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妻俱乐部里的凶杀:蝴蝶》
第43节

作者: 巴豆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10-20 19:19:00

  3
  可这与自己的担忧有什么关系?
  应该更加释怀才对。
  又多了一条指证王焕生的证据!
  张静他们再次来到了侦办此案的警署。
  在马路对面,她刚要进去,被洪胜一把拉到了树后。
  马路对面的警局门口,是谁?
  王焕生,侦办此案的丨警丨察,还有X大的校长!
  他们握手告别。
  张静一行人进入警局,向警方提供了“肉痣”的线索。
  看得出丨警丨察的敷衍,他说一切等DNA检测出来自有分晓。

  张静刚要申辩,被一旁的洪胜使眼色拦住了。
  晚上,下班后的丨警丨察出了单位门,往左,拐过两条马路,在一家饭店的门口停下,走了进去。
  树后,一路尾随而来的张静一行,看见了饭店里的王焕生和校长!
  他们是什么样的关系?!在这样的情境下,很难不让人浮想联翩。
  没有人说话。

  甚至连安慰都没有。
  张静猛然间找到了自己的担忧的真正所在!
  不是担忧罪犯的逃脱,也不是担忧洪胜是不是看错了,更不是担忧现有的罪证,无法定夺嫌疑犯的罪名。
  王焕生敢于在目击者证据确凿的情况下,依然坚定伪证,并且拉上自己的妻子,共同来编织这个谎言,难道不是因为……

  DNA鉴定又怎么样?那颗肉痣又怎么样?或许它现在正在王焕生的后腰上待着,那又怎么样!
  一旦人为的因素掺杂在内,还能保证其公正、公开的原则吗?
  一星期后——
  医学鉴定的结果。
  王焕生的DNA和内衣上所提取的**——不符?!
日期:2009-10-20 19:20:00

  4
  在“执法者”的口中,法律总是“正义”的,它总能自圆其说,可它并不总是站在真相这一方!

  警方给出“正义”的回答是,张静在诬告!
  这样的定性,比强bao本身更为可怕!
  DNA检测,这个最直接的证据不能证明王焕生有罪,其他的间接信息,又能奈他何?!
  校园里,一时谣言四起。一部分人认为张静确实被强bao了,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一切都是捏造出来的。
  后者更令张静难以接受。
  再恶毒的猜想,都被加诸她头上。人们热衷将各种离奇的缘由,自说自话地加载到整个事件中。为了利于传播,以及在传播中获得快感,不惜将想象力发挥到极致,所有的传说被润色得有板有眼,唯独不去考虑其中的合理性。
  在最新的故事中,有人说,这只不过是张静一伙的阴谋,因为她想留校,想以此要挟王焕生,未料现在偷鸡不成蚀把米。此时,王焕生成了受害者,而原先被大家同情的张静,却成了阴险狡诈的小人!
  张静承受着前所未有的误解和鄙视!
  可——
  别忘了张静身后还有整个蝴蝶社,在法律面前无法得到公允对待的他们,会做出什么样的疯狂举动?!
  还记得实验楼小屋里的那条密道吗?
  因为偶然的机会,在张静事发的半年前,被蝴蝶社这群少年无意中发现。而其中更大的发现在于这条密道居然连着一个天然的溶洞(很明显它们之间被人为地打通了)。
  更重要的是,溶洞与密道的交接处,居然还有一个密室!

  战争时期,也许这是隐蔽的储物室,也许是密道被敌人攻破之后的藏身之处。
  沿着溶洞单向前行,很快大伙就发现了头顶上的另一个出口,离地面约四五十米,只看得见顶上的一小片天。
  这个出口位于哪呢?
  现在爬上去自然是不可能的,可这哪里难得倒物理系的高材生。很快,他们在实验室里,用二手市场买来的微电子元件、遥控器,以及三块五一个的手掌计算器等貌似废品的玩意儿,做成了简易接收器。
  信号点设在洞底,地面上,按照信号传输按图索骥。他们在树林中发现了那个貌似枯井的洞口。
  这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玩性。
  确切地说,是不能满足何斌的玩性。
  这可是个热衷军事间谍的少年,有什么比建设一个密室更值得让人感到兴奋的呢?密道边的储物室稍加改造,就可以成为一个神不知鬼不觉的据点。

  密室原本就隐藏得深,门和墙壁平行,几乎看不见门缝,唯一的插销设在地面上,看上去就像一个毫不起眼的铆钉。要不是他们的物理知识,难以解释其功用并怀疑其别有用途,或许这个密室也将在蝴蝶社后来的计划中消失。
  密室打开之后,是个正方形的空间,四周都是石墙,没有通风口,但奇怪的是却能保持四季常新,源源不断的新鲜空气从不可知的入口吹进。这样别有洞天的“世外桃源”,激发了何斌的灵感。
  谙熟密码设置并深深被那些间谍故事吸引的何斌,要为蝴蝶社在洞里设置一个密码箱。在接下去的三个月里,业余时间,何斌兴致盎然地完成了他的发明。事实上它只是一个鞋盒大小的金属箱,配备了两把钥匙,和一个密码。
  何斌当初这样做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兴趣,以及让蝴蝶社人为地富有传奇色彩。
  它的精妙之处在于,被牢牢地焊在了密室地上的石板里。金属箱的内部灌满了高浓度的丨硫丨酸,任何外部的撬掘击打和企图拿走它,都会导致丨硫丨酸外泄,而毁掉装在里面的东西。
  这只不过是一个少年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兴趣爱好的驱使下,为大学时光的社团所做的一个有纪念价值的小玩意儿。
  谁会想到,十几年后,这起轰动全国的刑事案件,罪犯处心积虑要去寻找的,只是当年的一个游戏之作!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