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关羽(一个跨时空心理学家对关羽的贴身观察记录)》
第12节

作者: 陈禹安
收藏本书TXT下载
  如果关羽打得过颜良,就可以制造刘备和袁绍之间的矛盾,让刘备无处容身,说不定袁绍会杀了刘备泄恨。

  如果关羽死于颜良之手,那么就借关羽之死大做文章。关羽乃刘备之弟,现今弃暗投明,为曹丞相效力,与刘备为敌,力战身亡,忠义可表。这是对刘备的沉重一击。你想,连他自己的生死兄弟都背叛他了,还会有谁跟着他呢?关羽的死,就是为曹操效忠而死,而这一点将永远也无法改变了。前面分析的关羽降曹的两大作用也就随之固化,长期为曹操的宣传所用。

  另外,关羽的死,也是对刘备的考验。你们结义的时候不是说好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吗,现在就等你兑现诺言了。就算刘备食言而生,没有了关羽,也是独力难支。
  人们把曹操称为奸雄,不是没有道理的。一个不会算账的人,怎么又资格成为奸雄呢?
  曹操点兵十五万,分成三队而行。曹操亲率五万人赶到白马,一看,有点傻眼。
  平川旷野之地,颜良精兵十万,列阵示威。河北第一猛将,果然名不虚传。曹操回头看了看,先弄个人上去试试吧。宋宪不幸,被他瞥到了。宋宪曾经是吕布的部下,吕布战败被曹操绞杀于白门楼,但他的家底被曹操照单全收了。
  宋宪这样的人死了,曹操是不心疼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宋宪也是一种资源,是一种可以用来试探敌人火力的资源。
  宋宪出马,颜良大喝一声,纵马来战。不出三合,颜良手起刀落,将宋宪斩于马下。曹操点了点头:“果然是勇将啊。”魏续大叫一声:“杀我兄弟,我去报仇!”

  魏续和宋宪同是吕布的前部下,故有此一说。同样的资源,曹操本不想一次用掉两个,但魏续一声喊,总不能不让他报仇吧,只好同意他去。
  人就怕过度自信。魏续的水平和宋宪也就半斤八两,结果当然也是如出一辙。颜良只一回合,就将魏续斩于马下。
  曹操回头又看了看,用不着试了,该上厉害的了。于是,徐晃出马。
  徐晃和颜良打了二十回合,败回本阵。双方收兵罢战。徐晃算得上目前曹营中数一数二的猛将了。徐晃打不过颜良,其他人也差不多。
  曹操有点郁闷。程昱跑了过来,说:“我推荐一个人,可以敌过颜良。”曹操心里明镜似的,但还是问:“是谁啊?”程昱说:“非关羽不可。”曹操说:“不是你们说他一立功就走人的吗?”说着,看了看荀彧。虽然自己上次的主意被程昱否决了,但荀彧这次没说话,保持沉默。程昱继续说:“丞相您又喜欢他,又担心他,何不让他来,和颜良两强相斗。如果关羽赢了就重用,输了说明他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程昱这段话其实牛头不对马嘴,曹操不是不想重用关羽啊,哪怕他不立功也想重用。当初劝降他的时候,多少在战斗中出力的人都没有领到皇帝面前受封,就关羽这个败军之将被封为偏将军。而且,关羽一旦赢了颜良,立了功是肯定是要走的,更不会接受曹操的重要了。这正是曹操最担心的事。按照常理,程昱这番话是要挨骂的。
  但曹操感觉到了苗头不对。他手下那么多勇将,只出了一个徐晃,剩下的全不吱声了,没有一个主动站出来拼命效力。这非常反常。荀彧保持沉默更加重了他的这种感觉。
  实际上,这是一种由妒嫉引发的消极抗命!丞相既然这么重视优待关羽,那还要我们干什么呢?就让关羽来出力吧。程昱哪里是在出主意,只不过是代表大家来请个愿罢了。
  荀彧们不傻,也是算过帐的。关羽实际上早已成了曹营文武的眼中钉了。当然,这是曹操过度合理化培育浇灌的结果,和关羽本人没多大关系。让关羽来战颜良,有两种结果。如果颜良杀了关羽,那么万事大吉。如果关羽杀了颜良,那么他就走人了,也是万事大吉。
  对曹操来说,关羽固然重要,但是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下的。那就是手下原来的这帮文武官员不要有意见。这才是曹操的起家之本,如果因为得到了关羽而失去了起家之本,曹操当然是不干的。

