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众生相》
第8节

作者: 涤影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原本是市场一线人员,用公司的话说是战斗在第一线的兄弟,跑过市场的人可能都对那种工作状态深有体会,永远没有固定的休息日,手机二十四小时保持开机状态(其实偶虽然不是直接的市场一线人员,偶的手机也无可奈何地保持全天候开机)一个电话就得行动;总是要看客户的脸色行事,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心理的疲态是在所难免的,而事实上,任何一份工作都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复劳动,所以人在日复一日的雷同中很容易出现心理甚至生理的疲劳,究其根本与《手机》中的经典语录“审美疲劳”有异曲同工之妙。一直以来我对自己的定位是不适合直接做市场,不知道是不是有心理定势的误区在里面。那种生活状态我受不了,我希望工作能与休闲比较清晰地分开,工作时全力以赴,休息时轻轻松松,只可惜工作以后的假日时常被电话和加班叨扰,纵然万般不情愿,也只能身不由己。

  他在经过一年多那样的工作状态之后,身心俱疲,在我们偶尔的聊天中市场透露羡慕那些市场检查人员,不用坐班,工作进度可以自由控制,还有大块的时间可供自己支配。我当时就说一个忙碌惯了的人一旦让你闲的发慌,那也是很恐怖的一种状态。几个月前,他动用了不少关系,终于如愿以偿地做上了那份看起来让他十分向往的工作,但是不出我所料,仅仅是过了半个月,他就开始后悔自己的选择了,并且进入了一个骑虎难下的状态。换岗的事情是他主动提出来的,并且还托人买了面子的,如果这个时候说不干,非但他自己脸上多少有些挂不住,帮忙疏通的人面子也下不来。在公司偶尔碰到他非常无所事事地或看报或闲聊,他总是对我报以无奈的微笑。温水煮青蛙的生活状态非常可怕!

  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但是真正进去之后发现里面的风景并非当初自己想象的那么美好。爱情婚姻有围城效应,工作生活同样有,我们羡慕别人的工作悠闲,殊不知悠闲的背后是无尽的空虚;我们羡慕别人的工作收入颇厚,殊不知那是以牺牲越来越多的休息时间为代价的。如果有羡慕别人的时间,不如静下心来看看自己脚下的路!

  日期:2005-1-10 16:51:28
  十六、从考核看人性
  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一样喜欢看竞技类的电视节目,比如幸运52之类的,记得有一个节目中有一环节需要每个参赛选手选出一位他认为应该淘汰的人选,这个时候便能成功地折射出选手内心深处的东西。有人选择淘汰实力最强的选手,因为他的存在对自己的上升是最大的威胁,我敢肯定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必定也是如此;有人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选择淘汰实力最弱的选手,因为他坚持与最优秀的人共同竞争;有人选择跟票,颇有点落井下石的味道。我敬佩坚持优胜劣汰的人,并非每个人都有勇气和实力作出如此选择,只有对自己有自信的人,才会选择与强者竞争,让自己更强。但是生活中多的是不断作出前面那种选择的人,所以会有嫉妒、会有谗言、会有手腕的不断衍生,并且几千年来生生不息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同样的,公司内部员工的互评无疑跟电视竞技的这个环节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不同的是公司考核不如电视节目那么直接,那般通透。岗位原因,让我能接触公司考核互评资料,虽然是不记名的,但是多半的考核评分,还是能让你一眼看出出自那个员工之手。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两个女孩(因为没有结婚,所以只好随大流地用整个称呼,虽然偶有点不情愿,嘿嘿)。公司互评中大部分人的评分还是比较公平公正的,但是也不乏让人吃惊的分数!

