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公路旁边的客栈》
第54节

作者: 扎文西
收藏本书TXT下载

  “现在条件好了,我们牧民大都也都定居了,所以烧过的久瓦灰被倒进厕所和积肥坑,这些都是青稞最喜欢的有机肥。有了这些有机肥,就会有丰收的青稞。”

  “还有,从日光城向北向西,树木就会变得很少。像我们黑水这里,更是连一棵树都没有。而我们这里又不产煤,又没有可以烧的树木,我们就只能用久瓦来当燃料了。我们这里没有脏水,牧区所有的水都是没有污染的。而没有上牙的牦牛也从来不喝脏水,不吃脏草,所以牦牛的久瓦是很干净的,而且也没有臭味。”
  大狗好奇的打断了卓玛的话,“卓玛妹子,你说牦牛没有上牙?那牦牛用什么来吃草?”
  卓玛妹子嫣然一笑道:“牦牛确实是没有上牙的,牦牛都是用下牙和舌头来吃草的。一会儿我可以找一只牦牛让你看看。”
  墨龙和田鹏对视了一眼,墨龙说道:“这可真长见识了,我活这么大岁数还不知道牦牛没有上牙呢。”
  卓玛妹子笑了笑接着说道:“我们高原牦牛的久瓦燃点很低,即便是在我们这种高寒缺氧的高原牧区,一张报纸就能引燃一堆久瓦。而且久瓦大都是干净的草料构成,烧起来不但没有臭气和烟雾,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呢。嗯,等一会吃饭的时候你就能闻到那种味道了。绝对不是你想象中的又脏又臭。”
  “在我们这里,煮酥油茶、煮奶茶、烙饼、做糌粑、炒青稞面、炖肉、取暖等等等等,都是要依靠久瓦的。所以,在我们牧区,久瓦才是必不可少的东西。我们这里的妇女没事的时候就会去牧区捡久瓦,然后制作成久瓦饼,堆积城墙,用火的时候用来做燃料,烧过的久瓦就是肥料。”

  “在我们高原有一句话流传的很广,‘阿妈唐久瓦拉坐卓门’,翻译成普通话的意思就是‘子不嫌母丑,人不嫌牛粪脏’,还有一句俗话是这么说的,一块牦牛粪,一朵金蘑菇!这下你们知道久瓦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了吧?”
  卓玛妹子说完,又轻声的用普通话哼唱起了一首歌:“久瓦,久瓦,宝贵的久瓦,你比金子还贵重;你把自己燃烧尽,给人们奉献温暖和光明。”
  歌声虽然不大,但却极为优美。
  卓玛妹子唱完之后展颜一笑,“这就是我们牧区的妇女们在制作久瓦饼的时候唱的《久瓦歌》,好听吗?”
  这下子老刘他们四个可真算是彻底长见识了。

  如果不是卓玛妹子这么详细的解释,谁能想到这些牛大爷们屙出来的粑粑对藏胞来来讲竟然是这么的重要!
  这真是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啊!
  老刘多少也算了解一些藏北草原的情况,他很清楚从当曲卡县向北一直到昆仑山,这将近一千公里宽的藏北高原上就没有一棵树存在。
  到现在黑水市还有一个悬赏呢,谁要是能够在黑水管辖的区域内种活一棵树,奖赏三十万元!
  这不是瞎说的,这是确确实实的真事。
  没有树,就意味着牧民没有燃料,取暖、做饭都无法用木头来做燃料。

