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袖:三爷讲述中国古玩诡异秘闻,有些事可以不信,但不能不敬》
第1节

作者: 齐州三爷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5-01 17:26:35
  小子不才,游戏笔墨之时写了一部还在更新的老年间古玩故事集《古玩笔记》,承蒙诸位爷台厚爱,鼎力支持捧场,已然付梓,看着书卷欣喜之余不由汗颜,欣喜的是还有那么多朋友们能喜欢老时年间那些传统文化和古玩趣味、市井风情人生百态。汗颜的是,总感觉故事集各方面有待于提高,那么多有待于发掘的古玩传奇故事,应该让它们重见天日,再次回到朋友们的眼中。这才对得起诸位朋友们的支持厚爱。

  于是特做此长篇古玩悬疑惊悚系列谜案故事《乾坤袖》,以飨大家!
  天有七政,星有四余,咱们老年间的故事也合着天地正道,因而故事里写了七件(套)价值连城的绝世珍宝,七宗恐怖诡异的离奇凶案,七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谜团,及那些或庄或诙、或悲或喜、有始无终的解谜推理。历史与近代,传说与真相,无辜冤魂与可怖凶手,令人不寒而栗的重重罪恶与锲而不舍追踪侦破,尽在乱世风云波谲云诡中一幕幕上演……

  拙笔荒才,努力成文,您诸位看着好的,多捧个场,小子在此拜谢!
  日期:2019-05-01 17:28:31
  楔子:
  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沉吟屈指数英才,多少是非成败。富贵歌楼舞榭,凄凉废塚荒台。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
  一首杨老先生的残词说罢,咱们言归正传。
  说起古玩行的故事,汗牛充栋浩如烟海,自打北宋末年成行立规,历经千年损益补充,行里的规矩、讲究透着神秘,甭说外人,一般刚进行的,连门儿都摸不着。这就是老话说的“隔行如何山”,三百六十行里,哪一行也有些秘不外传的规矩讲究,有些是师门的忌讳,有些个是“不可为外人道也”的规矩。
  比如古玩行买卖交易最核心的一幕,便是议价,而古玩行的议价跟旁的行业不同,单有一番讲究,行里俗称:“袖里乾坤”!
  这可不是“袖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那种说法,您说的那是老年间的酒行。

  所谓“袖里乾坤”,就是古董行里交易的双方,不能明说价格,毕竟有些古董价比黄金,不是买萝卜白菜,也不知哪朝哪代兴起的规矩,买卖双方重要把手放在袖筒里,搓、捏、握、拿,讨价还价一言不发,全靠手指头“诉说”明细,玩的就是茶壶煮饺子——心里有数,所以行话叫“袖里乾坤”。
  而内行人了然的“袖里乾坤”作为古玩行的核心“议价、交流、识别身份”的规矩之一,当然平日就不足外人道也,也成了古玩行轻易的不传之秘,而它本身,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神秘莫测之中,也有了另外一番意思……
  日期:2019-05-01 20:27:15
  第一卷  死亡金像
  一 乱世明古阁
  一九三七年,鬼子就进了中原,先打开卢沟桥,后打开山海关,火车道就修到了济南。那年天时挺正,可一进七月,谁也没料到,《辛丑条约》以后一直驻扎在北平外30多年一向“相安无事”的日本军队,就对着宛平城开了炮!
  老中国大难临头,北平城里一向安分守己、慢悠悠过着日子的老少爷们全傻了眼。那些有权有钱醉生梦死的老爷大人们一溜烟儿拉家带口纷纷南逃,溜之乎也。四九城里,往年正准备热热闹闹过中秋的老少爷们懵了,肉市、菜市、果子市都停了业,城外头的不敢进来,城里的老少爷们不敢出去。

