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风史记:诸葛亮死前6年与死后46年的世界》
第10节

作者: 紫槿流苏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中国人记住了诸葛亮,日本人记住了诸葛亮,韩国人记住了诸葛亮,甚至很多西方人也记住了诸葛亮。不管是崇拜他,赞扬他,鄙视他,嘲笑他唯有一点不可否认,他在中国人的心目,乃至很多外国人心目中,永远的活了下去。
  没有一个人能抹掉诸葛亮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印记。
  诸葛亮的死亡,对于三国历史,对于人类历史来说,不是结束,只是另一个开始。
  然而,对于诸葛亮本人来说,对于诸葛亮的传奇,确是真正的结束。

  这不是一段历史的结束,而是一段传奇的结束。
  让我们,来给这段传奇划上一个句号吧。
  该是对诸葛亮做一个全面评价的时刻了。
  日期:2012-09-02 01:49
  该是对诸葛亮做一个全面评价的时刻了。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并不属于人类范畴。所谓“状诸葛多智而近妖”是也。正因为如此,超脱了人类的诸葛亮,把人界的一切佼佼者玩弄于鼓掌之中。
  官渡大战,一统北方的霸王曹操,被诸葛亮玩的团团转,毫无还手之力。

  赤壁大战,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儒将周瑜,被诸葛亮气了三次一命呜呼。
  北伐中原,王朗被诸葛亮一顿唾沫骂死了,曹真看了诸葛亮一封信气死了,司马懿被诸葛**的躲在大帐里当乌龟,一步不敢出,最后还差点被诸葛亮烧死。
  烧博望坡,烧新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空城计一件接一件让人眼花缭乱。
  这就是演义里的诸葛亮他能借东风,能点灯续命,能呼风唤雨,能把人界的一切统统掌握在手里,人界根本没人是他的对手,他想弄死谁就弄死谁,想玩死谁就玩死谁。
  没人是他的对手,独孤求败诸葛亮,彻底寂寞。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半妖,一个神仙,最终却败了。
  令人感到哭笑不得。
  败的原因,是因为天看不惯他了,天要收他。
  因此,有许多人,借此将诸葛亮奉若神明,觉得他是一个没有半点缺点的神仙,不论是军事,内政,还有道德,以及一切的一切,都是三国第一,甚至中国第一,世界第一。
  然而,粉过即黑,捧过即杀,这是万古不变的真理。
  日期:2012-09-02 01:49

  当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看真正的历史以后,很多人开始对诸葛亮产生了怀疑,乃至鄙视。
  历史上的诸葛亮,不会借东风,也不会点灯续命,不能呼风唤雨,空城计是曹操用过的,草船借箭是孙权干的,火烧博望坡是刘备干的。
  甚至,招牌隆中对里的“三分天下论”,也被人发现,鲁肃在之前就提出过。
  当曹操大破袁绍,称雄北方的时候,诸葛亮在老家种地。
  在周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赤壁楼船一扫空的时候,诸葛亮在管后勤。

  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多次谈到曹操也曾经多次战败国,来为自己开脱,意思是连曹操这么堪比孙武吴起一样的人物都败过,更何况是我呢?意思明白,他承认自己打仗根本不如曹操。
  周瑜在赤壁打败曹操以后,很快就跑去南郡和曹仁对殴,打赢曹仁以后又立刻去伐蜀,结果半路病卒,他的死,根本诸葛亮一样半分钱关系都没有,说句寒碜的话,当时的诸葛亮,一个管后勤的,凭什么气吴国三军总司令周瑜?周瑜不过来气他就不错了。
  王朗是在家中颐养天年的,也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和曹真对峙的时候,诸葛亮一样没有什么碾压之势,相反还多次被曹真占了便宜。和司马懿对峙的时候,诸葛亮更是次次行动都被司马懿料敌先机,从五丈原一口气跑到北原,处处都有司马懿布置的兵力提前守着,给了他一个彻底的透心凉。
  陈寿说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司马懿说他:“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日期:2012-09-02 01:49
  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北伐的时候被刘禅喊一声,放下大好局势就回朝,结果错失了北伐良机。
  然而,历史上的诸葛亮。
  “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甲仗百人入殿”
  历史上的诸葛亮,不但不会听刘禅一句话就立刻赶回朝,相反,朝政一直控制在诸葛亮手上。

  诸葛亮死后二十多年,刘禅也不愿意给他立庙。
  于是,很多人据此认为,如果没有《三国演义》这本书,那么诸葛亮什么都不是
  他把持朝政,甲士上殿,让刘禅当了10多年憋气皇帝,谈何忠心?
  他不能玩弄曹操,不能气死周瑜,不能吓死司马,谈何能力?
  甚至,他曾经进言刘备处死彭羕,自己执政时又贬谪廖立,谈何人品?
  这样看来,如果脱离了三国演义,诸葛亮简直就是一无是处。

  然而,令人奇异的是,杜甫,王安石,李白,白居易,陆游,杨慎这些没看过《三国演义》的唐朝人,宋朝人,却纷纷挥笔写下了赞颂诸葛亮的诗篇。
  赞颂诸葛亮的名篇,全部出现于《三国演义》问世之前。
  这是为什么?
  让我们冷静的想一想……历史上的诸葛亮,远不如演义里的诸葛亮厉害,也不如演义里的诸葛亮完美。
  但最终,我得出的结论却是——
  历史上的诸葛亮,远比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更伟大的多。

  如果联系起来前边的话,这个结论听起来,简直令人感到有些滑稽了。
  然而,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场充满悖论的游戏。
  因此,越是悖论,等你搞懂了他以后,反而觉得,他比真理更像真理。
  让我们来搞清楚,这个关于诸葛亮的悖论,究竟是怎么回事吧。
  日期:2012-09-02 01:49

  解释悖论,是一个很有意思过程。
  关于诸葛亮的悖论就是:为什么在三国演义出版前,历史上那个远不如演义里厉害的诸葛亮,得到的只有鲜花。
  而如今,经过三国演义大捧特捧以后的诸葛亮,得到的却是鲜花和鸡蛋?
  要解释这个悖论,需要搞懂一个关键词:落差
  落差,就是差距,然而,为什么叫落差?因为,这个差距,不是客观的差距,而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因此,他不是顺理成章可以接受的差距,而是要以“坠落”的速度来形容的差距。
  打个比方,你有一个同事A,他每天很老实地工作赚钱,然后回家以后把钱交给老婆,在公司,他极为普通,一点都不出彩,但是和同事的关系也非常融洽。

  这样的情况,你对A,完全是不会产生什么看法的,也不会对他产生一种“鄙视”的感情,更不会觉得他是一个垃圾。
  然而,有一天,老板突然夸赞A,说他是个这个公司里最有激情,最有能力的人,是公司的支柱。
  这个时候,也许你的本能反应是:就他?他也配?他不过是个—— 垃圾。
  A,还是A。被老板夸奖前的A,和被老板夸奖后的A,完全是一个人,没有任何改变。
  然而,老板夸奖后的A,在你的心里,却成了—— 垃圾。
  三国演义问世前,三国演义问世后,诸葛亮本人的事迹,都白纸黑字写在历史书里,没有任何改变。

  诸葛亮本身,没有任何改变。
  在没有《三国演义》之前,诸葛亮,就是诸葛亮。杜甫,李白等人没有看过三国演义,因此不会产生一种名为“落差”的幻觉,因此他们据三国历史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扬。
  在《三国演义》问世后,诸葛亮,还是诸葛亮。
  然而,在人们的心目,诸葛亮,却已不再是诸葛亮。
  从前,有一名叫忒修斯的雅典国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