  可这没有难住勤劳聪慧的牧民,他们就用久瓦做燃料,保证了上千年的生活!
  除了惊叹久瓦的重要作用之外,老刘他们四个也被这里的那种纯粹的原生态折服了。
  这里的天要比当曲卡县的天更兰,这里的地势同样也更平坦。像顿珠卓玛他们家这样的牧民,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了不知道多少年。
  可能以前他们是逐水草而居,没有固定的居住场所,一顶牦牛皮缝制的帐篷就是他们的家。当牛羊转场的时候,所有的家什拢起来往牦牛背上一放,岁数小的孩子同样放进牦牛背上的藤筐中,然后一家人驱赶着牛羊向水草丰富的牧场转移……
  不过当国家开始帮助这里的牧民建设定居点并且往这里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之后,牧民们那种辛苦的、居无定所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国家帮他们建好了房屋,帮他们划分了牧场,帮他们进行科学放牧,高价收购他们的牛羊之后,高原的牧民生活一天好过一天。
  一个家庭只有彻底安定下来,只有居有住所,才能称之为一个真正的家庭!
  就好像在这种高海拔的高寒区域,要是搁在解放前,根本就不可能形成这样的自然村。但是在现在,像这样几户、十几户组成的自然村,现在在高原上随处可见。

  这些小小的自然村就好像珍珠一样洒落在偌大的高原上,让空旷而寂寞的高原多了无数的生机。
  这个小小的村落虽然只有八户人家,可占地面积却很大。老刘他们在卓玛妹子的带领下绕着村子转了一圈,竟然消耗了多半个小时的时间。
  于是老刘提议回去帮着做饭,毕竟这里还有两个专业的厨师呢。
  回到卓玛家,当卓玛给他的父母提出老刘他们想要帮忙的时候,卓玛的父母倒也没有反对。

  现在不像以前了,在以前,客人来做客主人是不能让客人动手的,但是现在一些风俗都改了不少,而且得益于信息大爆炸,哪怕地处偏远区域的藏胞也在慢慢的被影响。
  看到主人答应,墨龙和大狗屁颠屁颠的把带来的一些东西拿了下来。
  这其中有天衢的土特产,比如说天衢闻名全国的扒鸡,小枣,还有老刘出发前特意购买的天衢当地出产的一种粗如成年人小臂的火腿以及一些干果什么的。
  本来大狗还想拿一些海货干货呢,结果老刘制止了。

  顿珠卓玛就在一旁站着,老刘问她:“卓玛妹子,你这里吃鸡、吃海鲜有忌讳吗?”
  老刘知道藏胞在吃食方面是很讲究的,有很多东西是不能吃的。比如说马肉、驴肉、骡子肉、狗肉、还有鸟类以及鱼等东XC胞是绝对不会吃的。另外像鸡甚至是鸡蛋还有海鲜在老一辈的藏胞中也是不吃的。
  就算是牛羊肉,宰杀之后也要放一天才能吃。藏胞不吃当天宰杀的牛羊,因为藏胞认为牛羊等牲畜虽然宰杀了,但灵魂尚在,要等一天之后灵魂才会消失……
  自己带来的这些土特产中有不少是藏胞忌讳吃的东西,如果不问好了,冒然拿出来那反而不好。
  顿珠卓玛好奇的问道:“你们带了什么好东西?”
  老刘让大狗把那个盛有土特产的大袋子拿了下来。老刘买这些土特产原本是给王朝阳、旦增杰布还有扎西达瓦他们准备的,当时买了不少,现在来卓玛家作客,拿出一部分来也无所谓。

  “哇,这就是你们天衢有名的扒鸡?这个可以,我爷爷奶奶虽然不吃,但我父母还有我的哥哥妹妹吃。嗯,今天还会来一些邻居,他们也不忌讳。咦,还有海鲜干货啊,这个也没问题。我们这边不像噶尔那边规矩那么多。再说了,现在都是新时代了,有些事情也该改一改了。”
  听到卓玛这么说,老刘这才放心的把能拿出来的吃食都拿了出来。
  当然,身为厨师,大狗和小舅还拿出了一些调味品,比如说孜然、辣椒面之类的。
  对于做这边的菜肴,大狗和小舅可谓是一窍不通,但这里并不缺少牛羊肉,所以身为大厨,他俩就拿出了“没有什么是不能烧烤”的技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