  烽火连天、枪炮轰鸣中,北平陷落。还有些经历过八国洋鬼子攻进北平烧杀抢掠的老人们先是惊惧,后来恢复如常,继而沾沾自喜地跟孙男弟女们说:“闹去吧!庚子年八国洋鬼子都不行,单一个日本小鬼儿能蹦跶几天?咱们北平城是天子帝都,风水宝地,多大的乱子也过不去仨月!”话是如此,可这都三四年了,东洋小鬼们,还荷枪实弹占着老北平呢。
  现而今的北平城里,市面零落百业萧条,琉璃厂也不例外,老话说:盛世古董乱世黄金。这么个年月,没钱的吃了上顿没下顿,有钱的跑的跑躲的躲,谁还有那闲工夫玩古董?
  街西头三间门脸儿的明古阁依然像往常一样,早早下板开了门,大伙计小伍短衣小帽,手里提溜着灰布掸子,把昨夜落满了灰土的檐柱、窗户、门面扫的干干净净,不大会儿就累的一脑袋热汗,看看老掌柜贵爷背着手缓缓走出来,他赶紧小跑过去,低头问安:“老掌柜的,您瞅,水坐上了,一会儿开了就沏茶。”
  贵爷没言语,站在门口,一双昏花老眼眸子依旧明亮,从东头看到西头,足足仨来回,可街面上半个人影也没有。
  轻轻叹口气,贵爷掏出块帕子揉揉眼开了口:“哎,小日本一来,咱们算是倒了霉。见天开门可就是不开张!小伍,”他回头看看敦厚老实的伙计,仿佛发问又似乎自言自语说:“买卖买卖,有买才有卖,这可好,开门不是为了卖东西,反而成了必得遵循的老祖宗留下的规矩,甭说这个点儿,这一天天的,客人在哪儿呢?”
  小伍不敢接话,只小心翼翼引导着贵爷往东间走,因为那里紫檀雕花的八仙桌上,摆着他无冬历夏爱喝的小叶茶。
  日期:2019-05-02 20:29:24

  这年,贵爷已然奔七十了,虽比行里梁老太公还差一辈,可头十几年早已退养在家,对家务和生意,他不再操心。每天不是在家养养花溜溜鸟,就是溜达到后门桥的茶馆,会会老朋友,再不然就是来铺子里转转,看看这座由他一手创办的明古阁。
  他这辈子活得值,打小从玉田县背着个破被窝卷来京城闯荡,人机灵,也自立要强,一头扎进古玩行里足足快五十年。先在格古堂做了八年小伙计,跟着掌柜的学了看瓷器、古玉,后来求爷爷告奶奶,去扫云山房学了五年古籍书画鉴赏,青年时期,自己出来夹包袱跑街,吃尽苦处,积攒了眼力人脉阅历和无数人情世故,中年上咬咬牙,决定不领东,自己个儿掏出半辈子积蓄,开了这家明古阁,自己经营旱涝保收,着实震惊了行里。这份心气和能耐,满街桶子打听打听,在琉璃厂那是蝎子拉屎——独一份儿。

  只是不知祖坟风水关碍还是贵爷命中后嗣不旺,先后娶了三房媳妇儿,也没生下个一男半女,愁的贵爷把送子娘娘座前的跪垫都快磨破了,中药西药吃了无数,行里行外的人,逢灾遇难他都仗义相助扶危济困,还是不济事。后来,许是贵爷行善积德一片虔心感动上苍,老天爷不愿好人绝嗣,中年时,贵爷去山西淘货遇险,收了个健健康康的半大小子,又聪明又壮实,便把他带回家认做儿子,视如己出,取名董仪周,把全身本事倾囊传授,董仪周长大后贵爷又给他成了亲,正式把明古阁交给他经营。

  董仪周做买卖比贵爷还成,明古阁经营的也挺红火,只是奇怪,后嗣也不旺,溜溜儿到了30来岁,才生了个大胖小子,官名董无忌。等有了大孙子,贵爷悬了很久的心才算真正落了地,一向在贵爷面前战战兢兢提心吊胆的董仪周,也总算给了老父亲一个交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