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水浒,108种思维命运和结局,冯一楠重聊水浒传》
第52节

作者: 冯一楠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0-11-10 17:49:07
  四十八、通而不滑,是为圆 之地正星铁面孔目裴宣
  在封建社会,君子和好人吃亏的例子不胜枚举,特别是为人端正的人在封建官场往往非常容易受到打压,即便是做到朝廷一品大员的,也有许多因为直言而触犯天子和得罪权臣而获罪的。然而人间又是需要正义的,为人端正的官员往往非常受到百姓的爱戴,比如戏文里面的包拯包龙图,包公铁面无私的形象无论是在旧小说和戏文,还是在今天的影视剧里面,都是让人称赞的角色。
  然而当时封建社会的情况是并非人人都能成为包公那样的人物,尽管很多人同样有着为人正直的性格,但是结果却往往不一,为何?

  所谓君子可欺以其方,一个方方正正的人,因为棱角太过分明,往往就容易碰壁,所以很多人选择了圆滑,其实这里不少人都走岔了,太过圆滑,容易流入奸邪一类。这个世界上除了少数极其聪明和极其笨的人外,大多数人的智商都差不多,就算圆滑的人能表演一时,可时间长了,反应慢一点的人也就能看出来了。所以圆滑其实是开自己的玩笑,在传统里提倡的并不是圆滑,而是圆通。
  古语有云,无规矩不成方圆,但反过来又有一句话,叫活人死规矩。中国的话往往就是这么妙,同样一件事,角度不同,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规矩是人来定,所以死守着规矩,就会限制了活人,西方人过去很难理解中国的人情社会,觉得中国人老爱走后门,定的规矩不执行,其实是缺乏变通看问题。当然,法律和规矩不同,法律是人人都要守的。
  在水浒里面,施耐庵先生写了一个为人公正,却在遭受过磨难后开始懂得变通的裴宣,且来看裴宣的出场。“当时戴宗见了二人,心中甚喜,四筹好汉说话间,杨林问道:“二位兄弟在此聚义几时了?”邓飞道:“不瞒兄长说,也有一年多了。只半载前在这直西地面上遇着一个哥哥,姓裴,名宣,祖贯是京兆府人氏,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极好刀笔;为人忠直聪明,分毫不肯苟且,本处人都称他铁面孔目。亦会拈枪使棒,舞剑抡刀,智勇足备。为因朝廷除将一员贪滥知府到来,把他寻事刺配沙门岛,从我这里经过,被我们杀了防送公人,救了他在此安身,聚集得三二百人。这裴宣极使得好双剑,让他年长,现在山寨中为主。烦请二位义士同往小寨,相会片时。”

  这裴宣本来是做官的,分毫不肯苟且,那么诸君一路听小子聊来,这样的人虽然可敬,但肯定是很容易受到打压和迫害的。因为他挡了很多人的财路。而且他的官也没有包公那样大,只是一个小孔目,所以来了个贪滥知府,找了个机会,就让他从大宋的国家工作人员一下子变成了阶下囚。还好遇到了水浒里面专门救人的邓飞。不然依当时的社会环境,比如林冲,卢俊义在被发配路上的遭遇,那么裴宣能不能活着到沙门岛,都是很难说的事情。

  那裴宣是副什么模样呢?“便叫小喽罗牵过马来,请戴宗、杨林都上了马,四骑马望山寨来。行不多时,早到寨前,下了马,裴宣已有人报知,连忙出寨,降阶而接。戴宗、杨林看裴宣时,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稳,心中暗喜。有诗为证:问事时巧智心灵,落笔处神号鬼哭。心平恕毫发无私,称裴宣铁面孔目。”
  这里作者就简单的描写了一番裴宣,因为这类人很典型,所以施耐庵先生也只是寥寥几笔,而后在上梁山后,裴宣几乎就没有出场了,上山后作为定功罪赏罚军政司总管,诸君,这本来是个重要职务,但是为何裴宣却没有再在后面的篇目出场?
  因为裴宣成长了,从一开始的棱角分明,在遭受过刺配沙门岛后,他应该是成长了,他懂得梁山上,哪里有什么法度规矩可言?
  宋江说怎么样就是怎么样,所以在尚且有制度的大宋朝裴宣都被寻了个事流放,在贼窝里他如果再干同样的事情,比如宋公明打的是替天行道的大旗,如果山上有些好汉杀了老百姓,他要依规矩追究,那会是什么后果?追究杜迁宋万之流也还罢了,如果是宋公明哥哥手下杀人如麻的李逵呢?大名府一战,死了那么多普通老百姓,追究谁?
  所以作者描写裴宣时说,他是个巧智心灵。在中国传统社会,我们其实非常欣赏率真,率直的人,真诚的人如鲁智深在千百年来深受大家喜爱,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提,在很多时候,是要注意场合的。裴宣最后得以善终,也正由于此。
  以史为鉴,在历史上有一个名臣叫裴矩,这个人历经隋唐两朝,在隋朝隋炀帝时,他是个佞臣,在唐朝唐太宗时,他却是个忠臣和名臣,原因在哪里?真的是这个人品行不好,表里不一吗?
  小子个人观点,答案是未必,活不下来,也就做不了事。所以无论是裴矩还是裴宣,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总结:通而不滑,是为圆,看到是墙壁,还去碰,固然勇气可嘉,然而地正星能占一个正字,他的人生是否又提供了我们除了直接碰墙壁,让墙壁改方向之外的另外一种可能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