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回归》
第21节

作者: 雲途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7-12 13:25:00
  **佛陀本生**
  从上一节的分析可知,基于易经的修行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入非想非非想定,而入了此定即能转生非想非非想处天,也就是天界的最高层——第二十八层。但只因未见本心,执着于妄心,而妄心是无常的,并非常住不灭,所以非想非非想处天的天人虽然寿命极长,福报极大,但终有福报享尽而命终之时,而命终之时就是堕落之日,终究难免三恶道之祸。而须陀桓虽只能转生色界最下三层天,也就是二十八层天的第七、八、九三层,但因已见本心,而本心是常住不灭的,所以能永脱三途。

  下面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佛陀的本生,也就是佛陀这一次示现成佛的过程,佛陀是迦毗罗卫国的王子,名乔达摩悉达多,父亲是净饭王,母亲是摩耶夫人,佛陀出生后,净饭王非常开心,就请一位名叫阿斯陀的仙人为儿子看相,阿斯陀看完佛陀的相貌失声痛哭说:“他不会贪恋尘世的享乐,会弃世出家,为众生寻求解脱之路,成为一位人天导师,可是我年纪太大了,死时将至,没有机会听闻他的教诲了。”净饭王听完又喜又忧,随着佛陀年纪的增长,净饭王也越来越忧心忡忡,因为他发现自己的这个儿子确实与众不同,对歌舞升平的安逸生活毫无兴趣,于是早早的为佛陀迎娶了耶输陀罗,耶输陀罗为佛陀生了个儿子——罗睺罗,但是这些并没有留住佛陀。在十九岁那年,佛陀弃世出家,六年里遍寻修道者,将他们的修行法门全部修习了一遍,并且都修行到极至,然后知非即舍——知道这不能获得解脱后就舍弃,他最后向人学习的是非想非非想定,当他入了非想非非想定之后,还是知非即舍。然后进入雪山之中开始了他六年的苦行,每日只吃一粒麻一粒麦。六年之后佛陀认为苦行也不能获得解脱,于是他结束苦行来到尼连禅河边沐浴,这时一直追随佛陀的阿若憍陈如等五个人非常失望,他们本来是净饭王派来寻找佛陀的,因为佛陀不肯随他们回去,也就留下来跟佛陀一起修行,他们见佛陀放弃了苦行,就离开了佛陀。

  佛陀沐浴之后因极度虚弱而晕倒,一位牧羊女救起佛陀并用一碗乳粥供养佛陀,佛陀接受了他的供养,也慢慢恢复了体力。佛陀来到河边一棵菩提树下,取草作垫,发愿说若不得解脱,则不起此座。第七日凌晨佛陀睹明星而悟道,现如来相,天地为之震动,感得天人如云而至,前来供养,于是佛陀上升天界,宣讲解脱之道,解答诸天的疑问,佛陀涅槃之后这次法会被结集为一部经典——《大方广佛华严经》

  法会之后,佛陀准备涅槃,因为他观察人间觉得此时的世人善根微薄、难以教化。佛陀后来在《妙法莲华经》中,讲过这段经历,他说:“我即自思惟,若但赞佛乘,众生没在苦,不能信是法,破法不信故,坠于三恶道。我宁不说法,疾入于涅槃”。
  诸天都非常清楚佛世难遇,纷纷劝请佛陀住世,不要马上涅槃。 于是佛陀决定说三乘法——声闻乘、辟支佛乘、佛乘。这就是佛法分为大乘(佛乘)和小乘(声闻乘、辟支佛乘)的原因。
  佛陀回到人间,去找阿若憍陈如等五人,这五个人本来商量好谁都不搭理佛陀,但是当他们见到佛陀,就彻底被佛陀的形象折服了,他们就是佛陀最初的五个弟子。而阿若憍陈如是第一个证得阿罗汉果的弟子,而他的某个前世就是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佛陀讲的那个曾经割截他身体的哥利王,而佛陀当时对他讲过:“我成道之后,第一个来度你”。
  佛陀在住世的最初一段时间一直在宣讲小乘法,当他觉得时机成熟就开始宣讲大乘法,而这次标志性的法会,也在佛陀涅槃后结集为一部经典——《妙法莲华经》,在这次法会中出现了在其他经典中从来没出现的一幕,法会开始佛陀通过神通力让弟子们见到了十方无量世界的情况,然后讲了说三乘法的因缘,此时有五千个弟子礼佛而去,而佛陀默然而不制止。他们走后,佛陀对舍利弗说:“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增上慢人就是自以为了不起,而实际并非如此的人,也就是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之人。由此可见,佛陀不直接讲大乘佛法是非常必要的。

  在这次法会中,佛陀也第一次说了自己早已成佛,这次只是示现而已。那这里有个问题,佛陀为什么要如此大废周张,为何不直接空降,世间空降的神仙多了,为什么佛陀不这么做?佛陀绝不能这么做,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不会这么做,因为他必须让众生明白,一个凡夫是可以通过修证获得解脱,并最终觉悟成佛的,所以他必须从一个凡夫一步一步的修证。于是他必须是个普通人,有父母妻儿,有兄弟姐妹,有一个会冷会饿会受伤的身体。那佛陀的儿子是淫欲所生吗?不是。这个问题在《大般涅槃经》中迦葉菩萨问过,佛陀说:“我可以把十方世界放到一粒微尘中,而其中的众生并没有什么感觉,不会觉得压迫,也不会觉得有往来。你怎么知道如来习近淫欲而生罗睺罗?我已久从无量劫来离于淫欲。”

  那佛陀为何要遍访修道者,将他们的法门全部修习一遍呢?因为事实胜于雄辩,佛陀只是通过这种方式告诉众生,这些修行方法都无法获得解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