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澜——探险、夺宝、激战,看一个小人物终成一代枭雄的热血传奇》
第48节

作者: 有骨难画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另外一个让我感到惊奇的是,这颗怪树就像“瓶子树”里的淡水也别多一样,体内这种半流体物质的总储量,真是对得起它的这个体形,如此大量的外流在持续了一分多钟后仍然没有停下里的意思,长话短说,一直留了3分多钟,这种接近于“喷涌”的外流才渐渐减弱,但还仍然以低强度继续外流,而此时我们的面前,已经有一片长款都足足超过10米的宽大正面被这种半流体物质给覆盖了个满满当当,更壮观的是,上面就像一个粘满苍蝇的粘蝇纸一样,粘满了吸血毯,打眼一看,少说也有七八十只往上。

  最后那些最初被粘住的吸血毯甚至被后续流过来的半流体物质给没过了身体,粘住一点便不得脱身,整个身体被浸在其中那就更不用说了,从外面看去,这些全身都被浸在里面的吸血毯,就像是一个个白色的琥珀,被固定在里面不能挪动分毫。
  至此,面前已经再没有能对我们构成威胁的吸血毯了,凡是参与围攻我们的,除了早期被击毙以及铲入地下的一小部分以外,其余的绝大部分全部都被粘在了这种半流体物质之上,或之中。
  “这是什么树?看着像是瓶子树,但肯定不是,它怎么能分泌出这么多‘天然胶水’来?好厉害!”我说。
  “我要是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船树’吧?一种长相与瓶子树高度相似却实际上完全不同,且早就被列为灭绝植物的极稀有树种,我曾经在我的一个合作伙伴家里见到过一颗,但比这个要小的多。”周洲说。

  “周小姐好见识,这的确是‘船树。’”冉业成说。
  “周董,我想起来了,你说家里有一颗的那位不就是胡掌柜吗?帮咱们联系、组织运送金银的运输队的那个胡掌柜。”徐布说。
  “对,就是他,当时是放在他的后花园里。”徐布说。
  徐布点点头没再说话,而我则把话接过来:
  “那为什么叫‘船树’?难道这种树的木材还很适合造船吗?看起来也不像这么回事啊,就里面的粘液,谁要是粘上那还不得锯都锯不下来?”

  “非也,此树被称作是‘船树’并不是因为它的木材适合造船,反而别看它长得粗壮,但实际上内部基本都是中空的,没有多少实质材料,因为里面的空间都用来储存这种粘液了。
  而它与船联系到一起也正是因为这种粘液,相传此树早前也并不是这样的,是生长在爪哇岛的一种小型树木,由于自身可以分泌出少许无毒且粘性强大的粘液,便被当地人用来粘补物品,后来郑和下西洋抵达爪哇岛,接触到这种树之后经过实践,发现它体内的粘液可以用来粘船体上的裂缝,以前修补裂缝都要用类似‘锔瓷’的技术进行额外加料并固定,做起来需要穿孔很麻烦,费时也费力,而有了这种粘液之后,便能直接填充到裂缝之中,半流体的特性特让其可以流到裂缝的最深处,可以直接将裂缝死死粘住,十分方便。

  只是每一颗分泌粘液的总量实在是太少了,不够用,这就被郑和带了几株样品带回了大明的国内,经过多年的研究后,最终与瓶子树的进行了成功的杂交改良,方才形成了这种长相类似瓶子树,但体内不是水分而是大量粘液的‘船树’。
  不过它真正被定名为‘船树’并不是因为可以用来修船,而是能用来造船,大明朝的造船技术当年领先世界上百年,其中就有一种大型船无钉无榫,在到了现代出土残骸后很多专家都研究不清楚它是通过什么方法将各个部件结合在一起的,后来才弄明白,那些部件之间都是用这种粘液直接站在一起的,就像用浇水粘模型一样,只是规格要大得多。
  大明朝用这种方法制造了很多纯粹靠粘液粘住的大型木船,远洋航行时结构强度亦经得起狂风巨浪的考验,甚至比钉、榫结构的船更加坚固耐用,而且还节省了大量钉、榫的重量,可以携带更多的人或者是活物;自此,这种树因为其自身产物可以直接参与造船,而正式被命名为‘船树’,而命名它的人正是郑和本人,所以它还有一个别名,就叫做‘郑和树’。
  而这里能有‘船树’,则是因为当年郑和带回这种树的早期树苗时,寻找大明朝境内最接近爪哇岛气候的地区时最终选定了作为西南边陲的云南境内,而云南与缅甸接境,双方通过贸易交流,船树就也传到了缅甸,只是由于种植规模始终不大,再加上近代亚洲时局动荡,所以船树几近灭绝,按照记录来说,野生的早就绝迹几十年了,没想到能在这里看到纯正的野生船树,而且还生的如此茂盛高大。”周洲说。

  “实不相瞒,我还在现有‘船树’粘液的化学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过改良,改良出一种‘武器级粘液’来,涂抹在地上可以粘住军车甚至是坦克,如果地面够坚固就能将其粘在原地,如果不够坚固,那也能让其带起被粘住的地皮,从而迟滞其机动性;只是可惜研制成功之后没人买账,连专利都没申请下来,它的化学公式与详细的制备方法,也就被我扔进资料堆里‘落灰’了。”冉业成说。
  “行,你们都是文化人,这寻个宝还能在生死关头来一堂‘历史知识大讲堂’的课,真是不虚此行。”我被他俩说的一愣一愣的,听罢之后便如此说,而我们之所以能够这么沉的住气站在原地说这一大堆内容,那主要还是作为最主要的威胁吸血毯已经被彻底解除了,远处的枪声也从逐渐激烈到逐渐稀疏直到现在除了零星的以外几乎再听不到了,我估摸着那些德钦军的精锐们,要么是战胜了他们那边的吸血毯,要么就是被吸血毯给“收拾”了。

  不过随后我就知道这估计的这两个答案都不对:我们正“享受”着这一番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又赚回来后的轻松时,宁静便被一阵突然出现并迅速渐近的脚步声打破,说是脚步声其实也不确切,确切来说应该是奔跑声,是很多双脚同时快速踏击地面产生的震动。
  我第一个举起步枪指向声音传来的地方,其他人也随后如此,转眼之功就见一帮人猛的冲过我们之前潜伏过的灌木丛,直奔这边而来,打眼一看就认出这些人不是旁人,正是那些德钦军的精锐,从他们和我们正面错开将近十米的距离来看,这明显不是冲我们来的,应该是后面有什么东西正在追赶他们,而他们看到我们连一点反应都没有,仍然发疯一样冲着前面跑。
  随后他们身后的追赶者也露出了阵容,同样不是别的,就是吸血毯,而且数量的确比我们这边还要多很多,看来这些人是经过苦战后实在无法战胜这种作为“本地地头蛇”的生物,这才选择夺路逃跑,基于此我才说那两个估计的答案都不对,因为他们既没有战胜吸血毯,也没有被吸血毯全歼,而是选择了突围,只是他们凭借着人数多,火力猛,坚持的时间比较长。
  再说他们冲过我们身边之后,那我们几个背靠着那颗船树,船树的背后就是那条8米多宽,看不到底,而且恶臭难闻的深沟了,要没这条沟挡着,我们早也跑了;可我们知道这里有条沟,但他们不知道,这就直接导致跑在最前面的一个人冲到跟前发现有沟时再想刹住脚步却为时已晚,整个人在一个急停的动作中向前翻去,然后就以面向下扑倒的姿态,当场摔进了那黑乎乎的深沟之中。
  (未完待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