公司要你这样的废物干么?这种现象在工作项目出现一定问题的时候尤为明显,凡事都往他人身上推,似乎所有的错误都与他无关,他只是一个置身事外看着事态发展的局外人。

  当然这些话只是在脑子里转悠一下,并没有勇气从嘴中释放出来。工作还要继续,关系不能僵了(怎么偶自己也是有点明哲保身的味道)。工作不可能事事皆知,但第一次不懂的东西,通过请教询问学习,第二次自然就清楚明白多了——这就是工作中的进步。不是有明言说:工作不怕犯错,就怕你不犯错误。
  换言之,不愿意学习,害怕承担责任,是他出现这种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他这么多年职务一直没有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这样的工作态度,是他在职场生存的个人信条吧!工作中没有人会手把手来教你带你,需要的是主动学习。尽管职场中难免存在防备心理重重的人,但是只要有虚心请教的心态,大多数的人还是会热心教你的,甚至通过自己的观察,同样可以学到不少。什么都不知道,只能是个人的错!一直原地踏步,也是不可避免地成为他的一种必然。

  如果我是领导,裁员的时候的第一选择,将毫不犹豫地是他这样的人;我是领导么,我有裁员的决定权么;我没有,所以我只能选择尽量少跟这样的人有工作往来——似乎是很无奈的选择!在不能改变别人的时候,我只能改变自己,最大限度去忍耐。作为一个男的,没有上进心,害怕承担责任,真是枉为男儿身!不知道将来他会如何教育他的孩子?

  日期:2005-1-26 9:18:16
  二十五、自称是领导亲戚的人
  人在职场都会穿上各色外衣,有意或者无心,为的是更好的保护自己、拔高自己,无可厚非,偶尔为之倒也无妨。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特别是在同陌生人打交道的时候,一旦在最初的谈话中发现有一个共同的朋友,两人之间的距离似乎会骤然拉近,其实人与人之间最远也不过隔着7个人的距离(记得有人做过试验,发现任何人之间最多只要通过7个人,就可以把最初的信息传达给另外一个陌生人,大意如此,呵呵)。所以很多人在最初的熟识过程中会经常采用熟人路线,寻找共同认识的朋友以此提高熟悉程度,同事中有一个人将此法运用颇多且最后成为一个笑话。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