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的兴亡——一个巅峰王朝的全景史诗》
第50节

作者: 王者觉仁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8-9-10 12:13:29
                                        
             第五章 双城记
      
  五洛阳米贵
  一切都显得太平静了。
  从大业十三年十一月初到十二月末,在长达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原本打得如火如荼的东都战场却忽然沉寂了下来。
  这样的平静意味着什么?连日来李密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王世充难道就甘心这么耗下去,光吃粮不打仗?!
  不。李密觉得王世充一定会有什么动作。
  带着这样的疑虑,李密命人召来了最近刚刚逃奔瓦岗的隋军降卒。
  “王世充在干什么?”李密问。
  “最近看他一直在募兵,而且一再设宴犒劳将士,不知道什么缘故。”
  李密盯着那几个降卒的脸看了很久,心里忽然掠过一阵惊悸。
  “二十二三,月出半夜天”。李密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这句农谚。也就是说,每逢到了下旬,尤其是在二十二、二十三这几天后,前半夜没有月亮,后半夜月亮才会慢慢升起。这就意味着,在每个月最后的这几天,夜里几乎没有月光。
  今天是几号?
  十二月二十四。
  月黑风高之夜通常会发生什么?
  杀人放火?!
  对。但不够准确。
  准确的说法是——偷袭。
  “我几乎着了王世充这小子的道了,”李密对裴仁基说,“你想到没有,我们这么久没有发动攻击,而王世充军营中的粮草将尽,他急于一战,所以才会一再募兵、犒劳将士,目的就是想趁月末天黑,偷袭我们的仓城!传令下去,在今天日落之前,必须完成防御部署。”
  命令一下,郝孝德、王伯当、孟让等人立刻率部进入仓城周边的阵地设伏。
  是夜三更(零时至二时),王世充的军队果然出现了。当他们进入王伯当的埋伏圈时,王伯当马上发起攻击,但是遭到隋军的顽强抵抗,王伯当反而失利。隋军进而开始攻城,瓦岗守将鲁儒率众力战,扼住了隋军的势头。王伯当重新组织兵力再度攻击,终于大败隋军。王世充的麾下骁将费青奴战死,士卒被杀一千余人。
  王世充连遭败绩,连精心策划的偷袭也彻底落空,顿时有点灰心丧气。
  东都的越王杨侗连忙遣使慰劳。王世充大发牢骚,说他兵力太少,而且长期作战已经疲惫不堪云云。杨侗不得不又给了他七万人,才算堵住了他的嘴。
  王世充得到了这支生力军,顿时有了底气,于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正月初大举反攻,终于在洛水北岸击败李密,迅速将部队推进到巩县北郊。这是王世充与李密交手数月以来取得的第一场胜利,不禁令他大为振奋。正月十五日,王世充命各军在洛水上搭建浮桥,准备乘胜进攻洛口仓。
  然而人多不见得全是好事。
  军队数量的庞大与番号的错杂极有可能导致号令不一、指挥失灵。
  正在抢渡洛水的隋军现在就出了这个问题。还没等王世充下达总攻命令,先行架好浮桥的部队就率先发起了进攻。虎贲郎将王辩一马当先,率领部队一下就攻破了李密大营的外围栅栏。瓦岗守军顿时一片慌乱。
  此时只要隋军坚持进攻,李密马上就会溃败。
  可就在这节骨眼上,王世充却突然下令吹响了收兵的号角。
  因为他只看见大军在渡河的时候行动错乱、步调不一,根本不知道前方的王辩已经成功突破了敌人大营。
  正在奋力突进的王辩听到号角声,不得不率部后撤。李密乘机带领敢死队发动反击,隋军大溃。为了争夺浮桥逃命,隋军光落入河中溺毙者就有一万多人,王辩战死,士卒各自逃散,大军瞬间瓦解。王世充带着自己的嫡系部队逃离战场,不敢回东都去见越王,只好北上投奔河阳(今河南孟县)。
