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妖怪档案——1000余种古妖资料详考》
第12节

作者: 虫离先生_
收藏本书TXT下载

  大家参详了半天,参详不出个所以然来,索性丢开不管。老钱提议,由他做东,大家同到前村酒铺喝几钟。众樵夫轰然叫好,当即提着那软脚兽,到那小酒店宰了,炒了两大盘下酒菜,一夜轰饮,都进了众人腹中。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
  清.袁枚《续子不语》
  日期:2020-06-29 12:46:27
  十二.虎伥
  “狈”可以归为生物,“伥”则是更诡奇的东西。民间比较统一的观点认为,伥是被虎吞食之人所化生的介乎于生死之间的东西,也叫“伥鬼”。伥的本体究竟是什么样子,历来大都不甚了了,有人说是人形,有人说是兽形,也有说它无形无态,目不可见。
  众所周知,虎本是食鬼猛兽。据《山海经》记载,在世界边缘的沧海之中,度朔山上,有一棵树冠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下东北方矗立着一座巨大的鬼门,天下万鬼,皆由此出入。鬼门之旁永远有两位神将把守,一名神荼,一名郁垒,凡有恶鬼轻出,妄入人间为祸,必万里捉拿而回,投饲猛虎[1]。鬼入虎口,神魂俱灭,将彻底从世界上消失,老虎不特为噬人猛兽,更是恶鬼克星,因此当时的民间风俗,是在家中张挂老虎图像辟邪驱魔。但是不晓得从什么时候起,大约不晚于魏晋,老虎居然由吃鬼发展出了养鬼的能力。

  老虎吃鬼,那是神将派下来的任务,不得不吃,但鬼无形无质,吃鬼恐怕很难填饱肚子,在人和鬼之间,老虎显然还是更喜欢拿人作粮食。只不过老虎爪牙虽利,智商总不及人类,有些事情虎没法做,也做不到,譬如分辨人类设置的机关陷阱、突破人类的墙垣门户、以及剥除人类衣物。于是老虎从吃鬼的经验中摸索出一种驯鬼为伥的法门,传说人遭虎吻后,老虎可以迫使死者的鬼魂为奴为仆,这些奴仆,就是虎伥。伥可以替虎试探猎户陷阱、引诱猎物,以及抓住猎物,供老虎从容享用[2]。宋代《夷坚支戊》说老虎锁定了捕食目标,伥就悄悄掩近,“强把人脚不令逃,待虎食之”。本来猝然遇虎就够令人绝望了,更绝望的是,打算逃走时突然发现自己的脚不知被什么东西死死抓住了,欲逃不得,唯有束手待毙。当年武松醉行景阳冈,遇到的“吊睛白额大虫”大概是没学会这门控伥之术,否则武都头被一群小鬼扯手扯脚,使不出全副本事,亦不免英雄末路,变成虎口之中一块酒糟排骨矣。

  晋唐许多民间传说,都提到伥能替老虎开路,绕开或者破坏人类所置机阱。唐玄宗开元末年,渝州(今重庆)多虎,猎户广布捕虎陷阱,历久而无所获。有个胆大的猎户乘着月中望日这天,月满夜明,进山探索。他观察虎迹,设下机关,躲在附近一株大树上默伺。中夜时分,山风涌动,远远走来一个小孩儿,全身泛着碧油油的荧光,悄无声息来到树下,将那掩埋在枯叶中的机关触发,便自行去了。