  飞是通过关系进的公司,据称是公司高层旧时老师的女儿,进来后就给了一个重要岗位,可惜的是在半年以后,她的工作几乎所有人都无法认同,她自己也感觉到力不从心,根本无法胜任,最后虽然万般不情愿,也只好由其他人替代了她。可见,机会虽然是别人给的,但自己也必须具备把握机会的能力,如果空有一幅皮囊,再好的机会你也未必能抓住,退一步说,也许短期内可以抓住,但未必能长久抓住。

  个人认为,袅比飞的能力要强得多。袅是跟我一起入司的人,有一定的能力和社交水平,也有一定的想法,平时人缘也不错。但是看了她们两个对部门人员的互评之后,我只能说我先前对他们的判断存在很大误差。一份互评上,除了自己的分数最高,其他人都在起评分线边上徘徊(公司规定起评分60);另外一份上最高分是一个部门公认能力最差的人,而与她资历相当能力相仿的人一律被压分严重。前面一份是飞的,后面一份是袅的。

  抛开压分是否光明磊落的评论,单单从卷面压分水准来看,飞绝对不是袅的对手。很明显,袅压分的目的更着眼于竞争对手,对于与自身发展不存在威胁的,她不屑于压分,甚至还故意抬高了弱势人员的互评分。从中不难发现,谁是擅长使手腕的人。
  这种手腕跟我大学班中的一对恋人何其相似!他们属于班级内部发展的类型,在保研前夕的一次互评中,把所以竞争对手的分数都压至30分一下,甚至部门达到20分以下的历史超低记录,就连平时关系最好的人也才勉强得到一个及格分,而给自己和对方的却是满分。就因为这个,让她以0.0几分的微弱优势赢得了保研名额。人性的弱点在这种时候暴露无遗,对比她平时的表现,最后难免产生一种无比虚伪的感受!

  人在很多时候知道太多未必是好事,在未曾发现这些的时候,我可以跟他们很开心地共事,时而一同出去娱乐一番,但是在知晓之后,他们的热情他们的慷慨在我看来都是有目的的,特别是当看到他们在工作生活中与压分的对象状似亲密无间,就有种类似于吃了蛔虫一般的恶心状。或许有人会套用《大话西游中》的话来劝我:吐啊吐啊就吐习惯了,问题是看到这种场面,我还没有吐的自由,依然需要装得十分镇定,简直是对意志力的一种莫大考验。

  这样的人我是不屑为友的,在你辉煌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表面与你分享成功的快乐,转身妒忌甚至陷害你;在你落寞的表面与你分担忧愁,转身暗笑你的失落。工作时你无法选择同事,你能选择的只是对待不同同事的方法。
  日期:2005-1-11 16:49:58
  十七、跳槽的同事
  一起入司的校友,在同事的关系上多了一份亲近,是我入司后认识的一个同事。在总部培训期间我们住在隔壁宿舍,在同一个市场片区实习。记得入司几个星期以后,有部门来挑人选中了我,看得出她也很想去,我劝她如果确实想去,就去毛遂自荐一番,如果自己都不给自己机会,别人又怎会给你机会?最终她获得了一个尝试机会。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经历了最后的理论考试、面试、上机考试,戏剧性的是最后她留在了总部,我外派来了遥远的北京。所以工作的时候不要害怕丢脸,现代社会多的是主动请缨、自我推荐,好的产品需要好的广告来配合,同样的有能力的人也需要一个表现方式来实现自我价值。

  我来北京非常突然,因为我当时一直以为自己会留在总部工作,在某天的下午我接到电话说你将被派去北京,晚上就有电话通知我票已买好明早出发。那时的心情非常灰暗,感觉有种被抛弃的失落。回头想来,似乎要感谢这个机会,如果不是公司外派,我不可能只身一人来到这么遥远的城市工作,不可能经历什么事情都得靠自己的迅速成长阶段。

  之后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现代社会如果想联系一个人,真是太简单了,何况我们还是同一个公司的员工。聊的最多的是工作感受和彼此熟悉的朋友的近况。她在某种程度上,跟我是一个类型的人,敏感,独立,知道什么该说什么该做。在总部的工作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她,但是日复一日的加班和不成比例的获得会让人的不满累计得越来越多,直至爆发。在接到竞争对手的撬人电话之后,她在犹豫之后选择了跳槽,去了上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