  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天夜里,王世充的部队在横渡黄河时,突然天降暴雨、狂风大作,天气变得极度寒冷,士卒冻死的又有一万多人。等到达河阳时,十几万的部队只剩下区区几千人。王世充把自己关进了监狱,以此向越王请罪。
  得到大军惨败的消息后,越王杨侗也只有苦笑而已。要是在平时,一个败得这么惨的将帅早该被砍成肉酱了,可眼下,越王能杀王世充吗?
  不能。不但不能杀,还要慰劳他、犒赏他、捧着他、哄着他……
  要不然怎么办?!有王世充在,还能牵制李密,虽然他屡战屡败,可好歹能把李密拒于东都之外;要是没有王世充,东都可能转眼就会被李密吃掉。
  所以,越王杨侗不但丝毫不敢责备王世充,反而派使节前去向王世充宣布特赦令,然后又赏赐给他金银、绸缎、美女,百般劝慰,让他回洛阳。
  吃了败仗还能得赏赐,不知道王世充有没有眼泪哗哗的。不过既然朝廷如此厚爱,王世充实在没啥好说的了,随后纠集残部一万余人回了东都,驻扎在含嘉城(洛阳北城内),只求自保,不敢出战。
  李密连败王世充,士气大振,遂乘胜进攻东都,一举夺取了金镛城(旧洛阳城西北部)。李密命人将城门、城墙、官邸、民房等等全部修葺一新,将瓦岗总部迁进城内,以此对东都进行威慑。随后,李密拥兵三十余万,在邙山南麓列阵,进逼洛阳上春门。
  正月十九日,杨侗命金紫光禄大夫段达、民部尚书韦津出城御敌。段达率部出城后,远远望见李密军容盛大,心中恐惧,未及接战便撤出战场。李密挥军进击,韦津兵败身亡。
  眼看李密的场面越搞越大了,东都附近的一大批隋朝官吏赶紧率部投降了李密,而远近的义军首领如窦建德、朱粲、孟海公、徐圆朗等人也纷纷遣使奉表,鼓动李密登基称帝,属下的裴仁基等人也劝李密早正位号。
  形势一片喜人,耳中一片阿谀之声,稍微不淡定的人,很可能就心花怒放地笑纳了。
  可李密心里的花没放。
  就跟李渊一样,他知道属于自己的春天还没到。
  他知道,劝他当皇帝的人中没几个是真心拥戴的,大多都是心怀鬼胎。
  就说窦建德这帮人吧,他们如此殷勤劝进的目的,无非是想让他李密结结实实地成为隋朝的靶子,最好是把四面八方的官军都吸引到李密身边,好让他们躲在背后茁壮成长。等瓦岗和官军斗得两败俱伤,他们再坐收渔人之利,轻松摘走胜利果实。
  他们的花花肠子也就如此而已。
  至于说手下的裴仁基这些人,倒也不能完全抹煞他们的拥戴之意。只不过他们的拥戴也不可避免地掺杂了私心。因为李密要是当了皇帝,这瓦岗就成了一座朝廷,那瓦岗的老少爷们不也立马跟着升格了吗?!或许一不留神还能混个宰相尚书什么的,所以他们才会把小算盘打得哗哗响,一心想把李密鼓捣成皇帝。
  这些小心思李密也都心中有数。
  所以,面对所有人的劝进,李密只说了八个字:“东都未克,不可议此。”
  东都洛阳虽然还没被攻克,可日子相当不好过。
  最惨的就是缺粮。
  早在去年冬天,洛阳坊间一斗米的价钱已经涨到了三千钱,买不起粮的百姓已经饿死了十分之二三。而眼下更是飙到了天价。
  东都朝廷不得不勒紧了裤腰带。
  负责管理府库的太府卿元文都为了节约粮食,挖空心思地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招募了一大批义务守城军,命他们自备伙食,然后一律授予他们二品散官。
  如此一来,既有了士兵、又不花费粮食,真可谓一举两得。反正对朝廷来说,官职是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更何况还是荣誉官职。
  唯一的遗憾是——上朝的时候有点人满为患。
  一大帮形形色色的商人每天高高兴兴地举着象牙笏板去上朝,着实过了一回官瘾。
  越王杨侗和东都百官面面相觑地看着这一幕,深刻体验了“哭笑不得”这句成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