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的求职者》
第37节

作者: 老道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而在证券业,诚实与自信更是择才首要标准。随着近一年来证券业的复兴和集中上市潮的到来,各证券公司正不断扩充网点、加大经营力度,以期占据更多市场份额,获取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包括证券经纪、投资银行业务等),其对于各级人才的需求都随之高涨起来。而像分析员、理财客户经理这样的初中级职位大多是应届本科、硕士生可以胜任的。正因如此,近一两年来,证券公司在校园的招聘热逐渐兴起,竞争形势也日趋激烈,很多北大、清华学子都不一定如愿找到证券公司工作。于是很多同学开始寻找自己的差距,但他们在恶补专业知识、努力考取证券从业资格证书之时,恰恰忘记了证券公司的基本用人需求。他们一味想获取高职位,想成为高端金融人才、金牌经理,却忽略了证券公司真正急缺的人才:那些吃苦耐劳、诚实可靠、擅长与人打交道的一线员工。

  其实证券公司的工作既平凡又琐碎,无论分析员还是客户经理,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更需从拜访客户做起,不断收集各种市场信息、经历各种路演、为金牌经理和分析师当助手,随时随地向客户传播公司核心价值理念,等等。这些基础工作恰恰要求一名从业者具备诚实守信的品质、踏实肯干的作风、自信大方的沟通能力。因此,同学们在决定进入证券业之前,除了花费心力考取各种资格外,更需对自己的职业素养做一番检视。而只有诚实自信的人,才能成为职场的常胜将军。

  求职者自述
  经过七年的寒窗苦读,我终于从一所著名医学院校硕士毕业。不过正如师兄师姐所言,医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很不乐观,虽然大家书读了不少,但由于专业局限性和医院编制趋于饱和,能干上本行的医学毕业生少之又少,即使如愿当了医生,又因待遇低,医生近年的口碑不好,导致这份职业形同鸡肋。于是不少医学生开始寻找另一条路:去各大药企。
  我的求职之路与这一现状几乎如出一辙:历经艰辛拿到一张二级甲等医院的offer,却因种种不适应,最终选择了一家外资药企。虽然我依然未摆脱医学毕业生“看病”、“卖药”的老路,却在这一求职过程中看到了突破“医学之路”的希望,其实我们医学院学生的职业前景比大家想象得更广泛。这其中的很多感触,我想跟未来的医学毕业生们分享一下。
  医院的面试
  一踏上求职之路不久,我就发现,如今医学毕业生要想留在学院附属医院或三级甲等医院,几乎比登天还难。因为这些医院的各科室都趋于饱和,每年一个科室培养若干名研究生,却最多留下一两个。意识到这样的现实后,我已不再将留校和去三甲医院当做求职目标,只是为了锻炼自己参加了几个附属医院和三甲医院的面试。
  出乎我意料的是,很多三甲医院都采取英语面试,我想,三甲医院大概是为了提高面试难度,毕竟竞争者太多,不采取一些极端手段,很难淘汰大部分人。在我校附属医院,面试官首选让我以英语作番自我介绍,于是我硬着头皮,还算完整地介绍完自己,这算是通过第一轮面试。进入下一轮时,接待我的面试官都是院领导、科室主任一级的人,我不禁紧张起来,不过领导们的面试似乎更显随意,几乎没有什么提问套路,大家只是像唠家常一样询问了我的基本情况便结束面试,搞得我一头雾水。当然,之后更没了下文。

  后来我在一家三甲医院面试时,二面也是院领导参与,他们是以实地考察方式,先带我参观跟我专业相关的病房(我是心内科专业),遇到有医生拿来心电图时,一位面试官便让我当场判断病人的心电图情况。我感觉三甲医院的面试更趋于实用性,一般还会安排一位跟你专业相同的面试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考察。不过,我仍会遇到跨专业问题,遇此情况时,我基本会实事求是,免得给人留下不诚实的印象。我感觉,真正想要录用人才的医院一般不会过分看重你的答案的正确性,而是你在回答问题时的应对方式,更重要的是你对于自己专业的理解,所以,参加医院面试应对自己的专业做充分准备。

