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蟒原:普通农家几十年间情感纠葛,尽现关中浓郁风土人情》
第1节

作者: 关中马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5-12 07:01:22
  以黄土地闻名于天下的关中平原腹地,有一条远古时期形成的大河,叫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相传,人文始祖炎、黄二帝和先民们,就是在渭河两岸的冲积平原上繁衍生息,开启了华夏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此,中国人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炎黄子孙。
  又传商朝末年,年逾古稀的姜太公子牙在渭河边上用无饵无钩鱼竿垂钓,所谓“直中取鱼,愿者上钩”,引起文王注意,受到文王重用,从而辅佐文王、武王取得天下,由此开始周王朝近八百年统治,成就了一段明君贤臣的千古佳话。
  渭河的北岸是渭阳县境内西起泾水、东至骊岭,横亘东西几十里地的神蟒原。传说很早很早以前,渭河河水泛滥成灾,于是天帝派他七个女儿中的素衣仙女下凡,化作一条巨大的白色神蟒,来到关中平原,为百姓驱灾避祸。由于渭河南岸有秦岭山脉延续形成的漕渠原阻隔,洪水就向广袤的渭北平原以排山倒海之势奔腾肆虐。为了拦住洪水,白色的神蟒变成一条狭长的土塬——神蟒原,横在了渭水的北边。

  神蟒原中部有一条南北相向的官道,连接着原北相距十多里地的渭阳县城和原南坡下的渭河北岸码头。以往人们从码头乘船摆渡过了渭河,南行四十里地上漕渠原,再向西南方向行三十多里,就到了省城西安。两千多年前秦代始皇帝设立了渭阳县,也修了这条由渭阳县城直通秦都咸阳的官道。当年渭阳县百姓缴纳皇粮的牛车马车,也是在这里摆渡过河,去往都城咸阳和之后的都城长安。
  日期:2019-05-13 15:24:56
  公元1949年春日的一天清晨,东方的天空刚有一点鱼肚白,戴着黑色六瓣瓜皮帽、身穿粗青布夹衣、扎着裤脚的章三老汉,双肩掮着褡裢和两捆棉花,就已经从神蟒原北边的九里店村,顺着这条官道,步行四五里地,火急火燎地赶到了原南坡下的渭河北岸码头。
  顺着岸边一条紧贴着神蟒原岩塄子的陡峭马路,章三老汉来到了渭河水边。这里是乘客们等待乘船过河的地方,眼前是一片破败但却繁忙的景象——靠着北岩塄边有五六家全是土坯做墙、茅草做顶的简易棚屋,此时这些摇摇欲坠的店铺里,坐满了等待过河的路人。一些衣着光鲜点的乘客,享用着店铺里售价很高的早餐,有油饼油条、豆浆稀饭、馒头包子、锅盔锅贴、豆腐脑……店铺门前,是一字排开的小商小贩,他们或是兜售胸前木盒里的香烟火柴,或是叫卖手提篮子里的麻花麻糖、酥饼柿饼。最多的是坐着或圪蹴着的小商贩,他们的面前都有一个大小不等的篮子或竹筐,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土特产,有红苕、土豆、小米、花生、绿豆、鸡蛋……

