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午 ——关于中日国力、军力、政略、战术的比较研究》
第14节

作者: 龙的航程
收藏本书TXT下载
  孙子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作为统军将领,应具备智慧、诚信、仁爱、勇敢、严明五种品质。第二次东征,元军将领不识天文、不知地理,既不知己、更不知彼,战术上笨拙无能,指挥上刚愎自用,危难时弃军逃生,毫无责任观念和军人荣誉感。以此等贪生怕死之辈为将,九泉之下的元军士卒死且不能瞑目。
  日期:2018-02-23 09:49:24
  五、樱与武士
  我和你就像同期的樱花,

  绽放于同一军校的庭院。
  怀着一开即谢的觉悟,
  为了祖国,
  从容散落吧!
  我和你就像同期的樱花,
  绽放于同一军校的庭院。
  血肉相连不分彼此,
  如此投缘却为何不得不分离。
  我和你就像同期的樱花,

  绽放于同一航空队的庭院。
  仰望着如火焰般燃烧的南空晚霞,
  却再也等不到你回来的那架战机。
  我和你就像同期的樱花,
  绽放于同一航空队的庭院。
  相互约定的日子还没有到来,
  为何先我而死,

  离我而去。
  我和你就像同期的樱花,
  就此离别,
  一同散落吧。
  花之都的靖国神社啊,

  让我们在春天的樱花枝头再一次相会,
  再一次绚烂绽放吧。
  这首歌词,是二战时期日本海军军歌《同期的樱》。
  即便极度反感军国主义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同期的樱》歌词凄美婉转,曲调悲壮雄浑,自有一种向死而生的决绝,待细细品味,又有一股慷慨报国的昂扬之意,直上云霄。
  日期:2018-02-23 09:58:22
  樱花,蔷薇科樱属植物,一年一开花,花期只有短短一周左右。花开时节,漫山遍野一派粉红,没有一丁点儿杂色,优雅、纯净而美丽。在绚烂绽放后,落英缤纷如雨,最后的辉煌谢幕留给人无限的惆怅和伤感。
  不追求永恒的美丽,只追求瞬间的绚烂。
  樱花的这种品行,十分切合日本人的生死观:与其一辈子平平庸庸、碌碌无为地死去,不如轰轰烈烈地一下子绽放。
  在战争中,这种生死观就体现为不畏强敌、视死如归。

  日期:2018-02-23 10:08:52
  日期:2018-02-23 21:28:24
  元军两次东征日本,感受最为震撼以及深深畏惧的,并非日军的战斗力,更不是日本人的城塞和装备,恰恰是日本武士置生死于度外的胆魄。
  “文永之役”中,元军大举进攻对马岛,日军将领宗助国集结岛上全部武士共80余骑,冒着必死之心,义无反顾地向上千名元军发起冲锋,最后全军覆没,宗助国父子均死于乱军之中;进攻壹岐岛时,日军指挥官平景隆率100余名武士列阵于海岸之上,静待元军主力登陆,并在战败后从容自尽。
  在东征战争中,这两个事迹并非偶然的个例。从博多湾到大宰府、从志贺岛到壹岐岛、从平户岛到鹰岛,处处留下了日本武士慷慨赴死的身影。这些从属于镰仓幕府的御家人、中低层武士和寺庙僧侣、神社神官们,自四面八方赶赴战场,大者数百人、小者三五十人,更甚者寥寥数人,如同扑火的飞蛾一样扑向元军如山如海的军阵,翻卷起点点浪花,随即泯灭。

  肥后武士竹崎季长率领一支只有6个人的小部队,长途跋涉赶到福冈,在翼侧无掩护、后方无援军的情况下,没有等待己方大部队增援,也没有采取游击袭扰式的战法,而是悍然正面冲击遮天蔽日的元军大部队。还没等冲到近前,就被元军的弓箭远距离覆盖打击,一半人当场阵亡,剩下3人也被射成了刺猬,竹崎季长本人身负重伤、差点毙命。如果按照中国人的理性思维来分析,这种以卵击石的战法,毫无策略可言,自己差点全军尽墨,却没有对敌军造成丝毫损害,属于不折不扣的无脑冲锋。但视战死为光荣的日本武士,就这样一波波踏上战场,一波波呐喊着扑向看似不可战胜的元军。

  如此“脑残”的举动,让元军初则不屑,认为日本武士愚蠢、木讷而不知变通;继则沉默,看着一排排倒下,又一排排呐喊着扑上前来的武士,从心底被深深震撼;最后敬畏,明白已经在精神上输给了对手,觉悟这场战争胜利的希望渺茫。
  日期:2018-02-23 21:31:53
  战后,自称南宋遗民的郑思肖在《心史·元鞑攻日本败北歌并序》中满怀感慨地提到:“倭人狠,不惧死,十人遇百人亦战,不胜俱死”。
  日期:2018-02-23 21:42:25

  岁月更替,斗转星移。
  从镰仓幕府到江户幕府,幕府将军如走马灯般换来换去,武士阶层的统治地位却始终固若磐石,整整统治了日本7个世纪。其征战杀伐的“武家习气”与儒学、神道教、佛教禅宗思想汇聚融合,升华凝结为大和民族独有的文化——武士道精神,在日本社会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日期:2018-02-24 19:55:37
  明治维新后,武士被剥夺了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各种特权,作为一个阶级趋于瓦解,成为了历史名词。但正如新渡户稻造在《武士道》一书中所说,武士道精神所刻印在日本人身上的性格,非但没有消亡,反而凝聚成生气勃勃的民族原动力。
  在明治维新的旋风中,把舵推进日本改革的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西乡隆盛、伊藤博文等政治家们全都是武士出身,除了武士道之外没有其他信仰;从19世纪中期到二战结束,“花数樱花、人数武士”一直是日本民族的主流价值观,对武士道精神的崇敬和向往融入了全民族的灵魂和血液;1945年战败后,日本的爱国主义教育被美国全面禁止,大、中、小学教科书里关于“爱国主义”的字眼被删除得干干净净,而武士道的传统非但被保留了下来,还在潜移默化地熏陶着一代又一代日本人。

  2004年初,日本突破了“和平宪法”的约束,正式向海外派兵。在北海道旭川基地举行的自卫队大部队赴伊拉克出发仪式上,大部队队长番匠幸一郎要求前往伊拉克的自卫队官兵“要拿出日本人的样子来,像个武士道之国的自卫官,严守纪律,堂堂正正地去执行任务”。

  日期:2018-02-24 19:59:50
  武士道对日本人的影响如此深远。有人说,武士道就是日本民族的精神象征,是日本国民所追求向往的精神境界。也有人说,即使思想最先进的日本人,如果掀开他的外衣,在他的皮肤划上一道伤痕,下面还是会出现武士的影子。
  从严格意义上看,武士道并不是一套系统的理论,而是武士所恪守的道德行为准则总和,如忠义、武勇、仁义、礼、诚、名誉、克己等信条。当把这些信条奉行到了极致,就会出现一些外人难以理解的现象,例如日本独有的“切腹”文化。
  日期:2018-02-24 20:09:12
  切腹,是一种极不人道的自杀方式。
  以著名的“十字文切”为例,武士要在清醒的状态下,用“肋差”自腹部左侧刺入,刀刃微向上翻,成一字状横拉到右侧腹,然后将肋差抽回到靠近脐部处,向脐下豁开,再从脐下向心窝方向上拉,伤口成十字形,故名“十字文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