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关羽(一个跨时空心理学家对关羽的贴身观察记录)》
第18节

作者: 陈禹安
收藏本书TXT下载
  再说曹操大胜之后,正在习惯性地考虑如何重赏关羽。现在事情有点麻烦了,能够给关羽的最高奖赏上一次已经一次到位了。曹操已经黔驴技穷了,正在烦恼之际,忽听有人来报:“汝南有黄巾军旧部刘辟龚都滋事,十分猖獗,曹洪屡战不利,祈请丞相拨勇将救援。”
  曹操正沉吟间,关羽听到了,大喜过望,连忙上前,说:“我愿意效犬马之劳。”
  心理学家听到此话,不由大惊失色,如果再这样下去,关羽可就真的要为曹操竭心尽力了。

  ×××××××××××××××××××××××××××
  心理学家感悟:人的价值,是不能用加减法来衡量计算的。
  心理关羽19
  关羽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关羽自己的说法是:“关某久闲必生疾病,愿再一行。”这么说,关羽天生劳碌命,闲下来就会生病?
  其实不然。

  关羽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受到了一条心理学铁律的支配了。
  还记得我们在前面说过的“行为决定态度”吗?
  一般认为,我们的行为是由我们的态度决定的。但绝非唯一,行为也可以反过来决定态度。
  本杰明•迪斯雷利曾经说过:“思维是行为之子”,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我们换一句更加熟悉的话,就更加容易理解了——习惯成自然。
  心理学家清楚地记得,菲利普•津巴多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设计了一个模拟的监狱,随机抽取大学生志愿者分别扮演狱卒和囚犯的角色在里面待一段时间。津巴多想知道,到底是邪恶的犯人和恶毒的狱卒导致了监狱的残酷性,还是狱卒和犯人的自身角色让即便是富有同情心的人也变得十分歹毒。

  实验的第二天,这些原本纯真的大学生很快进入了模拟中的情境,开始按照角色的要求来实施行为。狱卒开始贬损犯人,并且有一些人开始制造残酷的侮辱性规则。而犯人则开始变得冷漠,甚至开始对抗、造反。在这些行为的作用下,大学生志愿者的态度开始趋向真实性的变化,情况越来越恶化,以至于津巴多不得不在第六天紧急叫停了这个原定计划要进行两周的实验。

  津巴多最后在实验报告中说:“人们越来越分不清现实和幻觉、扮演的角色和自己的真实身份。这个创造出来的监狱,正在同化我们,是我们成为它的傀儡。”
  关羽一战颜良,二战文丑,这些行为已经在他的潜意识中发生作用了,尽管他的意识(即态度)仍然是忠于刘备的,但他效忠曹操的行为却开始逐渐改变他的态度:给曹丞相效力也挺好的嘛!
  这是一个危险的开始。如果关羽接下来连续为曹操东征西讨,日渐积累,那么他内心抵触曹操的态度终将被全部改变。最后,给曹丞相效力必然会成为一件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
  心理学家不忍看到关羽一直以来的苦苦坚持,顽强地与内心的认知不协调所作的艰辛斗争毁于一旦,但却无计可施。
  曹操大喜,放声大笑。这不正是他要的最好结果吗?曹操觉得自己的苦心没有白费,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嘛。当下,立即点精兵五万,派于禁、乐进为副将,前往汝南,征剿刘辟龚都。

  曹操这个人,是典型的多血质性格,喜欢把喜怒哀乐溢于言表。但不幸的是,他往往高兴地太早。
  正当他高兴的时候,有人就出来说话了。
  说话的是苟彧。苟彧说:“丞相,你是不是忘了关羽说的立了功就走人的话了。你现在老派他出去,要是让他知道了刘备的消息,他可就走了。”
  曹操一听,心里凉了半截。闹了半天,把这茬给忘了。曹操立即收回笑容,正色说:“是啊,是啊,这次让关羽出征后,再也不让他去了。”
  苟彧暗暗冷笑一声,退了下去。

  大家可能觉得苟彧的态度很奇怪。上次鼓捣程昱出来劝曹操重用关羽的也是他。这次出来劝曹操不要再用关羽的也是他。前后态度正好相反。
  其实一点都不奇怪。不管是劝曹操用关羽,还是劝曹操不用关羽,都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妒嫉。
  以前看着关羽闲着没事干,还是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上马金,下马银,妒嫉。
  现在看着关羽干劲上来了,想成为“劳动模范”,这样子下去必然立功累累,还是妒嫉。
  苟彧觉得不能再让关羽干事了,否则接下去不知道要封什么官了。所以,苟彧来了个紧急叫停。

