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州故事》
第8节

作者: 易老板
收藏本书TXT下载
  她从小就善解人意,懂得人情世故,在复杂的大人场所,一个四五岁的姑娘能够应付自如,得心应手。每每赢得身边人赞叹不已,喝彩不绝。给她竖起大拇指的机会就想邓丽君歌后的掌声一般。
  说她玲珑有些过,说她迟疑也不妥,最终的落点总能让人满意而归。真是应付了众多场所,给足了所有人面子。
  这也正是其父母得意之笔,最得意杰作!
  因此,他绝对是父母之掌上明珠!
  但凡接触过何海云的人,大都有一种“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切身体验。

  她的父亲是老三届学生,后来幸运赶上了末班车,成为最后一届大学生。
  他学习的是中文,因为对文物有特殊爱好,毕业之后就留在了蓬州县文化局当了一名科员。在海云上初中的那一年,他也进了一步,升任文物保护所所长。
  说是所长,其实带上他自己也就三个人。
  说来也巧,他们三个同事都姓何,更巧合的是,另外两个同事居然是同村同岁老乡。何金祥是文物爱好者,喜欢自学文物知识,爱孩文物收藏,属于半成品科员;何玉乾喜欢做研究,爱好写作,不断发表一篇涉及文物保护与修复的研究类文章,深得何树坤欣赏。

  前者大大咧咧,腰板挺直,后者文质彬彬,一脸的书生气。人称“文保所三何”。
  何树坤个头中上,是一个典型的儒生。
  因为经常处于学习研究状态,显得有些白净,像一般读书人一样,看上去不够挺拔,但也不算是老态龙钟的样子。
  头发有些发黄,有些稀疏,明显的分头缝隙清晰地偏向左边,向右边倾斜的发型,显得整齐而有些章法,一看就是一位喜欢思考爱动脑筋的聪明文人。

  紧挨着鼻梁左侧长着一颗小小的黑痣,黑痣上面一根细长的须发清晰可见。
  白色的确良衬衫干净整齐,两袖不是挽着,而是规规矩矩地系上酱色纽扣。显得有些知识分子的拘谨和藏锋谦虚状态。
  他是一个聪明人。在白手起家的背景下,依靠手头上的有限资料,在鉴定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为文物馆收藏了数以百计的各类文物。并且深入民间,走村串户,寻找文物线索,修补和恢复老旧文物及庙宇。
  他亲手设计并完成了一个蓬州古迹遗址复原图。得到了省市专家门的赏识和好评。
  他申报的复原蓬州古迹遗址设计项目,通过了万海省文物古迹复原专家的审核,并获得省文化厅批复,此项目给蓬州县带来项目资金三十五万元。受到了县革委会主任路明楼县政府县长王茂奎的亲自接见。
  三十多万对于县里来说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数字。县革委会县政府为他记功授奖,他第一次荣获蓬州县五一劳动奖章。何树坤的权威渐渐地树立起来。
  人场上名气不断膨胀,文物研究与修复,设计与施工,逐渐被提上了县委县政府议事日程。有了项目带来的资金,还要有专业人员来指导和监督,在距离县城以西四十公里的蓬州古迹复原项目基地,搭建了临时工棚,何树坤被任命为总设计师。
  对于年轻人来说,不论是古老碑文,还是古迹考古,不论是出土文物,还是坏损修复,都会遇到很多难题。何树坤遇到这样的情况,总是毫无保留地手把手传授技艺。一些年轻人在他面前甘拜下风,跪拜认师,虚心求教。
  越是这样,他越加权威,再加上万海省文化厅、文物鉴定中心的首次肯定,县革委会主任县政府县长的亲切接见,他的名气越来越大。他的文物古迹研究文章,不断出现在万海日报等各类报刊杂志上。得到了专家同行的高度认可和赞誉。

  在这样的父亲熏陶影响下,何海云身上增添了许多文化气息,崭新的儒生风雅给这位身材娇美的少女罩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已经染上儒生风雅的她,又塑造了一位赶“五岳”超“黄山”的极品形象。
  想象中,如此风雅,如此俊美,如此宫阙御香,天生丽质,怎能让对方平静如湖水般波澜不惊?
  1976年之后的两三年时间里,村集体的经济形势有了新的变化。
  农户里开始有人利用不太懂事的孩子,在礼拜天节假日把自己家菜园子的韭菜、大葱、南瓜等多余的蔬菜拿到镇上或邻村去卖。
  这时的农村为了生活为了钱开始骚动起来。
  南丘村有几户人家,利用冬季闲暇时间,开始把在生产队里分到的几捆芦苇,打光苇叶,剩下一根根光溜溜的苇杆,整齐地打成捆,靠在院子一角。
  然后,在里间屋挨着窗户的一边支起木杆,挽起线棒,开始偷偷地加工成苇箔,卖给外村盖房子用户。也有用自行车推到县城或乡村集市和庙会上卖的。
  之所以在里间屋挨着窗户,主要是考虑三个原因。
  一是没有明确的政策,怕出问题,有点风吹草动可以从窗外听到;二是比较隐蔽,有人进了家,不会第一眼看到,这是偷偷摸摸的干的;第三是窗户跟前比较两趟,干活不用点灯,节省成本。
  有一些思想比较超前的,对国家形势有觉悟有判断的有识之士,在这静悄悄的变化之中,隐隐约约感觉好日子就要来临了。他们跃跃欲试,开始带动农村小生意活跃起来。

  贩卖香烟的开始出现,他们每次从大都市回来,都背回来一个帆布大包。里面有大前门、熊猫等等,不用几天时间就卖完了,每次都能挣到几十块上百块,如果能买进奇缺货,一天下来就是二三百块钱。
  卖苇箔的也加班加点形成了小规模,家里人口多的,就支起两三个杆子,除了吃饭睡觉,昼夜不停,一家人就是站立在苇箔杆子旁边,有时候抓得紧,一天下来,可以卸下四五捆成品苇箔,拿到集市上,可以挣到几十块上百块。
  除了两个生产队里喂有羊群,个别户里也出现了群羊,这羊群和队里的最大区别就是母羊多,羔羊多,户里喂羊靠的是多产仔、多卖钱。
  还有从野外坟地边、山岗上高大的松柏树上扒下树枝树叶的,他们回到家里,把枝叶进行简单加工,用枝叶加工成烧香拜佛的香柱,偷偷拿到集市上去卖,特别是到了年底,这种生意非常红火。
  也有的开始养起多头老海猪——母猪,利用老海猪多产猪仔,如果再赶上好的行情,一窝小猪也收入不少。假如喂养三头母猪,每头每窝产仔七八个,三头母猪就是二十多头小猪,满月之后再赶上好行情,一次出栏二十多头,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太行山地区酸枣漫山遍野都是,聪明的太行山人,开始意识到酸枣的销售市场和药用价值,南丘村人尤其发现的早。他们每年除了大量收购本地酸枣之外,还会提前到附近地区安插亲信或朋友,提前下手,早些收购。
  等有了一定的数量,他们会租用大车拉回本地,进行晾晒、刷洗、浸泡、碾压、去皮、去壳、过筛、筛选、凉干、包装、运输等程序,变为崭新成捆的人民币。
  还有的农民利用闲暇时间,到山上捉蝎子、采集药材等,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也会有一个稳定的收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