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午 ——关于中日国力、军力、政略、战术的比较研究》
第24节

作者: 龙的航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林教主上任之初,坎卦教名声不大、教众不多,在直隶周边数以百计的邪教组织中并不起眼。在林清的有力领导下,短短3年内,坎卦教就兼并重组了北京周边各大邪教团体,逐步构建了一个横跨直隶、河南、山东的庞大邪教组织——天理教。作为天理教众望所归的伟大领袖和邪教徒们的心灵导师,林清自称“掌理天盘八卦开法后天祖师”,从此步入了人生巅峰。
  常言道,饱暖思淫欲。

  通过教徒们源源不绝的捐献,林教主超额解决了饱暖和淫欲等低端需求,有了更高的精神境界和事业追求——他决心团结带领广大天理教徒一道打碎旧河山、重塑新世界。换言之,就是颠覆黑暗腐朽的大清帝国,给受尽压迫的人民群众带去昭昭日月、朗朗乾坤。
  嘉庆十六年,林清与天理教河南片区领导李文成、山东片区领导彭克善等人频频密谋,根据《(嘉庆)御定万年书》中预推的历日,择定嘉庆十八年闰八月十五日在直隶、山东、河南的十余县同时起事,并于同日由林清率人攻打北京紫禁城。三省各县反清起事成功后,在半月内到达北京,集结兵力迎击从“木兰秋狝”围场返回的嘉庆皇帝,最终拿下狗皇帝,一举定鼎中原。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林清尽管通过多年的努力,锻造了一支有信仰、有追求、有战斗力的邪教徒队伍,但敢于在皇城根下杀官造反的“狂信徒”寥寥无几。林教主再三筹谋,也只募集了两百多人,这也是他计划中用于进攻紫禁城的全部兵力。
  用区区两百名甲胄不全、训练不足的邪教徒,悍然进攻禁卫森严的帝国中枢核心,如此异想天开的幻想,被脑回路清奇的林教主变成了现实。
  日期:2018-03-06 19:01:53
  日期:2018-03-06 19:03:17
  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农历9月15日,200余名天理教徒伪装为小商贩,兵分东西两路出发,预定在紫禁城东华门、西华门外汇合。半路上,一些人越走越腿脚发软,趁人不备悄悄溜了号,最后如期到达指定集结地域的只有140余人。不仅如此,东路军出师不利,在东华门外暴露了行踪,守卫的清兵紧急关闭宫门,把大部队隔绝在外,唯有约10名教徒趁乱闯关成功。为数寥寥的邪教徒们不顾兵力差距,一个劲向前猛打猛冲,居然势如破竹地突进了1000多米,一直打到宁寿宫附近的苍震门才被清兵击败。西路军则要顺利得多,在数名太监教徒的接应下,顺利冲进西华门并控制住城门,大队人马打着“大明天顺”、“顺天保民”的旗帜,浩浩荡荡直奔内廷而去,兵锋直指隆宗门。

  清代紫禁城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位于紫禁城前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主要用于举行朝会和国家大项礼仪活动。内廷位于紫禁城的后部,是皇帝和后妃生活居所,包括中轴线上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和两旁的东西六宫。隆宗门又被称作“禁门”,是连接“内廷”与“外朝”的重要枢纽,紧靠皇帝的寝宫——养心殿,门内侧即是清代的中央办公厅——军机处,门外正西是慈宁宫(太后居所)。只要越过隆宗门,邪教徒们就踏入了大清帝国的心脏部位。

  按理说,紫禁城的警卫力量十分强大,既有编制多达570人的大内侍卫担负皇城核心各门的宿卫任务,又有护军营、先锋营中属于满洲上三旗的官兵承担午门、东华门、西华门、神武门等地的日常警卫,守备兵力足有上千人之多,抵御区区百人规模的邪教徒绰绰有余。
  无奈大清帝国承平日久,昔日“满万不可敌”的八旗劲旅贪图安逸享乐,早就沦落成了花花架子,大内侍卫在腐化堕落方面更是走在了诸军前列。有一次,嘉庆皇帝兴致勃勃地去观摩大内侍卫射箭训练,发现侍卫们的战斗力惨不忍睹,68人中居然只有8个人能够射中标靶,很多资深侍卫连弓都拉不开,完全不具备打仗本领,气得专门下旨切责,但因循懈怠、玩忽职守的风气没有得到根本好转。