  不过,苟彧的叫停是没有用的。曹操之所以听了他的话,决定不再用关羽,是担心他走人。如果关羽通过行为改变了态度,变得乐意为曹操效力,曹操还是很愿意重用他的。所以,心理学家对关羽的担心并没有消除。
  不过还好,关羽命中注定有贵人相助,又有一个人出现了。如果没有这个人,关羽很可能就迷途难返了。
  关羽率军往汝南进发,敌军迎住。关羽当即命令安营扎寨。当夜营外抓了两个细作,送到关羽帐前。
  关羽一看,认识。这个人是孙乾,以前是一伙的,在徐州的时候被曹操打跑的。
  孙乾和刘备失散后,随处游荡,被刘辟收留。孙乾毕竟跟着刘备见过大世面的,在刘辟面前侃侃而谈,刘辟立即深为叹服。孙乾之于刘辟,和诸葛亮之于刘备差不多,基本上也是言听计从。
  经过孙乾的说法,刘辟同意归到刘备旗下。现今听说关羽领兵来伐,孙乾连忙扮作细作,故意被擒,来见关羽。

  孙乾告诉关羽的最重要的消息就是刘备的下落。关羽听后,不禁长叹一口气,说:“兄长既然在袁绍处,那我一定要星夜赶去。可是,我不久前连杀了袁绍两员大将,那里恐怕难以安身啊!”
  关羽都想得到的问题,袁绍却想不到。
  孙乾说:“待我前去探听情况再说。我已经和刘辟商量好了,明日交战,他假意败退,汝南就让给你了。你速想脱身之策,我们共同去找玄德公。”
  当下计议已定,关羽吩咐小兵连夜将孙乾送走。
  于禁乐进闻听此事,赶将过来,正想询问,关羽眼睛一瞪,两个人吓得不敢吱声,灰溜溜退了下去。
  关羽连斩河北两员猛将,加上此前温酒斩华雄的旧事又被翻出来炒作,实际上已经被舆论神化了。曹营众将,大多对他敬畏不已。这其中尤其以于禁为甚。于禁的这种畏惧心理,在几年后又演化成关羽的另一场神话般的胜利,也永远改变了于禁的一生。
  关羽如愿夺得汝南,胜利回师。曹操大摆庆功宴,决心自此再不用关羽出征。

  宴罢,关羽来见二嫂。两位嫂嫂对他早已经是望眼欲穿,当然不是想念关羽,而是惦记刘备的消息。
  两位夫人急不可耐地发问:叔叔,你这次出门这么久,可曾打听到了皇叔的消息?”
  心理学家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出现了!
  关羽竟然面无表情,淡淡地说道:“没有。”随即告退。
  这可能是关羽一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当面撒谎。当然,由于他面孔肤色的问题,他撒谎的时候别人很难察觉。

  二位夫人深信不疑,抱头痛哭。她们知道,刘备虽穷,也是个天下名人,云长出去了这么久,都打听不到消息,说明刘备必然已经死于乱军之中了。
  二位夫人哭个不停,门外有个随同关羽出征的军士听见了,以为关羽恶待了二位嫂子。这个军士原是刘备的老部下,极有香火之情,心想:“关二爷,你这就不对了。你在外面口口声声尊重二嫂,见嫂如见兄长。怎么跑到家里就变样了。”一时好事,就跑进来问个究竟。
  二位夫人见问,就说:“刘皇叔必然没命了。二叔唯恐我们烦恼,故而不肯直说。”
  这个军士一听此话,不由大怒,刘皇叔明明在河北袁绍处活得好好的,关二爷为什么不肯告诉这两位朝暮期盼的夫人呢?
  一怒之下,军士就说了:“二位夫人,你们不要啼哭了,皇叔没事,他现在袁绍那里呢。”
  夫人止泪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军士说:“我这次跟着关二爷出征,在阵上听说的。”
  甘糜两位夫人闻言大惊,问道:“如果这是真的,云长为什么不告诉我们这个好消息呢?”
  关羽怎么想的,军士当然不知道了。军士忿忿不平退下,充满了对关羽负义的愤懑之情。
  两位夫人毕竟是见过世面的,当即商量起来应该如何应对。
  直觉告诉这两个久经患难的女性:关羽变心了!刘备对他,虽有结义之情,但长年四处流窜,居无定所。反观曹操,对他恩宠已极,别的不说,短短时间内就已经蹿升至汉寿亭侯。两相比较,必然是弃刘而取曹。

  在这个大前提下,甘糜二夫人商量起自身的应对之策,如何保得平安。两位夫人想想也是挺灰心,虽说关羽不义,但自己的丈夫刘备更是好不到哪里去。连自己的丈夫都可以随时扔下自己二人不管,关羽不过是丈夫的结义兄弟,这层所谓的叔嫂关系对关羽又有什么约束作用呢?关羽要效忠曹操,又能怪他什么呢?
  如果把关羽叫过来,痛斥一顿,说不定他真的翻脸不认人了。如果是这样,即便是知道了刘备的消息,两个女人也不可能千里迢迢,到敌对阵营寻夫的。要想重新成为刘备的衣服,目前还必须,也只能依靠关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