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蟒原:普通农家几十年间情感纠葛,尽现关中浓郁风土人情》
第14节

作者: 关中马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家当时两户,八口人,分了二十多亩地、一挂马车、一匹马、一头骡子、一头牛,还有犁、铧、耙、耱若干。
  日期:2019-05-16 21:07:47

  晨生作为当选的九里店村第一任互助组组长,心情激动地表态,意思是说既然大伙抬举我,信任我,我一定帮着大伙种好地,多打粮,为建设咱新中国做贡献。
  夜校是第三天晚上开始的。之前家奇和农会的王金福一起置办了黑板、粉笔、纸墨、铅笔、练习本之类,家奇又整理了在部队给学员上课时用过的教材,做了充分的准备。
  第一批学员三十人,几乎都是七个自然村中不识字的互助组干部和文盲积极分子,大家称之为“扫盲班”。农会的几个主要领导干部,像王金生、王金豹等都在其中。家奇照例先从一、二、三、四、天、地、水、火等最简单的汉字教起,第一晚大家就学会了二十个字。
  这些庄稼汉一年四季扶犁攥把拿锄摸锨布满老茧的粗手,如今提起笔来写字,显得是那样笨拙,那样吃力。尽管这样,可大家都知道,如今能坐在这儿学习识字确属不易!如果不是***领导穷人闹翻身,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这样的学习机会连想都不敢想。所以大家虽然在学习过程中困难重重,却热情极高,劲头十足。家奇每次下课后布置的作业,在第二天晚上检查时,虽然错误百出,可看得出大家做得相当认真,相当仔细,明显是全力而为。

  日期:2019-05-16 21:08:19
  正是由于大家的如饥似渴,家奇的教学进度很快。为了让大家记住更多汉字,家奇采用了好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其中的“触类旁通法”就很是管用:学了“木”,“树”是木头,就有“木”字旁,所有树都是木头,就都有“木”字旁,如杨、柳、榆、槐、椿、桃、梧桐等等;学了“金”,“金”是金属,所有金属就有了“金”字旁,如铁、铜、铝、锡、铅、银等等;学了“火”,学了“水”等等,就又根据这些偏旁部首触类旁通,让大家记住了好多汉字。

  家奇还很快教会了大家汉字的反切注音方法,有了这种方法,家奇又教会了大家查字典。会查字典了,大家就可以自学识字了,因此学员们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不长时间,这些刚来时一字不识的或者说斗大的字不识一筐的庄稼汉,很快都变成了“文化人”,有时候在一起说话聊天,也咬文嚼字起来。

  青青原先在娘家时,上过一年学,识得几个字。开始几个晚上,青青只管忙着给大家端茶倒水,也不太在意家奇上课。时间一长,家奇教的字越来越多,青青也就跟着大家一起学起来。
  很快,记忆力很好又有一定基础的青青,成了班里学习识字最好的一个学员。看着自己的男人在众人面前眉飞色舞地讲课,自己还学到不少知识,青青心里充满了骄傲与自豪。
  在众人面前,家奇和青青称呼对方都是“掌柜的”;而只有他们二人时,青青称呼家奇为“家奇哥”,家奇称呼青青为“青妹子”。
  日期:2019-05-16 21:08:55
  每当晚上夜校学员走了以后,才到了他们的二人世界。青青会及时打来热水让家奇洗漱,端来茶点让家奇宵夜。二人之间并无太多语言,相互敬重,配合得很是默契。青青知道她的家奇哥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可以托付终身的男人,深深地爱着他。
  当一天所有的事情结束后上了床,躺在家奇结实有力的臂弯里,青青感到了无比的踏实与幸福。家奇也深深地爱着青青,他庆幸自己得到了青青这个懂事俊俏、勤快能干的好姑娘,来陪伴自己度过一生。有时候他还不时想到应该感谢自己思想落后的父亲,要不是父亲给刘顺营长耍了点小聪明,拖着他离开部队,他就不会遇到胡道生,也就得不到自己的青妹子。家奇不敢想象,自己今生如果没有了青妹子,将会是怎样的一种生活。

  章三老汉每到晚上,帮忙招呼大家入座上课后,自己就坐在了门口,一边放着章董氏亲自沏给他的一壶浓茶,一边放着以前信宗老汉用过的烟蒲篮,取出火镰火石——他一直珍藏着曹队长送给他的打火机,舍不得用——点燃了媒头,边抽着水烟边喝茶,边津津有味地听着屋子里的家奇讲课。
  日期:2019-05-16 21:10:08
  有时弟弟章四老汉过来,兄弟俩坐在一起,也忆忆往事,聊聊家常,谈谈家奇。
  一次章三老汉对章四老汉说:“听着家奇的课讲得这样好,觉得人家就是吃公家饭的料,是我把娃的前途耽搁了。”章四老汉说:“话虽可以这么说,但你也嫑内疚。娃只要有本事,无论干啥都有前途——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此时的章四老汉已没了过去的年轻气盛,已不再留恋西安城的繁华与财富。新政府收了他的财产,分了他的土地。他在很早知道了***的土改政策时,思想上着实难受过一段时间,可随着国军的节节溃退,他不再怨恨***新政府。他认为***新政府只要能让社会安定,能让老百姓包括自己的哥哥章三老汉一家都过上好日子,就是好党,就是好政府。

  至于他自己,他说他要像晋朝的陶渊明一样,“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要追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一种田园牧歌式的舒适生活。
  他除了和互助组众乡亲一样,大部分土地都种小麦苞谷棉花外,自己留下一亩上好水田,精耕细作,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菜地的周围,章四老汉特意栽种了一圈桑树。有人问种桑树何用,他说是等桑树长大了准备养蚕,还说蚕这种昆虫非常非常了不起,它吃着桑叶长大,最后却吐出丝来让人们织成丝绸,做成华丽的服装。两千年前,就有商人带着中国的丝绸从咱西安出发,经过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伊朗、土耳其等,最后到达罗马等欧洲国家,从此就形成了一条各个国家之间互通有无的商业通道,也加深了中国和外面世界的相互了解。

  可这些话,乡亲们往往听得云里雾里的,越听越糊涂,像听天书一样,不知道这些事和自己有啥关系,咱就关心风调雨顺多打粮食,早娶媳妇早生娃娃过好日子。而家奇不同,他就和四大很谈得来。
  日期:2019-05-17 08:16:07

  一次看到四大在务弄桑树,就开玩笑对四大说:“我看四大是在效法晋代的陶渊明——陶渊明采的是菊,你采的是桑;陶渊明悠然见到南山,咱这儿天气晴朗的时候,站在神蟒原上也可以看到东南方的骊山。四大和陶渊明还真是差不离(1)呢!”四大也风趣地说:“采到的和见到的虽略有不同,可四大和陶渊明心境一样,从这一点来说,四大和陶渊明是一样的了不起啊!哈哈哈!”
  “是啊,是啊!哈哈哈!”
  家奇闲暇时常常会到四大家里聊天,去四大的书房看书。村里很多人对章四老汉这种做法很不理解,认为既然你当了农民了,还像模像样搞个书房干啥?书读得再多也代替不了地里多收粮食,也顶不了饭吃!可家奇理解,不是纯粹因为亲情,不单是晚辈对长辈的理解,而是一个文化人对文化人的理解,或者说是一个学生对老师的理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