  渭河河面很宽,浑浊的土黄色河水汹涌着向东流去,一排排水浪拍打着岸边悬崖,溅起朵朵浪花。一条很粗的钢丝绳横亘在河面上,一端固定在北岸悬崖,一端伸向遥远的南岸。绳索下面,一条巨大的摆渡船已经装满车马行人,船工们分别拽着绳索上活动的木制抓手向后拉,合力形成的反推力使得渡船向前方的南岸驶去。
  章三老汉看到波涛翻滚的渭河水面上,渡船越来越小,知道返回来还需一段时间,又因心里有事,也不愿在嘈杂热闹的店铺里等待,便寻到店铺旁边的僻静之处,坐在了一块巨石上。
  日期:2019-05-13 17:39:01
  巨石旁边堆放着渭河发大水时捞出来的河落柴和破烂木质家具,还有接近腐朽的房梁椽檩等。章三老汉放下左肩上掮着的两捆棉花和右肩上的帆布褡裢,看似消停地从褡裢里取出火镰、火石,点燃一支媒头(1),又取出一个年代久远、被手掌把摸得明光发亮的黄铜水烟袋,按上一撮烟丝,“咕噜咕噜”地抽起水烟来。
  章三老汉年近花甲,中等个头,腰已经弯了,背有些驼了,一头灰白的短发和脸上深深的皱纹以及黄得发黑的皮肤,显示着老人的饱经沧桑;可他双目炯炯,眉宇间透出的刚毅与英气,加上下巴底下飘逸的山羊胡须,又明显流露出关中汉子坚定倔犟的性格与魅力。正因为年轻时随同父兄们靠着一双脚板,徒步来往于洛州山区与关中平原贩运山货药材,章三老汉练就了一双钢腿铁脚,走起路来虎虎生风。

  当昨儿后晌从胡寨府村永寿老汉的嘴里听到被抓了壮丁的儿子章家奇成了一名解放军士兵,就驻扎在离家四十多里、离西安城三十多里地的漕渠原原冯村,正准备攻打省城西安时,章三老汉就再也坐不住了,就想立马动身,寻找到日夜思念的儿子,叫儿子回来。胡家和章家从上一辈就开始交好,永寿老汉还是章三老汉任班主的自乐班(2)乐友,负责锣、钹、梆子等击打乐器的演奏。

  原来,渭阳县城解放后,永寿老汉见自家日子好过了,就操心起远在漕渠原的妹妹,背着一褡裢苞谷饼去探望。经过大半天艰难跋涉,到了原冯村。没想到妹妹的家乡也解放了,村里还住着好多好多的解放军。这些解放军大都是搭起帐篷驻扎在屋外,只有一些军官临时借住在百姓家里。妹妹家里就住着一位营长和他的通信员。妹夫对永寿老汉说,这些兵是属于***领导的西北野战军的一个团,几个月前参加了解放延安的战斗,目前正在为解放省城西安做着准备。

  日期:2019-05-13 17:47:08
  凑巧的是,临回来的前一天,有一个解放军战士进来,找营长汇报工作。不一会儿战士从营长房间出来,永寿老汉瞅着眼熟,也就多看了一眼。没料到这个解放军战士也注意到了永寿老汉,突然叫了一声“寿叔”,又急急说道:“叔,你不认得我啦?我是家奇,是兴善的同学家奇啊!”
  永寿老汉仔细端详了这个脸盘瘦削,身板笔挺,白净精干,有点斯斯文文的战士,哈哈一笑说道:“我就看着眼熟嘛!穿上解放军衣服,更显精神、帅气,叔都不敢认你了!”
  家奇问道:“叔,你去过我家么?见过我大(3)么?兴善现在干啥哩?”
  永寿老汉说:“贤侄嫑急!听叔慢讲。你大那儿我常去,想喝茶了要敲梆子了就去你大的茶水店。如今解放了,你大啥都好了!就是常提起你,念叨你。看着国军老打败仗,就为你操心。……我儿兴善没出息,念了几年书,和你叔我一样,还是打牛后半截子(4)——咦!你不是当了国军么?咋又成了解放军?”
  家奇笑着答道:“我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在金川驻防了一年多,就去了延安。延安解放时,我们团全部投诚了解放军。”
  “好,好,好,太好了!我回去告诉你大。你在解放军,你大一定会放心的,高兴的。”
  “解放军是咱穷人自己的军队,我打算西安解放后,就回家去看望我大。”家奇说。
  家奇又把被抓了壮丁以后的事情告诉了永寿老汉——
  原来,随同家奇一起被抓的还有一位从河南逃荒到陕西的年轻人,叫刘顺。他不但生活上关心家奇,还经常讲一些国共两党的事情。很快,两人成了知己朋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