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八百年》
第9节

作者: 图特曼
收藏本书TXT下载
  野僧闻言又变作笑嘻嘻的:“女娃,你我有缘,你就做了我徒弟吧,保管这天下无人敢欺负你,怎么样?”
  黄贞一听心中苦笑不已:“怎么就被两个和尚缠上了?一个把我当妖女,一个却想收我为徒弟。”她只得再次拱手:“晚辈已有师尊,恕难另投别门。”
  野僧依旧笑嘻嘻的:“没关系,没关系,我不介意你有师父的啊。”
  黄贞听得一脸错愕,心道:“你不介意我介意啊。”好在她带着面纱,外人看不出来。
  那野僧又问:“女娃,你叫什么?”
  黄贞本不待回答,可又承了他的恩情,只得扯谎:“晚辈姓颜名如诗。晚辈还有要事,就先行告辞了。”
  说罢,不待他应答便回转飞身上马,扬鞭而去。
  野僧连连摆手:“怎么就走了吶,你我有师徒之……喂!喂……”

  话没说完,黄贞从一旁飞奔而去,还溅了他一身土。妖僧这次也没有阻拦,知道有这野僧捣乱,暂时也奈何不了她,只是心中犹自愤恨。
  野僧见黄贞已走远,口中喃喃: “颜如诗,颜如诗……咿呀!这是个好名字!古诗云‘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她却叫颜如诗,诗可比玉还要美。”他转而看向妖僧,声色俱厉道:“臭秃驴,我告诉你,那女娃是我徒弟,你以后不得为难她!”
  妖僧这次倒是不冷不热地抵了一句:“可惜人家看不上你这个师父。”
  野僧一听更是气愤不已,连连跳脚。妖僧不管他,自顾自地向西去了。
  “咦,你怎么又往回走了啊!不去找那楚江开了?!喂,等等我……”
  黄贞再次摆脱妖僧的纠缠,已是数天之后了。没有那两个和尚的打搅,她顿时轻松了许多。此时路过一个小镇,见这里环湖而建,她便来了兴致。这湖虽然不是什么名川大泽,却也别有一番“小家碧玉”般的清新脱俗。黄贞下了马,握着缰绳,牵着马沿着湖边缓步而行,欣赏这湖中的莲花,岸上的垂柳。
  迤逦到桥上,倚着桥栏驻足眺望,连马儿也安静地不发出一点声音。虽然这里风景不错,却不知何故,游人甚少,真是平白可惜了这一汪迎风招展的莲叶了。
  黄贞正自目光游离于风光之中,眼角处一个身着蓝衣的少年正向桥头奔来。她不由得细瞧起来,那青衣少年好像还受了伤,他的身后一个老者不紧不慢地追赶着。
  她看着这一幕,想起自己前些日的情景,口中感慨道:“这也是个被人追杀的无奈人儿么?”
  这偌大的江湖,几百年以来,虽被武林、绿林一分为二,可还是有那么一股势力,自古便不属于这两者,那便是山庄了。
  山庄没有所谓的师徒传承,也没有所谓的帮众附庸,更没有所谓的神祇膜拜。山庄向来只以血脉姻缘为带,以父子翁孙为纽,代代相传。他们不仅各有祖留武学,还各有宗规家法,一直以来都介于武林、绿林,乃至于朝廷之外。
  那温州的陈家堡、幽州的临家山庄,便是近百年以来最大的也是最稳固的山庄。这两股家族势力,在各自几代家主一百多年的妥善经营之下,开场扩地、养马蓄奴,实力已是十分雄厚。提起山庄二字,江湖上素有的“南陈北临”的美誉,说的便是这两家了。
  临家山庄坐落在幽州新城县,它虽然介于武林、绿林、朝廷之外,可其在江湖上、朝野中却都有着很高的名望。临家子弟遍布天下,天下临家却只此一家。至于“幽州临家”这四个字,也被特指为临家山庄,而不会被人误会为其他姓林的。
  只是最近,临家山庄出了一件祸事——镇庄之宝不翼而飞。庄主临寒正一脸怒容地在书房里来回踱步,为着这事发愁。这临寒已有五十多岁,因为这事,平白又老了几分。这时一声吱呀,进来一男一女两个年轻子弟。

