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月》
第54节

作者: 杜大少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当赵维看到徐良造的那钻台之后,差点惊掉下巴。
  因为,那已经可以算得上是后世机床的原始雏形了。
  总之,在这样的艰难之下,徐良不负重托,大宋火炮终于问世。
  之前已经制成一门实验炮,打个半月,百发炮弹磨砺依旧坚固如初。而现在摆在众人面前的,则是可以上舰的正式版本。
  虽然有点寒酸,只有一米长,口径也小的可怜,挺多算得上是“小钢炮儿”。但却是大宋匠人的极限,更是十几条人命换回来的成果。
  “真是太不容易了!”赵维感叹着,
  徐良也是激动不以,“有了这种炮,咱们打回中原的日子,起码我徐良等得到!”
  “嗯!”赵维点头。

  赵宋最幸运的,或者说华夏五千年往复,最幸运的就是拥有那么一群最可爱的百姓。无论何时,皆以家国为大。
  让徐良带人去休息,等放晴之时,他亲自来试炮。
  出了铁匠坊,赵维便直奔码头。
  有了炮还不够,还要有承载火炮的船支才行。而新崖山船坞的第一艘实验船,也是今日下水。
  按理来说,在巴拿马落脚,前前后后不过九个多月,就算是造实验小船也没这么快。因为时间太短,连造船的木料都备不出来。
  实际则不然,因为新船是在原有福船的基础之上改装出来的。

  船工选择了一大一小两条福船拖入船厂,小船用来改装,大船则是直接拆解,只用船料。
  改装过程也不算繁复,所以才能九个月完工。
  工匠们将原有的福船硬帆拆掉,装上了从赵维画的黑珍珠号上得来的灵感设计出的新式软帆。
  这种结合了阿拉伯三角帆、欧式纵帆的新结构,不能使海船有更快的航速,甚至降低了灵活性,但却能适应更多变的风向。即使在逆风情况下,也可以航行。
  除了船帆,在船体方面,船工加宽了船体,使之更稳。而且将船底做的更尖,提高了吃水深度,更能适应极端天气。
  改装完成之后,赵维给这条有点四不像的原型舰起名叫“复兴号”。
  本来是想天气转好再下水试航,可是,海娃和船工都不同意。
  用船长老船工的话说,他们改新船,就是为这种大风大浪准备的。不至于像来时那般,只敢沿着海岸浅水航行,稍有风浪就得寻岛靠岸。也不至于本来可以两三个月就走完的渡洋之路,却整整飘泊了半年。
  赵维扭不过,只得任由复兴号在大雨中入水。由船厂的老把头亲自上阵,消失在怒涛之中。

  万幸,新船试航十分顺利。
  这归功于船工们精湛的造船技艺,和大宋本就高超的造船水平。
  而接下来,赵维似乎轻松不少,一边听张师父讲经,一边搜刮搜刮金银,一边享受难得的清闲。
  一切,都似乎往好的方向发展。
  祥兴三年,十一月初七。
  也就是大宋落脚美洲之后的一年,一件大事彻底打破了宋人的平静。
  清晨时分,海雾未散,位于西雅图哨站的宋卒正从托尔特克猎人手中接过馈赠,突然,一声突兀的牛角号响打破了黎明的平静。
  海面上,四艘东方独有的硬帆海船自北方破雾而来。
  哨卒大惊,本能的高呼,“敌袭!!”
  随后,烽火台上狼烟骤起,将信息传向南方。

  赵维难得悠闲,他觉得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现在他手里有小钢炮,有新鲜出炉的复兴号。
  只要给他时间,将来还会有更大的炮,更先进的战船。加上美洲的高产作物,万众一心的大宋军民,还有越来越多的储备金银。
  也许用不上十年,就可打回去,再临中原。
  然而,这一切都被北方的狼烟所破灭。
  虽然是西雅图哨站紧张过度,来船并非元军,而是赵与珞留守大宋的暗探细作循迹而来。

  但是,也足以调动宋廷所有人的神经。
  除夕前夜。
  陆秀夫、张世杰、赵与珞等朝中重臣,皆聚集到新崖山港口。
  事实上,大宋几乎所有的军屯主事也都聚集于此。
  因为,中原来的人将于今日入港。
  至于为什么来的是赵维的地盘?
  原因也很简单,皇驾所在的洛河洲是没有港口的,离赵维这里又近,加之新崖山本身就是一处水深浪浅的天然大港,自然大宋的皇家港口便设在了这里。
  赵维也在人群之中焦急等待。

  与众位相公一样,美洲大宋发展颇为顺利,可远在大洋那一头的大宋在宋廷走后是怎样的情形,却是没人知道的。
  如今暗探寻来,带来大宋的消息,自是大喜一件。
  当然,除了喜悦,陆张等人更多的是忐忑,不知带来的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一直等到黎明,终见地平线上有四艘舰船缓缓驶来。
  诸位相公也不管那么多了,纷纷冲上码头,翘首以盼。
  “四哥。”马小乙看着入港之船,靠到赵维耳边,“你猜,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赵维皱眉,“不管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都是好消息。”
  马二爷没听懂,琢磨了半天还是一头雾水,吐槽一句:“四哥跟张先生端不学好,说话也开始绕起来了。
  赵维瞪了他一眼,解释道:“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与中原那边有了联系。”
  这是选择来美洲最大的弊端,太远了,通息极为不便。

  “哦。”二爷懂了,“也对!我听陆相说,就算大宋那边不来人,转过年去,这边也要派人回去联络。也是因为如此吧?”
  “嗯。”赵维敷衍着,往人群前面挤。
  因为船已经停稳,有人下船了。
  来的是留宋指挥使冉安国的副将谢明,带了十艘船出海。可惜没有赵维他们这么好幸,连番遇到风暴,沉了六艘。
  不过万幸,依照赵维临走时给他们的大概路线,居然真找来了。

  而谢明带来的,几乎都是坏消息,而用是大大的不妙。
  “两广义民得知皇驾远走的消息,皆有些心灰意冷。再加上元廷借机宣传,言赵氏官家抛弃宋民,落逃海外,致使士气更落。
  好多义军看不到希望,不是一哄而散,就是被阿里海牙剿灭。短短数月,两广之地只余江璆孤军于德庆山中艰难抗元,余者......”
  江璆是江钲的族兄,伯父江万里的长子,江氏十二斋之首。
  众人闻之,无不错愕,“只...只剩玉斋先生...一人独支了?”

  要知道,离宋之时虽也艰难,但两广义民还是心心向宋的。有十几支义军处处开花,声援宋廷。
  怎么只出来一年多,竟衰败至此?
  “还有......”谢明继续道,“履善公、君玉公、伯厚公三人及家眷皆被元人递送大都。元帝欲降三人,可是诸公皆是节义无双誓死不降。小人得来的消息,元帝已经生出杀心,欲杀履善、君玉二公,以慑天下。”
  履善公便是文天祥,君玉公是张珏,而伯厚公便是王应麟。
  前两位不但是大宋的肱骨之臣,更是宋人的精神寄托。

  而王应麟则在文坛地位超然,与文天祥、谢叠山并称大宋文坛领袖也不为过。是读书人的榜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