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生活爱豁胖》
第58节

作者: 红色小鱼
收藏本书TXT下载
  通过这个号,红枣见识了各种匪夷所思的贫穷。后来到了这界,红枣也没少回想这段记忆来忆苦思甜,阿q的安慰自己过得还不算太差,毕竟住的瓦房,穿的衣服––她好歹穿上了裤子,不必似非洲某些女人一样,裹个床单就出门。
  但现在,红枣见识了比非洲泥草屋更寒碜的泥草屋。五丫家的泥草屋竟有半截是埋在地下的。
  进屋,正常人家走台阶,是步步登高,五丫家则是后辈(背)更比前辈(背)高。

  这得穷成啥样,才是连土胚都得省着用啊。
  这还是余庄头的弟弟家呢,可想而知,其他家,得穷成啥样
  红枣不以为余庄头在做局骗她。这房子生活的气息和主院的没人气都让人一目了然。
  三间房中间没有任何隔断,也没有任何窗户,所以,这唯一的屋门打开时冲出的气息像积存了几百年的老陈醋,独特得让人永世难忘。
  房屋,如果能叫房屋的话,东墙、西墙都铺了炕,炕席的边沿参差得像春晚上宋丹丹扮演老太太时笑豁出来的门牙。
  灶台设在屋中间,几个引火的草团散落在一堆捡来的枯树枝上。水缸缸盖的水瓢底残留的水迹,以及屋外玉米杆子和泥搭的鸡窝里的鸡,原木活泥围的猪圈里的猪,连粪缸都没有完全就是露天大坑存在的茅房––看着这一切,红枣终忍不住,问五丫道:"你家没石头吗?"
  五丫道:"庄里的石头都在建庄子的时候捡光了。"
  "现在再想用石头,就得花钱去采石场买。"
  "我们钱不够,买不起。"
  红枣想着庄前那几百米长的石头围墙以及庄里的碎石道路,沉默了。
  大些的四丫见红枣脸色不对,赶紧描补道:"小姐,其实我们庄子比起别的庄子来,好多了。"
  "起码,我们都能吃饱。"

  "真的,小姐。老爷只收六成的出息,已经是别家想都不敢想的恩典。"
  "小姐,我们还是去看黄花吧。我会编花环。"
  "一会儿,我给小姐编一个。"
  不由分说,四丫连哄带骗的把红枣骗到了后山,当然,这其中,也有红枣顺水推舟的缘故。
  立在这里又有什么用呢
  前世那么发达的社会,都还没能完全消灭贫穷,以现世自家那刚刚侥幸脱贫的家底和见识,红枣真不以为她能马上就有办法。
  慢慢来吧,红枣想,自家一家发家算快的了,都还用了六年,现要解决这几十口人的贫困问题,不说五十年吧,起码十年是要的。
  黄花如红枣所想的是□□花,只是花型特别小,只有前世泡茶的杭白菊那么大。
  这么小的花,跟野花似的,红枣想,估计没人愿意买来观赏,若是白菊,倒是可以晒晒泡茶。
  想到泡茶,红枣想了想,决定摘点回去试试。反正试试又不花钱。

  四丫手巧,见红枣摘花玩,便即拿山里的枝条编了个篮子装花,还不忘告诉红枣:"小姐,这花,你玩腻了,别丢。"
  "你煮猪食的时候,倒进去,猪吃的。"
  红枣……
  红枣很想撬开四丫的脑袋瞧瞧,里面都装的啥
  明知道自己是小姐,为啥会认为自己在家还得煮猪食难道自己长了张烧猪食的脸明明她和她娘不煮猪食都三个月了!
  一只鸭子
  回去的时候, 李满囤瞧见红枣提了一篮黄花, 笑得一脸褶子。经过了八爪鳌换庄子一事,李满囤巴不得红枣再来这么一次, 搞个更大的庄子。
  对,李满囤承认,我就是这么贪心。我穷过, 所以我怕穷,我希望钱,不,地越多越好。
  余庄头瞧两个侄女和红枣处的不错,也很开心。

