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里的投行精英》
第39节

作者: MS温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什么打扰不打扰的,是我让小觅请你来做客的。听小觅说你是南云人,其实我和小觅一样也不是本地人,连这个房子都是租的。别不好意思,就当到自个儿家一样。”

  “谢谢韩叔叔。”
  “琳琳,我叫小叔叔,你就别这么叫了。他就比我大十岁,我叫小叔叔是没办法,你要是也这么叫,会把他叫老的。”有个高大帅气且多金的叔叔,韩苏觅很骄傲,情不自禁挽住了韩晓武的胳膊。
  “那……那我怎么称呼?”徐谢琳没想到她都这么大人了还撒娇,作为她的闺蜜觉得很尴尬。
  “怎么称呼都行,洗手洗手,洗完赶紧吃饭,我都快饿死了!”
  “去吧,我也要洗个手,我去厨房洗。”
  洗完手出来,徐谢琳的注意力被客厅展示架上的一堆书给吸引住了,有《证券学》、《证券基础知识》、《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交易》、《证券投资分析》、《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市场基本法律法规》等证券书籍,有《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战略与风险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等财税书籍,还有好多公考辅导书。

  “别看了,摆在这儿做样子的。来来来,先来许愿吹蜡烛!”
  徐谢琳不认为这些书是摆在架子上做样子的,因为一看就知道其中大多阅读过,有些已经翻得很旧。韩苏觅不知道她在想什么,把她拉到餐桌前,见蛋糕小的可怜,不禁埋怨起来:“小叔叔,这蛋糕也太小了吧!”
  徐谢琳从未如此正式地过过生日,连忙说:“不小不小,买大的吃不下去浪费。”
  “这个蛋糕确实有点小,不是我舍不得买大的,而是我知道的太晚了,请人家现做一是来不及,二来人家要下班。”
  “也是啊,我是九点多才告诉你的。”
  “琳琳,明年过生日咱们好好准备,今天先将就下,许愿吧。”
  面对满桌子山珍海味和插着蜡烛的小蛋糕,看着闺蜜和韩晓武的笑容。尽管在安海有不少老乡,但依然觉得很孤独很寂寞的徐谢琳十分感动,噙着泪由衷地说:“谢谢韩叔叔,谢谢小觅。”
  “这有什么好谢的,赶紧许愿!小叔叔,我起头,我们一起给琳琳唱生日歌。”韩苏觅帮闺蜜过生日比她自个儿过生日都高兴,兴高采烈地跑到门边关掉灯,举着手机开始录像。
  “不用了,不用这么麻烦。”

  “过生日要有仪式感,小叔叔,开始了!”
  “好的,”韩晓武不想让两个丫头扫兴,轻轻拍着手,跟侄女一起唱了起来:“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祝琳琳生日快乐,祝琳琳生日快乐……好,吹蜡烛!”
  “谢谢韩叔叔,小觅,谢谢你。”
  “别谢了,开吃。”韩苏觅徐谢琳夹了一只大虾,窃笑着提醒:“刚才不是说过吗,别再喊叔叔,再喊我小叔叔会不高兴的。不知道怎么称呼就喊小哥哥,嫌喊小哥哥肉麻,就喊韩哥或者晓武哥。”
  “这怎么行?”
  “有什么不行的,我们各交各的。”
  “对对对,你就不用跟小觅一样喊叔叔了,我可不想被叫老。”
  “行,那我就称呼您韩哥。”
  “叫韩哥也行,动筷子啊,多吃点。”
  小姑娘外表漂亮清纯,待人接物也非常有礼貌,“谢谢”不离口,有几次甚至起身致谢。当韩苏觅提到一个暗恋她的保安,知道她今天过生日,下班时想请她去吃夜宵的事情时,她那张俏脸瞬间涨得通红。
  韩晓武知道她害羞,赶紧换了个话题:“琳琳,你老家在南云什么地方?”
  “我老家在南云蒗宁彝族自治县,韩哥,您可能没听说过。”
  “蒗宁彝族自治县……我虽然去南云好几次,但你们老家我还真没听说过。”韩晓武想想又忍不住问:“琳琳,那你是汉族还是彝族?”
  徐谢琳脸上的红晕依然未褪,小声说:“我爸是汉族,我妈是彝族。”
  “那你呢?”韩苏觅好奇地问。

  “彝族。”徐谢琳不敢直视韩晓武,可总不抬头又觉得失礼,只能抬头偷看他一眼:“听我爸说,我刚出生时报户口,汉族彝族都可以。因为报彝族有优惠政策,就帮我报了彝族。”
  “原来你是汉族和彝族混血儿,难怪这么漂亮呢!”
  “小觅,别笑话我了,我哪有你说的那么漂亮。”
  看着徐谢琳着急慌忙的窘迫样,韩晓武不禁笑道:“琳琳,看来我们以后要多联系,等会儿加个微信,回头请你帮我填张表。”
  “填什么表?”徐谢琳紧张地放下筷子。

  “少数民族登记表。”韩晓武也放下筷子,微笑着解释:“我在社区工作,是洋港社区的统战联络员,专门负责统计来安海上学、做生意和务工的少数民族同胞。”
  “统计这个做什么?”
  “放心,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填了之后,你在安海要是遇到什么困难,比如你们老板娘拖欠你工资,只要跟我们说,我们到时候会出面帮你去要。逢年过节,我们社区书记甚至街道统战委员还会去慰问你。”
  “小叔叔,做少数民族这么好?”韩苏觅很惊讶。
  “这叫民族团结,我们汉族是老大哥,彝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同胞是小弟弟、小妹妹,老大哥当然要对小弟弟、小妹妹好啊。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这首歌你应该听说过吧,可惜我只会唱这么一句。”
  徐谢琳没想到闺蜜的小叔叔真唱了一句,忍不住笑了。
  韩苏觅赶紧撺掇:“琳琳,既然有好处那就填呗!你不是有好几个老乡吗,也帮他们填上。***的便宜,不占白不占,我想占还占不到呢!”
  想到那些在工厂打工的老乡,将来说不定真会遇上被拖欠工资的事,徐谢琳连忙说:“我填,谢谢韩哥。”
  “不用谢,这本来就是我的工作。”韩晓武笑了笑,接着问:“琳琳,如果只是想赚钱,去大城市多好,你怎么想到来安海打工的?”
  “韩哥,说了您别笑话,我是山里长大的,小时候除了BJ、东海几个大城市,只知道外面还有一个叫安海的地方。”
  “安海离你们那儿有上千里,你怎么知道的?”
  “因为安海有老师在我们那儿支教,我小学时的语文老师总让我们好好学习,说将来要是能考上民族中学的安海班,就能考上大学,走出大山,看到外面的世界,还能找到好工作。”
  “安海有老师在你们那儿支教?”韩晓武真是第一次听说。
  “有啊,现在还有,已经几十年了!我初中的班主任就是安海班毕业的,她考上了师范学院,大学毕业回去做我们班主任。”提起上学的事,徐谢琳有些遗憾:“我初中时成绩不好,没能考上安海班。不过我高中老师也是安海老师的学生,我们那边的人都叫安海老师舅舅。”
  “为什么叫安海老师舅舅?”
  “舅舅是我们那儿对最尊敬的人的称呼,大家都很尊敬安海老师。”
  韩晓武没想到安海居然有老师在南云支教,而且支教历史长达几十年,下意识问:“所以你大学毕业之后,就想来安海看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