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经济分析 – 11大难题主导的经济方向》
第38节作者:
生于0715 白酒以及白酒代表的请客吃饭,也在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来。 根据中国医师协会与慈铭健康体检治理集团曾经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金融从业人员健康状况不佳,在参加体检的六千六百三十八人中,仅有十六人完全正常,而百分之八十一点三一处于亚健康状态。三十五至四十四岁的男性中,百分之六十三有单纯性肥胖和血脂异常;四十五至五十七岁人员中,超过百分之六十六血脂异常、有脂肪肝。慈铭体检总裁、医学博士韩小红指出,金融从业人员二00七年亚健康检出率比二00六年增加了百分之八。 中国医师协会有关专家分析称,工作超负荷、精神压力大和不良生活方式是造成金融从业人员健康不佳的要害因素;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饮食结构不合理及营养过剩等是导致肥胖、血脂异常、脂肪肝的主要原因;而其人均健康投资比例偏低也是原因之一。
我现在跟人聊天,核心的话题就是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我成了典型的“江湖郎中”,一眼就能看出大多数的身体和心理问题。 而我主要的建议是,与其临渊慕鱼,不然退而结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在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中,人们拼得是体力、意志力和知识。 所以,人们需要从这三方面着手准备。 假设一个人有勇气突破自己,卖掉自己的房子、车子等等有形的物质,减少自己对职位和收入的追求,敢于去做收入更少,但是更加轻松愉快的工作,那么就开始体会到心灵的自由。 然后,把钱投到自己的健康上,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上,投入到帮助他人上。 注意,这个帮助他人并不是捐款捐物,而是用自己的知识帮助他人,用自己的榜样力量引导他人。 如果能够做到上面的任何一步,就会开始感觉到自己心理的力量在增长;如果能够做到几步,那么心理的能量将非常强大。 在未来越来越大的社会变革当中,就会成为时代的领导者。
日期:2009-12-13 11:57:59
六、医疗与健康 (人口红利基本耗光 续4)
我喜欢看电影,尤其是一些经典影片。 当然了,经典影片主要都是美国片。 我看过好多遍《拯救大兵瑞恩》,经典影片之一,在表现残酷的过程中反映人性的辉煌。 后来,有一部中国片,号称中国的《瑞恩》,冯小刚导的《集结号》。 我喜欢冯小刚拍的片子,好多片子都不错。 但是,我跟朋友去电影院看的时候,觉得很不喜欢,因为我不喜欢看同胞相互残/杀的片子。 后来,我的另外一个朋友叫我去看,我说不去,但是因为是免费的电影票,我就勉为其难地去看了。 到了第二次我看这部片子,来了兴趣,觉得《集结号》号称中国的《瑞恩》确实不假。
文化作品反映文化。 嘿嘿,听起来很滑稽是吧。 但是,大家想过什么是文化吗? 我估计很少有人想过。 包括我见过不少搞企业文化的人,看看他们真的比较可悲。 自己都不知道文化到底是什么,就去给人讲企业文化了。 做什么事情,首先需要从定义开始。 失去了对事情的定义,也就失去了做事的基本方向。 比如说,人们都在说股市,都在讲炒股,但是大家知道什么是股市吗? 股市的定义是什么? 股市的功能是什么? 相信绝大多数炒股的人都不知道,什么叫做股市。 因为,如果人们对股市做了明确的定义,就会发现美国股市和中国股市有本质的区别。 进一步说,中国股市不叫股市,只能叫做企业圈股民钱的场所。 如果明确了这个原则,大家就会理解,为什么绝大多数股民面对的将是“血本无归”的结局。
