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妖怪档案——1000余种古妖资料详考》
第34节

作者: 虫离先生_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0-07-26 13:26:39
  六.海栖人
  闪米特人、澳洲原住民、北欧、古希腊以及中国的古老传说都描述过半人半鱼、或者生活在海洋中的类人生物形象。20世纪60年代,一种关于人类起源和演化的“水猿假说”风靡一时,更将广泛分布在全世界各大古老文明的这一传说母题串联了起来。“水猿假说”的持有者指出,现代人类的祖先可能有过一段半水栖时期,该假说的依据,在于人类生理结构的种种“水生”痕迹:比如人类之所以使用两足而不是四足行走,可能是为了适应水生生活的呼吸需要;人类体毛较短较少,以及人类对于呼吸的控制能力,大异于其他灵长类动物,却与水生哺乳动物更加相似等[1]。

  当然,“水猿假说”缺乏必要的化石与考古证据,无法撼动主流的人类演化学说。不过科学的严谨性从来不会阻断人类的想象,关于“我们是否来自海洋”,海洋中是否存在过智慧文明或类人生物的猜想和探索,始终未曾消失。
  早在五代十国时期,位于今天江苏南通一带的“静海军”辖区,就有渔民捕到了一种奇异生物。当时的著名文学家徐铉在笔记中记录说,静海军有个姓姚的地方官,为了缴纳觐献朝廷的岁贡,整天带着手下和一群渔民奔波海上捕鱼。连日捕捞下来,所获甚寡,远不能满足应缴之数,这位姚姓官员烦忧不已。一天傍晚,官员坐在船上看着空荡荡的网兜犯愁,忽然听到渔夫们大声喧哗,他上前一看,只见刚从水里收起的渔网中,裹着一个怪异的生物,黑皮肤,浑身生满长毛,外形则与人类相似,歪歪扭扭地站在网子里对着众人连连拱手。

  “你是什么人?”官员很诧异地问那毛人。
  毛人不答,也不知是听不懂,还是不会说话。
  一个老渔民插话道:“大人,这是传说中的‘海人’,此物一出,必有大祸随之而来,请大人杀之避祸!”
  官员道:“海中生人,乃是神物,岂可妄杀?”接着对那毛人道:“我等近日渔事不利,眼见贡期已届,若不能如数缴纳,必因此获罪。你若能为我等召来鱼群,我就放你离开,如何?”这回毛人却好像听懂了,忙不迭地点头,官员便放它归海,毛人蹈水而行数十步,钻入水中不见。第二天,官员再度出海,果然鱼群大至,仅这一日所获,就超过往年全年所得数倍之多。[2]
  类似的海人接触记录,在幽邃的古文献里比比皆是。

  清代的《海错图》,是一部图文并茂的海洋奇物图鉴,据图谱记载,仅清康熙年间,东南沿海渔民就至少三度捕到过人形怪物。康熙十五年,上海松江海域捕得一头大章鱼,脸孔似人,五官皆具,自头以下有着像人一样的身躯,有肩,但没有手臂,**则与普通章鱼无异,拖着八条腕脚,全身长满肉刺。出水之后,在渔网之中挣动不已,长鸣七声而死,当时见者甚多,但无人敢食。康熙二十五年,上海松江渔民又捉了一只人头章鱼,据称那章鱼的脑袋长得宛然就是画上的寿星公。渔民很巴结,赶着把这条怪鱼送给了当地一位乡绅,说是“天有长庚星,海有老人鱼”,说吃了这东西可以福寿绵长。乡绅收是收了,却不敢吃,命人放归大海。

  大凡具有人类特征的异物总是令人毛骨悚然,尤其是在风涛险恶的大海中遭遇或捕获人形怪物,无疑将益发加剧人类对于海洋的恐惧。在所有类人海怪中,“海和尚”可能是“最常见”,也是民间谈论最多的一种。
  相传清朝中叶,有个姓潘的老渔夫在海边捕鱼,收网时感觉渔网阻力极大,沉重的异于平常。老潘不得不喊人来帮忙,大家伙儿合力将渔网拖出水,里面没有鱼虾,只有六七个体型很小,遍体生毛,模样似人而秃顶的东西盘膝而坐,见到老潘等人,双手合十,高举过头作乞求状,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仿佛在告饶。
  在场的渔夫都不认得这是什么,看它们长的像人,害怕惹出麻烦,解开网子放它们去了,去时“于海面行数十步而没”,在海面上自如行走,走出老远才潜水而去,同静海军那位姚姓官员所见之物一模一样。
  后来老潘听人说起,说这种东西叫“海和尚”—想必是由秃顶得来的名字。并说有个残忍的秘方:把此物晒成肉干,食之饱腹感极强,每天只消一点就可以裹腹,一只海和尚的肉干能吃上一整年,某些饥荒年月,就有人捕杀海和尚充当干粮,抵御饥饿。该秘方的存在,说明人与海和尚的接触绝非个例,甚至对这种生物进行过较深入的研究,以至于尝试着把它们制作成了食物。[3]
  中国传说的海和尚渊源的确极其古老,先秦史籍《逸周书》记载了遥远的周王朝时期,朝鲜半岛的“良夷”(乐浪)人来到中土,向周天子朝贡的盛况,贡品清单上包括一种名为“在子”的奇兽:
  “良夷,在子。在子鳖身人首,脂其腹,炙之霍则鸣,曰在子。”[4]
  “在子”是海和尚的古称,据周王朝史官的描述,此物鳖身人首,腹部生有厚厚的脂肪,对豆类的叶子格外敏感。到了后世,又出现一种观点,正如上文第一个故事中的老渔民劝诫姚姓官员所言,认为海和尚是不祥之物,它们会打翻船只,所以海客通常不敢招惹这种东西。但海和尚有时会莫名其妙地爬上船头,在船上坐一会儿,一位经历其事的海商说,当时满船乘客如临大敌,一动不敢稍动,生怕触怒了海和尚,招来覆溺之祸:

