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那些年我的经历和听到过的古怪事情》
第13节

作者: 燕北城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于是小姐姐说:“给我看看好不?”
  嘴上是这么客气的问,手却是很不客气的就直接抓着我姐的手摸了上去,因为我和我姐讲过不要随便给人摸她戴的玉,我姐就赶紧抽手,但当时已经被摸了几下貔貅了,又是亲人,就不好讲得,也就笑笑过去了没放在心上。
  等牌桌子再开,好了,我姐就开始输。
  从三点打到五点散场备菜,我姐输了两千,不但把赢到的一千多吐出去,还自己腰包出了六百来块,反观全场,小姐姐一个人一吃三,成了最后赢家,赢的不少,三千多。
  我姐自己都觉得可能是因为她强行摸了貔貅的关系,后来就注意着没让人再碰。
  要说我姐信玉有灵,她是信的,爱惜也确实是爱惜的,每每睡觉还都取下来放在枕头底下压着。但人和人,人和物,都讲一个缘份,有时候并不是所有的缘份能长久。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缘尽自散。
  这样能助财的宝贝因为效果太好,自然引起了嫉妒,同时就招来觊觎。

  我后来突然发觉我姐居然没有戴我送的这个貔貅了,于是就随口问了一句,结果我姐说它丢了。
  我有点吃惊,说:“你不是很宝贝它的吗?”
  我姐说:“是啊,我平时都戴着不让人碰的,就睡觉摘下来,还放在枕头下。”
  我就问怎么不见的。
  我姐说周末一大家子来她家聚餐,因为要准备饭菜,怕脏了玉貔貅,她就没有戴,放在枕头下压着,后来就忘记了。等过了一天一夜了想起来,去摸枕头下,玉貔貅居然不见了。
  她家的房门是从来没锁的,因此哥哥姐姐姐夫嫂子都是能自由出入各个房间的,她到处找,找不到,但很肯定自己是放在枕头下边,因此我们两个都猜着,会不会是小姐姐趁她弄饭菜时偷翻了她房间。
  我姐虽然不高兴,但也没办法,因为无凭无据,又是亲人,就根本不好开口问人家这事,我就安慰她,八成是和她的缘份到了,所以貔貅走了。
  后来我又买过玉,也送过我姐,但再也没有像这个玉貔貅这样特别通灵的。一直到前两年,我清理抽屉时看到结婚后我送给先生的一个玉貔貅挂件。

  那个挂件是我遇到的第二件极为有意思的、非常可爱的有灵气的家伙了,关于这个挂件的故事,就留到下次再说了。
  总而言之,玉真的很神奇,也确实很灵气。
  像我,人生中买到的灵气的小件玉饰居然那样神奇,还只是一个杂质的、算不上好玉的小玉饰,所以说好玉灵气重,我由心的信,只是一般人难得接触到。而下品玉里有灵气的,也凤毛鳞角吧。
  最后,再说说小姐姐的后文。
  后来过了差不多一年,我又想起这个玉貔貅,就问我姐,这一年里小姐姐的打牌手气如何。
  我姐说上半年她的手气真的好得不得了,上哪打牌打麻将都赢,然而到了下半年,她的运气似乎用光了,又恢复到输多赢少的程度了。

  而且这还不算完,后来连着好几年,小姐姐的运气听说都不太好。
  我估计着玉貔貅是小姐姐拿了,然而她心术不正,有灵气的东西自然是不会在这样的人身边停留,因此离开她另择主人了。
  这个故事我现在想起来还很感叹,玉有灵是真实存在的,人和物的缘份,也是很难讲的,更重要的,是人得保持善良不贪的心思,才最难得。否则再强行夺取,不是你的怎么样也留不住。
  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有什么承就有什么负。
  日期:2020-06-01 19:05:04
  故事十一、清明话兆头
  本来这一次是要接着玉貔貅讲关于我先生的那个玉的,但正好今天是清明节,隔着上千里,不知怎的想到了我长这么大很是不孝,生平仅只给过世的先祖们挂过一次亲,反而是先生家的祖地年年三次没有拉下过,想到这里,忽然就很想念老家。
  清明节大家都知道,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通俗点讲就是回乡给过世的祖先们扫墓祭奠,缅怀祖先的节日。
  总之,清明是个和过世有关系的时节。
  我记得从住的城郊到搬到城市的市中心,周围的邻居也好,父亲单位的同事也好,都陆续家中有办过白喜事,那时候的邻里全去帮忙,因此小孩子从原来放野牛到更加放野牛,很多甚至父母做事,他们便在堂子外头追跑打闹。
  我也记得我远远的看到过,灵堂不止扎了男男女女的纸人摆着,还挂了白幡,男女穿披着淡黄或白的麻衣布衣,这种衣服还有帽子,帽是尖角的那种,一群人在吹打道士先生念经声中跪着,对着棺木磕头哭,总之到晚上很久才会静下来,然后出殡前一晚周围的人就像开流水席一样办起豆腐宴,宴请所有送过礼送过那种红绿白纸扎成的中间贴着个奠字的花圈的人家和帮忙的人家。
  我小时候不懂事,看到其他的孩子们端着碗叽叽喳喳一边玩一边热闹的跟着很多大人们吃这种宴,特别羡慕。我家,即使我的父亲和母亲做为邻居或朋友前去帮忙,我也是被禁止接近白喜事的。

  当然,白喜事被禁止,清明扫墓自然也就不会带我了。所以我小的时候很傻,竟然对家中办白喜事有一线的羡慕,却不明白,那是亲人手足离别的难过时刻,以至于到后来,我第一次面对死亡,受到的冲击才无比巨大。
  而在我成长的岁月当中,我小时错过了奶奶与外公的过世,等到十八九时也被父母拒绝于外婆的葬礼之外,只是小时候不懂伤心难过,不明白亲人骨肉分离,而大了,则才生出迟来的感悟。
  我母亲是个非常能干的人,她早早的结婚嫁给我父亲,在老家伺候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奶奶后,带着哥哥姐姐去从军,跟着我父亲辗转了好些地方,最后才回到南方靠近老家的市里安定下来。
  湖南的女性多勤劳,代代相传,年年都做传统的美食,如猪血丸子、腊鱼、香肠。我母亲就是这众多的女性中的一位,每年入了冬后一段时间,天气极冷了,便算着过年的时间开始做这些传统菜。买多少斤的豆腐、肥瘦相兼的五花、多少猪血、盐、五香粉、辣椒粉,豆腐挤成了细腻的沫渣,然后把肉与调料一一放进去拌均匀,再取大小在手上拍成长圆形,外头再次拍上猪血后放在竹筛子里晒,香肠也是,只是香肠早年都是自己买肉绞碎拌好灌进薄薄的肠衣里再扎了扎一截一截的扎起来晾干,到了后来做生意的越来越活泛,就渐渐的可以在卖肉摊上订了肉后直接再给钱做成得香肠,拿回家晾好后烘。

  我现在还记得家里阳台上一直放着的半截大铁皮桶子,每年我母亲都和父亲找来满满一大袋子的锯木灰,就用这个切割成形状的铁皮桶子烘腊菜。

  我母亲做这些做了几十年,好吃得不得了,烘这个是很要耐心的,因为不能有明火,怕烧掉,也要过一段时间翻那些旧报纸下盖着的菜,让它们烘薰得均匀。
  我有见过我家对面的低一层的住户家的阳台起火,听人讲是没注意,烘腊菜时起明火把菜和纸给烧了,我就暗暗的佩服我母亲,她年年都做腊菜,从来没有出过这样的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