我个人对文化的理解是: 文化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关心别人,顾及别人的感受,那么即使他没有很多的所谓知识,那也是有文化的; 如果一个人学了很多知识,但是从来不关心别人,不顾及别人的感受,那么即使他有很多的知识,那也是“有知识、没文化”。 一般来说,知识和文化是相互匹配,相辅相成的。 但是,对于从小缺乏家教、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关心,即使学到博士,也是没文化,或者像人们经常所说的,没有教养。 打个比方,有些人生长在相互斗/争的年代,心理早就已经习惯于非常扭曲的状态。 这些人即使学了很多知识,但是都没有学会人/性,没有学会关心他人,为了利益不惜戕/害孩子,表现出极为冷/酷的状态。 当他们掌握经济或者社会资源的时候,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通过冷/酷地榨取他人,获得自己的利益。
那么,为什么说《集结号》是中国的《瑞恩》呢? 因为,它反映出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像《瑞恩》反映出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它们两个的共同点是,反映出战争的残酷性。 在残酷的战争中,只有战斗队伍精诚团结,才能够以一当十,最后坚持下来。 当然,不论从对战争的理解、对战场上人性的刻画、对整个战争进程的节奏掌控,《瑞恩》都要比《集结号》强很多,这个也是很正常的,大家都知道的。 最重要的是,他们的都反映出各自的文化特点:而因为不同的文化特点,所以《瑞恩》把仗打完,就立刻结束了,因为人们都能够预想到后面的结果,顺理成章。 而《集结号》打仗只是个引子,真正的“好戏”还在后面。 而我第二次看,觉得自己看懂了冯小刚的用意,就觉得这个片子非常好了。
先说一下《瑞恩》。 瑞恩讲的是在“二战”中,兄弟四人上战场打仗,结果阵亡了三个。 艾森豪威尔知道这件事之后,立即作为最高统帅下令,立即找到最小的儿子,把他送回美国。 于是,一队人马出发去找他,最后保护了他,让他安全回家的故事。 很多看这个电影的人都非常感动,因为这就是残酷战争中的人性辉煌。 其实,对于美军来说,这是个传统。 我看美国一些电影或者读相关的书籍,发现美国人有时候为了抢救一个伤员,结果赔上自己好几个人。 我开头总是在想,这样做值吗? 为了一个人赔上其他的士兵,有时候甚至影响战斗的进程,在做不划算的买卖。 那时候,觉得美国人确实在思维上有问题,净干一些看上去很傻的事情。 后来才发现,聪明和智慧是不一样的。 聪明往往是“条件反射式”的,凭直觉认为这样做不划算;而智慧则是经过系统分析和计算,做一些表面上很不划算的事情,但是非常有利于全局,有利于长远的事情。
《瑞恩》的文化基础是《圣经》中所说的:“不让任何一只羊走失”。 没有与美军真正交手的人们,往往感觉美军主要靠装备强大,实际上贪生怕死。 在日军与美军打仗的时候,日本人也以为美军缺乏勇敢精神,缺乏牺牲精神。 但是,真正打仗的时候,日本人就吃尽了美军的苦头。 对于美军来说,每一个人都很宝贵,不要进行无所谓的牺牲,首先培养军人的灵活,减少伤亡。 另外,通过这种积极抢救伤员的方式,鼓励人们的勇敢。 其实想想,如果我们自己在“勇往直前”开拓市场的时候,如果有人在随时准备牺牲自己帮助我们,那么我们将会变得更加有信心,更加有耐力,更加坚强。 而如果我们在前面打仗,后面被人算计,我们怎么可能勇敢的起来。 所以,从整体来说,这种“不放弃任何一个人”的信条,让人们变得更勇敢。 另外,美国人为了能够少牺牲自己的士兵,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大力开发先进的装备。 尽量让装备去危险的地方执行任务,把士兵“武装到牙齿”,减少人员伤亡。 而且,美军持续在进行着战争,训练着军队,于是美军越打越强大。
《集结号》反映的则是“炮灰文化”。 团长把一个连放在关键位置,抵抗对方的攻击。 然后,跟连长约定,到时候吹号,让他们找机会撤退。 但是,人们最后也没有听到撤退的集结号,全连阵亡,只有连长侥幸活了下来。 后来,因为阵亡的人和失踪的人待遇不一样,而他们这个连的人连失踪的人都算不上,没人知道他们是谁,在干什么,所以什么都没有。 于是,这个连长就开始了长期艰苦的“讨说法”的过程。 后来,又碰到团长当时的司号员,司号员说根本就没给他们吹号,让他们撤退。 这个连长当场崩溃,情绪失控。 后来,终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他放这些士兵的坑道,才追认这些士兵为烈士。 艰苦的过程中,没有人支持他,也没有人关心他的申诉。 如果不是最后还找到那个地方,这些“炮灰”就完全像人间蒸发一样,不会被任何一个人记起。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