  情势所逼,曹操觉得,是该用关羽了。帐早算好了,不管怎么样,曹操都是不会吃亏的。
  ××××××××××××××××××××××××××××××××××××
  心理学家感悟:废物和资源的最大区别来自于心理投射。
  13
  曹操知道,他手下的这些文武官员,还是有些人是想看关羽笑话的。但是曹操也知道,关羽是不可能被人看笑话的。曹操心里说:“李典、乐进,你们跟我时间也够长了,难道你们没见过关羽发威啊?是不是这次关羽兵败投降后,你们都看不起他了。”

  曹操指的是关羽温酒斩华雄的往事。
  当初曹操袁绍等牵头组成十八家诸侯结盟讨伐董卓,却在汜水关前被董卓悍将华雄挡住去路。华雄连杀十数将,令各诸侯心惊胆寒。袁绍叹息说:“可惜我手下的大将颜良文丑还没赶到,要是有一个在这里,哪里会怕什么华雄啊!”
  刘备此时只不过是个平原县令,跟着北平太守公孙瓒来凑热闹。关张只是刘备手下的马步弓手。关羽听袁绍一说,大叫一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曹操给他倒了一杯热酒壮行,没想到关羽却说:“酒先放一放,我去去就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崩地裂,正想命人探听发生了何事,鸾铃响处,马到中军,关羽提着华雄之头,掷于地上。这时,曹操倒的那杯壮行酒竟还是温的。

  关羽为什么能够温酒斩华雄?
  心理学家微微一笑,这个问题当然难不倒他。
  心理学家记得很清楚,特里普莱特1888年就已经注意到,自行车手在一起比赛时,他们的成绩要比各自单独骑行时的成绩要好。他还做了一次实验,要求儿童被试以最快的速度在鱼用卷轴上缠绕鱼线。结果发现,当儿童们在一起做这件事的时候,要比单独做时快得多。
  特里普莱特的实验说明了“他人在场”对个体的影响。这种效应就叫做“唤起”。(如果你觉得“唤起”这个词很拗口,不好理解,不妨参照四川话里的“雄起”,庶几相当)
  当然,“唤起”的影响也不全是正面的。另外一些研究表明,“他人在场”会妨碍个体的正常发挥。

  扎伊翁次在1965年的时候进一步提出,“唤起”能够增强任何优势反应的倾向,也就是说“唤起”会提高简单任务的效率,却会减低复杂任务的效率。
  关羽就是一个非常容易被“他人在场”唤起的人。
  关羽当然是三国中的超一流猛将,堪称万人敌。但他的水平和张飞、赵云以及死在他刀下的华雄基本在一个层次。如果关羽处于未被“唤起”的状态,他和上述这些人绝不可能一个回合定生死,而是旗鼓相当,斗个不停。
  关羽在斩华雄之后,还曾与徐州守将车胄相斗。车胄不过是个武艺平常的大将,但他竟然和关羽斗了好几个回合,才落败而走。后来车胄无路可逃,才被关羽赶上斩杀。
  武艺高强的华雄一个回合就死在关羽刀下,武艺平常的车胄却斗了数合,还差点逃出生天。
  这两个貌似矛盾的事实正好说明了关羽是否处于“唤起”状态的重大差异。
  那么,“他人在场”为什么起到唤起作用呢?主要的就是人心理上的“评价顾忌”在起作用。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在意他人的评价。正是对这种评价的重视和顾忌,促使人进入“唤起”状态。
  一个完成于19 83年的心理学实验是这样的:实验者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长跑者,这些长跑者在跑道上跑步时会遇到一位坐在草地上的女士。如果这位女士是面对着他们的,那么与背对着他们相比,长跑者的跑步的速度会更快一些。
  在“他人”面前,每个个体都希望表现得好一些,但具体到某一个个体,则会有不同的结果。有的个体会超常发挥,表现比平时更加突出,是谓“比赛型选手”;有的个体则会发挥失常,连平时的基本水准也发挥不出来。这两种情况在现代的大型体育比赛中都是屡见不鲜的。

  每个个体对“评价顾忌”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关羽素来心高气傲,极其痛恨他人对自己的轻视和忽视,也有强烈的在他人面前证明自己的冲动。当这两个原因叠加起来的时候,关羽绝对是天下无敌的。
  斩华雄那次,当关羽挺身而出想要证明自己的时候,就遭到了十八诸侯之一的袁术的极度蔑视。
  袁术出身于豪门世家,从来看不起出身低微的人。关羽起于民间,当时的职位不过是平原县令刘备手下的马弓手。袁术一听关羽的来历,大怒道:“你这样的一个小小马弓手也配出去迎战华雄?是不是欺负我们十八诸侯没人啊?赶快给我乱棍打出!”
  要不是曹操在旁边苦劝,关羽连上场的机会都没有,更谈不上露一手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