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底警花》
第12节

作者: 孤雁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老头是姐姐学校的校长啊,难怪这么威武,说起话举重若轻,铿锵有力,真是个好同志。”老校长带给这一家子的不光是曙光,更是震撼,文锦仪神叨叨地念。
  文锦荷以前只是埋头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对学校的掌故知之甚少,很是模糊,可老校长今天的到来,使得她对老校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满心期待地问:“爸爸,听说胡校长是我们学校的创始人之一,在我们学校当了近三十年的校长,是这样不?”
  说起自己的老师,文化龙除了赞美就是钦佩没,他很兴奋地说:“是的,几十年来,这老头把学校当成了家,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真是不容易。”
  文锦荷本是个安分守己的学生,竟然也八卦起来,她似有疑惑地问:“我好像从没看见过老校长的爱人,老校长还没结婚的吗?”
  “听说年轻时候结过婚,还有一个儿子,后来他爱人患病去世后,他就一直没再结婚,只怕打了四十来年的单身。”文化龙对老校长还是有所了解的,他眼光凝聚,侃侃而谈。
  “哎喂唷,我的个乖乖,我可爱的怪老头真是把一生奉献给伟大的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了,打了四十来年的单身,他老人家到底是人还是神啊。”文锦仪对老校长从崇拜转化成神化了,不惜溢美之辞。
  据对学校掌故颇深的人士透露,老校长对自己吝啬抠门,一粒饭掉在地上,他都要捏起来甩进嘴里;一个公文包,漆皮都掉完了,斑斑驳驳,却敝帚自珍,尽管用了很多年,但还是舍不得扔掉;一件毛线衣,旧了破了,拆了重织,舍不得换新的;家具几十年如旧,具具成了文物,电器少得可怜,简单如农家。但是,他却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大部分工资用来资助一些寒门学子,像这样的人实在堪为大熊猫式的国宝,举国上下,屈指可数。

  在师生的眼里,老校长就是这么个平凡如农夫,伟大如圣人的人,几十年的校长,殚精竭虑,两袖清风;四十来年的独身,茕茕孑立,以校为家;五十余年的教育,呕心沥血,桃李芬芳。他的学识,他的爱心,他的执着,他的无私,有口皆碑。
  听了父亲的讲述,加之自己的亲身感受,文锦荷和文锦仪姐妹对老校长肃然起敬起来,甚至暗暗地发誓,一定要考上大学,将来做一个像老校长一样的好人。
  梦想决定未来,努力成就自我。文锦荷有了老校长这样一个保护伞,顺利地复学了;文锦荷,有了老校长这样一个榜样,理想更加丰满了。
  回到学校后,她拼命地学习,别人出一分力,她力求出两分力;别人做十道题,她争取做二十道题;别人六点起床,10点睡觉,她便五点起床,12点睡觉;她学会了给自己加码,懂得了笨鸟先飞的道理,体验到了勤能补拙的快乐,一分辛苦一分收获,苦心人天不负,在高三的最后一期,她的成绩一直稳居全校前五名。
  老校长的一席话,老校长的真心实意,警醒了文化龙,他不再消极怠工,每天按时下河打渔;渔休时候,就回家种田栽菜,家庭收入节节上升,填饱肚子已经没有了问题;他不再天天喝闷酒,只是高兴的时候才喝点,只有打到大鱼的时候才喝点。更可喜的是,他的精神面貌开始大为改变,不再胡子拉碴,不再蓬头垢面,让人刮目相看。

  文锦仪本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自从姐姐辍学在家,她便背上了很大的心理包袱,总以为是自己拖累了姐姐,现在姐姐复学了,她整个人随之轻松起来,加之她一直有个梦想,想要一个好老师,学习很是用功,成绩呈火箭式上升。
  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文锦荷为了让父亲没有后顾之忧,她一回家就帮着父亲织鱼网,晒鱼干,挑水浇菜,学习家务两不耽误。文化龙怕影响女儿的学习,尽量不让女儿插手家务,一家子总算度过了最苦逼的日子,朝着温饱之路迈进。
  王婶最近也很高兴,女儿李媚已经定了亲,女婿虽是农村的,但好歹是个高中生,而且人很老实,是个靠得住的男人。
  文锦荷一直感恩于王婶的帮助,见李媚找了个好男人,特地去道喜:婶子,恭喜你呀,媚儿找了个好男人,看上去文质彬彬,知书达礼的,这下您可放心了。

  “放心个什么呀,锦荷,她要是能像你这样会读书,我才放心呢,”王婶动起了真情,两眼挂着泪花,“你爸这回总算想清楚了,你能复学,婶子真为你高兴,好好读,别辜负了大家的一片好心。”
  “谢谢婶子,我一定会努力读,争取考个好大学的,”吃水不忘挖井人,饮水得思源,文锦荷始终不会忘记这些,她信誓旦旦地说,“将来要是有出息了,我会经常回来看婶子的。”
  远亲不如近邻。在王婶的心中,文家的两个闺女就像自己的闺女一样,她能帮就帮,没想着图个什么,她乐呵呵地说:“闺女,有你这份心就行了,婶子希望你们都过得好,不图个什么的。”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中考已考完,用文锦仪自己的话说,考重点中学是小菜一碟,不过本公主心中已有所属,非当姐姐的校友不可。
  七月姗姗来迟,高考迫在眉睫,文锦荷即将逐鹿考场,成就梦想,她正在全面备考,精心复习,鹿死谁手,自有定论。
  轮船从北向南,慢悠悠地在湘江上航行,人坐在船里,就像坐着滑竿上山一样,颠簸来颠簸去,却有惊无险。船上正放着《射雕英雄传》的录像,船舱里正刀光剑影,杯弓蛇影,飞檐走壁,各路看官全然不顾旅途的疲劳,晕船的呕心感,各个都伸长脖子,盯着屏幕,完全沉浸在金庸大师精心描写的爱恨情仇之中。
  江水滔滔,汽笛长鸣,随着剧情的步步推进,有人捧腹大笑,有人前仰后翻,有人拍手称快,有人唉声叹气,有人呼啸长吹,有人涕泪横流,整个船舱就像一个古战场,一片沸反盈天。
  在这个秋老虎盛行的季节里,闷热的船舱里混杂着粘稠的汗臭味,烂鱼似的臭脚丫味,枯树枝燃烧时的烟味,令人翻江倒海的柴油味,可谓五味杂陈,尽管两个大电风扇,一前一后,很卖力地吹着,尽职尽责,呼啦啦地作响,但是里头的气味还是呛得人鼻子发酸,眼睛发红,脑壳肿胀。
  文锦荷和文锦仪两姐妹实在受不了这船舱里的种种折腾,种种百年难遇的好味道,干脆走出船舱,站在船上的栏杆边,看着浪花飞溅,听着浪涛拍岸,吹着习习江风,闻着油油水草的清香,似也心旷神怡,赛过神仙。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诗仙李白的浪漫情怀,而现实中的轮船却如同负重上山的老汉,喘息着前进,佝偻着前行,完全没有去在乎文锦仪此时此刻的心情。
  在那个大学生贵如金的年月,在那个寒门出贵子的时代,在那个诗歌受青睐的黄金岁月,枯木逢春,万象更新,百废待举,在姐姐文锦荷考上警官学校的第三年,文锦仪在老校长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在不鸣惊人,一鸣则已的内心激励下,在姐姐文锦荷这个精神坐标的导引下,她前赴后继,孜孜不倦,废寝忘食,夜以继日,苦读三年,最终以不成功便成仁的敢死队精神,考上了神往以久的省医学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