  那男子并不高大,却长得十分白净,说道:“父亲,你就让我和书染也去寻镇庄之宝吧。”
  一旁的彩衣女子,娇俏可爱,也扯着临寒袖口撒娇道:“对呀,叔父,那些人不济事的,还不如我们两个管用呢!”
  临寒见了这两个疼爱的后辈,怒气稍平,哼道:“你们两个就济事了?还不是只会给我裹乱!”
  临书染不依不挠:“叔父,山庄里人手不够用,反正我和书梦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为山庄做些事嘛。”
  这二人是临家山庄年轻一辈中武功颇为高强的两个,可惜却是两个女儿之身。那男子打扮的是临寒的女儿临书梦,自打几年前得知她唯一的兄长的死讯之后,她忽然一改平常的习性,开始扮作了男儿身,不做千金做公子。另一个是他的侄女临书染。
  临书梦这两年时常被堂妹临书染劝导,把兄长之事逐渐看淡,只是这男子装扮的习惯倒是改不了了。她两个本就心性贪玩,爱惹是非,借着镇庄之宝失窃的风波,便嚷着也要出去寻找。

  临家山庄的镇庄之宝叫做“金莺口”,临家山庄之所以能如此昌盛,也全赖此物。据说这“金莺口”曾经在一百年前大放异彩,轰动四海。那是安史之乱时,幽州及周边州县全部陷落,只有临家无恙,便是靠着这“金莺口”一连诛杀数千来犯的安禄山大军。这使得凶残如安贼、狠辣如史寇之辈,也不得不放弃打下这个山庄。从那时起,江湖中便流传下来这么一句话来形如它:“金莺口出声,饮尽天下腥。”其威名厉害,可见一斑。

  虽然“金莺口”的故事流传甚广,可见过的人却少之又少,见过的人也多是死了。“金莺口”在百年里也就只出现过两次,到了如今,难免会令人万般揣测。以至于有的人说它是一柄神兵利器,有的人说它是一招绝妙神功。几十年下来,除了临家山庄的历代庄主以及极少数的高人前辈,便无人知晓真相了。
  可就在几个月前,这藏在临家祠堂里的“金莺口”却被人偷去了。庄主临寒震怒不已,却又不敢声张。他只将此事告知了几个族中老辈以及一些族中的英年才俊。他们能知道这等绝密之事,是因为他们要负责找回这镇庄之宝。
  他已经接连派出了山庄中的几位长老与十几位青年才俊出去追寻问君平的下落,还密令了零散在各地的临家子弟,誓要夺回“金莺口”。这关乎着临家山庄的江湖地位,百年兴衰。若是他临家没了“金莺口”,可不是如那强弩没了利箭,猛虎没了尖牙?可是一连两月,这些人连问君平的影子都没有找到,临寒怎能不发愁?这时见了这两个后辈请缨,临寒颇感无奈,他已失一子,只剩这一个独女了。良久他才叹道:“罢了,你两个也去吧。”

  待二人骑马出了临家山庄,临书梦想起父亲为此生出的白发,气道:“那问君平胆子也忒大,怎么偷东西偷到我们临家了?还敢在我们临家祠堂里留下了字迹,真是欺人太甚!”
  原来这偷走“金莺口”的不是别人,却是人称“檐上君子”的问君平。临家山庄之所以晓得是他,还是因为他在临家祠堂的地上留下了墨宝,上面用香灰写着“踏檐而来,取宝而去”八个斗大的字。这取宝留名的手段,是他一贯的行盗之风。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