  武备松懈的恶果,在此时以一种最出人意料的形式展现了出来。
  面对进击的邪教徒,清军上上下下惊慌失措、乱作一团。很多侍卫平时根本不携带武器执勤,急用时才发现弓无弦、矢无镞、刀枪钝敝、火药潮湿,只能用木棍、瓦砾、石头与邪教徒对抗,被林教主的部下打得丢盔弃甲。不仅如此,由于纪律松弛,迟到早退现象已成为常态,本应在岗执勤的大内侍卫们,有的外出闲逛购物,有的在家睡大觉,偌大的苍震门一度只有一个人坐班,差点连宫门都关不上。

  日期:2018-03-07 19:44:11
  就在邪教徒势如破竹、清军节节败退的千钧一发之际,于紫禁城内南书房读书的皇次子爱新觉罗·绵宁[后改名爱新觉罗·旻宁,即道光皇帝]挺身而出,带领身边的侍卫和太监赶到养心殿重地,关闭宫殿大门,并身先士卒,用鸟铳击毙了大门西侧围墙上的两名邪教徒,初步稳住了阵脚,与邪教徒们形成了对峙。接着,绵宁派人紧急联络宫内外的王公大臣,迅速调遣了千余名火器营官兵入宫平叛,将邪教徒们堵在皇宫之内。经过两天一夜的激战,清兵在隆宗门外击溃了邪教徒主力约40余人,72名闯入皇宫的邪教徒全部被擒杀[其中31人被杀、41人被俘],清廷方面死伤百余人,史称“癸酉宫变”。

  经被俘的邪教徒告发,9月17日,林大教主在北京城郊落入法网。
  “癸酉宫变”,是大清帝国立国170年以来,皇宫头一回遭受大规模恐怖袭击,朝野震怖、全国哗然。
  宫变发生后,北京全城戒严,所有城门全部关闭,大批清军挨家挨户地对所有三品以下官员及军民展开地毯式搜查。京城内人心浮动,谣言甚嚣尘上。在口口相传中,匪徒由数百人节节攀升至数十万人,有人传言有太监当内应谋反,还有人妄言西长安门已被贼军攻破、皇城即将不保,吓得负责驻守午门的副都统策凌(正二品、相当于战区级高级将领)弃门而逃,民间更有闻变自杀、全家殉节者。

  在林教主被捕的当天,帝国的统治者——嘉庆皇帝匆匆从“木兰秋狝”返回北京。路过隆宗门时,他无意中看到了插在牌匾上、还没来得及清理掉的箭矢[隆宗门的牌匾和箭矢被嘉庆皇帝留下以警示后人,如今仍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隆宗门上],想象当时的激战场面和危难情形,不由得怅然长息。在乾清门外,嘉庆皇帝颁布《遇变罪己诏》,把这次宫变称作“汉、唐、宋、明未有之事”,唯有皇帝本人和满朝大臣“反躬修省,改过正心”,才能够“上答天慈,下释民怨”。

  罪己之余,愤懑不已的嘉庆帝着手调查整个宫变的来龙去脉,摆上案头的一个个情报线索,让他越看越怒火填膺:林教主在直隶、河南、山东等地肆无忌惮传教,地方官员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大开方便之门;早在1812年夏,台湾知府王楠就获悉天理教徒要在明年中秋攻打北京城,却不屑一顾;1813年7月到9月,北京卫戍区司令——九门提督吉伦连续接到线报称天理教徒预谋攻打皇宫,却斥之为荒诞;9月14日,顺天府尹刘镮之接属下报告,天理教徒计划第二天午后攻打皇宫,却置若罔闻;参加叛乱的有太监、有满人、甚至有宗室,他们“世受国恩”,却毫不犹豫背叛了朝廷;豫亲王裕丰,早在1813年夏就收到举报说王府管家祝现伙同林清谋反,却担心涉及自己,选择了隐匿不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