  猎户猜测,这翡翠似的小孩子就是传说中的伥,但一时无暇理会,因为虎与伥如影随形,伥既现身,虎必接踵立至。他赶紧溜下树重置机关,刚刚返回树上藏好,一头大虎沿着伥走过的路线迤逦而来,踏入机关,中箭而死。未几,那绿莹莹的小孩一路哭哭啼啼地冉冉飘回,化作一道绿光“嗖”地投入虎口。天亮之后,猎户下树一看,从虎口中掏出一枚鸡蛋大小的碧玉。[3]
  伥的本质是幽灵,所以擅长变化和附身,并能发出动物或人类的声音为虎诱食,以假乱真,令人防不胜防。
  清代名士袁枚曾听一个姓郑的猎户讲述亲身经历,说他有一回摇船出去打猎,夜里睡在船上,二更天时,听见岸上民居所在方向传来急促而沉重的打门声。隐隐听那户人家询问道:“是谁?”门外一个冷冰冰的声音应道:“隔壁的。”那户人家问道:“什么事情?”门外仍然应道:“隔壁的。”那户人家听应声有异,便不去开门,户外叩打声益急。
  郑猎户给吵得睡不着,从船舱中向外瞧去,月光之下,那户人家门前蹲着一个牛犊似的影子,仔细一看,是一只老虎,正拿头一下一下地撞门。郑猎户想起老一辈的传说,刚才那冒充隔壁邻居的应答者,想必就是“伥”了。他抄起土枪,轻手轻脚绕到老虎身后,一枪正中。老虎惊痛暴跳,撞坏屋檐而逃,翌日在两里地外的溪水间发现了那头死虎,拖回家一过称,足有六百多斤重。[4]
  在河南新安,有个姓程的书生目睹了伥所施展的一种诡秘莫测的勾魂邪术。程生的一位亲戚在山里建有庄园,园景幽奇,风物清致,是个消暑的好去处,这年夏天,程生收到亲戚邀请,欣然前往投住。

  山庄处处都好,唯独山里有虎,入夜必锁大门,出入颇不方便。一天晚上,胧月生晕,狂风骤起。古谚云“虎交而月晕”,又说“虎啸生风”、“云龙风虎”,认为山中之风,与虎有关,庄子上下不敢怠慢,早早的关门落锁。
  有个小僮恰好这天晚上有事想要出庄,去寻管家要求开门,管家自然不肯,小僮闹将起来,同伴们劝不住,惊动了庄主亲自来劝,小僮终于不敢再闹,心里却不服气,打算偷偷翻墙出去。
  山庄为防贼御兽,壁垒修的颇高,小僮人小力弱,爬不上去。正自焦急,猛听得墙外一声虎啸,小僮呆了一下,突然发了疯的援墙而上,双手抠进砖缝里,刨得鲜血淋漓。庄主闻声出来一看,大喊道:“不好!”忙命人拉了下来死死按住,小僮心智已失,状若癫狂,腥红着眼睛乱挣乱动,任谁喊他劝他只是不理不听。程生也被那喧哗吵醒,见状大奇,随同庄主登上墙边望楼向外看去,只见墙外灯影之下,一个脖子奇短的人影呆呆地站在那里,朝着高墙投掷石头,每掷一次,墙内的小僮便发疯一次。庄主指着那条人影道:“此必是虎伥,作弄邪法,替虎勾人来了。”转身高声吩咐众人,牢牢抓住小僮,千万不可松手。

  小僮嚎叫良久,歇斯底里的声音渐渐变成了猪叫,蓦地屎尿具下,拉了一裤子猪屎,直挣扎到五更时分,精疲力竭,才沉沉睡去,不复有异。
  不移时,东天放亮,程生瞥见墙外西侧草丛“簌”地跳出一头斑斓大虎,回首向程生等人一望,奔跃而去,那个短脖子的人影亦随之不见了。[4]
  老虎从吃鬼到学会养鬼,如同人类自狩猎学会畜牧一样,实在是很大的进步。伥弥补了老虎身为野兽的天然不足,使得本已是顶级猎食者的老虎“如虎添翼”,更难对付。要对付虎、伥组合,分化击破,是一种基本思路。
  唐朝江西信州,一个住在山间的隐士收到了一笔横财——有人带了两百多头鹅进山,请隐士代为放生,隐士答应着,待那施主走后,却把鹅养了起来。
  不到半个月时间,鹅丢了三十多头,隐士勘察现场,认为是被虎所食,慌忙走下山请来猎人设置陷阱,自尔虎不复来。
  一天,有个陌生老叟造访,这人长了一颗极大的脑袋,长须垂胸,形貌古怪。隐士肃入接待,那老叟问起山左何以有如许陷阱?隐士备道缘故,老叟道:“陷阱只得治标,不能治本。那虎裹足不至,必是得伥之教,知道了路上有陷阱的缘故。有朝一日,陷阱失效,虎还要复还为害,若不杀伥,虎患终究难除。”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