  还有一些大医院往往打出招聘学术顶尖人才、学术带头人之类的广告,以至于在招聘过程中排场很大,虽然吸引来众多顶尖医学院校的毕业生,但很少有人获得留用机会。我没有特地调查过这些医院最后是否招到学术带头人,但我感觉,这或许只是医院拒绝招聘应届生的一种说辞而已。因此,遇到公开张贴这种招聘启事的医院,我基本不去参与。
  经过几轮面试,我只收到一家三甲医院的offer,但其提供的职位偏低,又不符合我的专业,最后只好作罢。正是从那时起,我开始有了转行的打算,因为我越加强烈地感到医院已无“用武”之地。恰在此时,我收到一家二甲医院的offer,它答应让我去内科做医生,但经过一番探查我发现,虽然这家医院的待遇并不比三甲医院低,但其内科的专业水平实在差强人意,很多医生都是本科生甚至是专科生水平,而我主修的心脏内科在这家医院几乎形同虚设,更没有像样的专业带头人。它的人事科主任甚至很直接告诉我:“在我们这里,新来的研究生很多,可我们都当本科生用。”这句话虽不入耳,却也真实道出了医学毕业生的尴尬处境。

  寻求转型
  不过那位人事科长的话还是深深刺激了我,并让我更真实地看到医院的用人环境。思前想后我决定,与其在二流医院混日子,耽误自己的专业,不如干脆转行挑战一下自己,于是我开始转投各大药企。
  其实我转投药企还有一个原因:想扩大一下自己的职业广度。因为前一段的求职经历已让我深刻体会到医学生的局限性,所以想早点动手改变自己的职业生涯。或者说变医学之路为经商之路。而国际著名药企应该说是相对较好的转型平台。在那里,我不仅可以将本职工作与专业进行有机结合,更有机会学到大企业的运营模式。基于此,我主要向几大全球知名制药企业投去了简历,包括诺华、葛兰素、默沙东、拜耳等。而一些中小型药企我基本没去考虑,因为我觉得与其去中小型药企,不如接受那家二甲医院的offer,这次转型,我本就是想找个机会到大企业试试水,以积累足够“级别”的实践经验。

  各大药企的面试与医院相比显得更趋正规,但也比较模式化,这或许是外企与国企不同的用人思路所致。比如医院面试官总喜欢随机提问,而外资药企无论结构化面试还是讨论题、笔试题都有一定套路。在面试方式上,各大药企也基本是经过一面筛选和笔试及二面的小组讨论等环节,最后进入终面阶段。给我印象极深的是很多药企的面试经理十分尊重面试者,有的面试经理甚至每接待一位面试者都要亲自到办公室外迎候,这都很令人感动,同时让人对这家企业产生无比的好感和信任。

  我最终拿到了诺华和拜耳的offer,两家公司给我的职位都是销售代表。我的医学院同学很多为我鸣不平,认为销售代表这样的职位对不起我七年的求学生涯。但我不这样看,毕竟这个职位是我得以进入著名药企的敲门砖,更是我从头开始的最好起点。虽然社会上有不少关于药企销售代表的不良传言,但我认为,各行各业都有“潜规则”,身处行内的人们也不可能完全避开这种“潜规则”,但更重要的是,你从这份工作中是否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我的答案是,我可以学到药企从业经验,更可以开阔眼界,找到比从医更广泛的职业之路。

  求职者旁白
  我的下一个步目标是进一步了解健康产业的发展情况,并逐步将药企与医院和健康产业有机结合,将来的发展方向是,争取向健康产业投融资方向发展(我目前已在进修投资学课程)。我希望销售代表的工作能帮助我确立自己最基本的社会资源,并经过3~5年的发展使我逐渐实现事业突破。现在还很少有医学毕业生选择走投资之路,我想成为试水者的同时,也为同行开拓一条新的事业发展之路。

  面试官点评
  小健在医学求职之路上不断碰壁和转型药企,均折射出当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求职矛盾。
  1.医院供求脱节,学生盲目崇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