  庄仆女儿, 也是庄仆,婚事就是庄主的一句话。余庄头不指望侄女飞上枝头变凤凰, 他只是希望孩子能活得好一点, 活得有点人样,不要一辈子在这庄里受穷。
  对于做药, 红枣唯一的了解就是制枸杞。于是红枣回家后, 把一篮子□□放锅里蒸了蒸,便即就放在前廊里晒。
  王氏瞧见顺手捡了朵菊花放嘴里嚼了嚼,然后呸的一声吐了出来。
  "呸!"王氏啐道:"这么苦!"
  "猪都不会吃,谁会买?"
  "真的很苦吗?"红枣不信,明明四丫说猪喜欢吃的,于是也捡了一朵放进嘴里,然后也一样吐了出来。

  真的很苦啊, 红枣苦得直吐舌头,心说这得多自虐,才会拿这货泡茶啊。
  想来,前世也不是没有□□,但大家都拿白菊泡茶,这就是说,一般人都是受不了这份苦。看来,卖花茶这条路,是行不通了。
  算了,这条路不行,换条路再想吧。至此,红枣便即丢开了□□花,不管了。
  李满囤自去了庄子后,回来便即就合计上了。一亩地,李满囤能得1.5石稻谷,30亩地,就是45石。
  这45石稻谷,光堆着,就要不少的地方。他宅子小,可放不下。何况,他家里的两亩地,也收了5石稻谷,除了留出做种的部分,下剩的可以出3石米,合540斤,差不多够家里吃了。
  此外,今儿余庄头还商量拿20石稻谷和他换玉米和红薯。因为庄仆从45亩玉米和15亩红薯地里得来的出息根本不够吃,便即就只能30亩水田里得到的稻谷来换粗粮。
  李满囤想着他自家还收了近千斤的红薯,便即就按市价把庄里的红薯全给换了稻谷,余下的又换了玉米。
  所以,这么算下来,李满囤今年秋收庄子将出息65石稻谷和9000斤玉米。
  于是,李满囤思考再三,决定这么多粮食就先搁庄子库房,然后得便的时候,再卖出一半。
  活到三十五岁的李满囤早知道粮食珍贵。别看过去这五十年,高庄村没闹过水荒,但干旱、冰雹、蝗虫、倒春寒也都有经历,总之,信老话“五年一小灾,十年一大灾”,是没错的。
  所以,李满囤只敢卖一半粮食。也不只他,村里家家都是这样。
  次日,李满囤得闲去庄里找余庄头说了换粮和把秋收粮食放庄里正院库房的事,余庄头闻言喜出望外。
  庄仆几乎家无余粮,庄主若肯在庄里设粮库,几乎是给了他们抵御荒年的保证––荒年,地主们为了护住粮库,都会给粮库的护院粮食。老北庄庄户不多,到时候只要一家出一人护粮,这人得的粮食就能够全家活命。
  说完话,李满囤挑着余庄头准备的十只鸡、四只鸭和两百个鸡鸭蛋回家来了。先前两只鸡,余庄头坚持是庄仆们的孝敬。至于鸭,李满囤家没养过,所以先拿四只回来试水。
  昨儿,李满囤也和余庄头说了鸡鸭鱼分次送的事。余庄头自是乐意。

  鸭也就算了,鸡这玩意容易遭瘟,一遭瘟,全庄的鸡差不多都能死光。然后为了完成上缴,他们就得从牙缝里省出钱来买高价鸡顶上去。现在换成分批送,则就极大的降低了他们年底赔钱的风险,这实在是太好了。
  若非庄主家人口实在太少,余庄头恨不能把猪也这样按月送过去––这畜生也是和鸡一样,容易遭瘟。
  至于鱼,那就更好了。新庄主除了一年四节各要十条用于走礼外不再限制一定要五斤以上的鲢鱼,鲫鱼,鳊鱼,鸡脯子六两以上都能按斤顶,这任务也是轻松好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