  “南海时有海人出,形如僧人,颇小,登舟而坐,戒舟人寂然不动,少顷复沉于水,否则大风翻舟。”[5]
  有个在广东做生意的杭州商人,目睹了疑似海和尚的人形怪物登上船舶,沉船杀人的诡异过程。这件事情发生在他从潮州坐船去往肇庆府的航程中,船行到黄岗附近,经过一处海汊时,忽起大风,一时间天昏地暗,白昼如夜,不能辨物。但这商人目力出众,他隐隐约约看见,一个浑身漆黑、眼眶和嘴唇却雪白的人形东西爬上船头,在黑暗之中悄没声息地来到众乘客身旁,对人吹气。被吹者立即面孔变黑,仿佛染上什么剧毒似的,其本人却浑然不觉。顷刻之间,除了商人见势不对,设法躲了起来之外,那东西吹遍全船剩下的十三人,十三人中,只有三个人的脸未变成黑色。商人惊惧至极,这时天色放晴,那东西忽然不见了。众乘客发觉彼此脸色异常,各自惊疑,那位商人刚打算说出适才所见,要众人有所防备,蓦地里风浪大作,船只倾覆,十三人之中,十人溺水而死,只有三人幸存—正是那脸色未变的三个。[6]

  古人的印象,常常把水怪同僧人联系起来,即使是水怪幻化成人形,也多变成僧人的模样,这大概是水生生物体表大多没有毛发覆盖,与和尚的光头相近似的缘故。传说唐高宗咸亨年间,齐州的某个村子出现了一位托钵化缘的游方僧,村子里的老人乐善好施,安排下菜蔬盛情款待,僧人吃饱而去。不久后,村子附近的鱼塘打到一尾七尺多长的大鱼,鳞如银甲,对光细看,每片鳞上似乎都生有梵文似的奇异纹理。渔人大奇,准备进献到州里换些奖赏,不料刚动身没多久,那鱼就死掉了。死鱼自然无法领赏,渔人只好载着鱼返回村子,招呼村民分食,大家剖开鱼胃,赫然发现里面尽是方才招待僧人的菜蔬。在这以后,鱼塘中的水族尽皆离奇死亡,投下鱼苗,亦旋踵即死,仿佛有毒一样。[7]

  其实僧人状的海怪不独为中国传说所有,欧洲和日本民间传说及中古文献,也存在相似的纪录。
  1564年,有人在丹麦西兰岛东海岸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描述称“模样像僧侣”[8];1531年,另一只人形海洋生物在德国附近海域被捕捉到,该生物拒绝进食,三天后便即死去[9],西方人将这种奇特的生物命名为“海僧侣”或“主教鱼”。
  在日本,人形水生怪物更为常见,其中“海坊主”(日文:うみぼうず)是与中国海和尚尤其相似的怪物。据观者描述,海坊主有着五到六尺的身高,皮肤呈黑色,头顶无毛,有一双蓝色的眼睛,常出现在大海中航行的渔船附近,向渔民索取鱼虾,倘若渔民拒绝,或没能满足其要求的数量,则动辄掀翻船只,溺死渔民。
  三千年来,从东亚到南北欧,广泛的分布、相像的记载,传说中的人形海妖,究竟是未被确认的生物,还是古今中外水手渔民们的集体错觉?
  文献资料:
  [1].Niemitz C. A Theory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Habitual Orthograde Human Bipedalism - The "Amphibisce Generalistheorie". Anthropologischer Anzeiger. 2002, 60: 3–66.

  [2].五代.徐铉《稽神录》
  [3].清.袁枚《子不语·海和尚》
  [4].《逸周书·王会篇》
  [5].清.褚人获《坚瓠广集》
  [6].清.袁枚《子不语·水怪吹气》
  [7].唐.张鷟《朝野佥载》
  [8].Paxton, C. G. M. & R. Holland (2005). Was Steenstrup Right?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16th century sea monk of the �0�1resund. Steenstrupia 29: 39–47.
  [9].Conrad Gesner.《Historia animalium》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