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边境的见闻》
第35节

作者: 我本来叫假行僧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6-20 20:37:11

  (稍后更新。间隔的太久了,把第一段重新发一下、便于阅读)
  99年在我的记忆中是快乐的一年,自春天到图们一直到冬天回家,我始终处在新奇和兴奋中,季节的更替也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图们这里每个季节都有特色鲜明的昆虫。
  代表春天的昆虫是毛辣子,它们密密麻麻的在树上或路面上爬行,不知道忙忙碌碌的它们要到哪里去,
  也不知道在车辆的碾压下哪一条虫子会幸运的变成蝴蝶。
  代表夏天的昆虫是蝉,它们随着夏日的来临也不知不觉的到来,终日在树上不停的鸣叫。
  不知道它们是都有莫大的冤屈,还是每天都高兴得忍不住纵情高歌,当夏日消退后它们也不知不觉的不见了。
  代表秋天的昆虫是蝈蝈,当密密麻麻的蝈蝈在草丛中跳来蹦去的时候,树叶就开始变黄或变红,
  整个山岭就会由绿色逐渐的转变成红色或绛紫色,秋天也就悄然而至了。
  每年的秋天我都莫名的悲伤,就像春天使我伤感一样,毫无来由。
  在大众的概念中,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这两个季节都应该是令人高兴的,因此,我的想法就和大多数人很不相同。
  99年秋天来临的时候我又有了一丝悲伤的感觉。
  为了不使我的思想显得太另类、也为了不使我的行为显得与大众格格不入,我强迫自己和主流人群一样东奔西跑的去体会所谓收获的乐趣。

  说来也怪,在环境和氛围的影响下,那年秋天我的心情一直出乎意料的好,宋玉的悲秋理论也只有那一年才在我的现实生活中显得苍白无力。
  那段时间我们工区的工作不忙,大家都有很多空闲时间,我同老彪等人一起上山下河。
  我们摘山葡萄、摘苹果梨、抓林蛙,最让我难忘的是去老张石场所在的山上采松子,那段经历实在是太特别了。
  松子是红松树的种子,又称海松子,生长在成年红松树枝头的松塔里。
  松塔也叫松果,像塔的形状一样呈圆锥形,长度在10——15cm,直径最细处约3cm、最粗处约10cm。
  它的外形和菠萝有些类似,只不过没有菠萝大。

  吃菠萝需要削皮,要想吃到松子也得把松塔的外皮扒开,松子零散的被包裹在松塔内我不知道如何称谓的物质里,这时候的状态又有些类似于石榴了。
  松子的味道非常好,营养价值也很高,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据说有滋润皮肤、延年益寿的功效。
  有了这众多的优点加之它又是纯天然无农药非转基因食品,因此受到了大众的追捧。
  在市场上的售价也很高,如今已经卖到了60块钱一市斤,成了名副其实的奢侈品。
  虽然如此,但我对它却不感兴趣,每次妻子买回来松子都是和儿子一起美滋滋的享用,我几乎一粒也懒得吃。
  这样做倒不是因为我不爱吃,之所以懒得吃是因为在我的概念中现在市场上售卖的松子实在太小了。
  不知道是因为生长大松子的老松树都被砍伐掉而支援了GDP的增长,
  还是因为颗粒大的松子都出口给了洋人或成了各级领导的“特供”,总之现在市场上的松子小得让我看不上眼。
  我曾经吃过的松子要比现在的大得多,儿时对松子的印象在我的内心形成了衡量松子好坏的标尺。
  我也由此深深体会到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真正含义。
  让时间回到20多年前,时年13、14岁的我正在农村老家上学,
  当时我们中学为了创收承揽下了一批砸松仁的工作,之后全校上千个学生便成为了学校赚钱的工具。
  记得当时每个学生分配了几斤松子的任务,利用放学之后的时间在家里砸掉外皮而加工成松仁。
  松子对于我们丘陵地区的农村孩子来说很新鲜,几乎所有的人之前都没见过、更不要说吃过了。
  学校控制的很严格,为了防止学生偷吃或作弊,分配松子和回收松仁时都严格的称重,并规定了最低“出仁率”(即回收的松仁占所分配松子的重量比)。
  具体的数字我记不清了,只记得按学校规定的回收标准,哪个学生也不敢偷吃,否则就不能达标,不达标就要被罚款。
  学生们只能偶尔在禁不住诱惑时偷偷的吃几粒,从而验证一下嘴巴吃到的和鼻子闻到的是否是同样香的味道。
  那段时间学生们都很幸福,因为大家在贫困的农村都平生第一次尝到了松子。
  同时那段时间大家也都很痛苦,因为眼巴巴的看着白胖的松仁被自己从松子的壳里砸出来,可就是只能看而不能吃,
  这对于生活清苦的小孩子来说真的是不小的折磨。
  当时的确有一些经不住诱惑的学生自己偷吃了松子,也有被家人偷吃的,还有人砸好的松仁被老鼠糟蹋。
  这些人最后都没能交上任务,他们统统都倒了霉,被老师和学校弄得很惨。
  他们经常被老师或学校点名批评,课也不让听,仿佛犯了大错误一样被逼得哭都找不准调门了。
  其实学生到学校的目的只是为了学习知识,并不是去为老师、学校、教育局或各级政府创收。
  学校的宗旨也应该是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而不应该唯利是图。
  但自我上小学开始,学校对学生的盘剥就越来越残酷,用“变本加厉、无所不用其极”来形容丝毫都不为过。
  到今天为止,经过了教育改革的引导和扶持,学校这个本应该高尚和神圣的处所已经彻底的堕落为下三滥般的企业。

  学生和家长也同时沦落为无助的羔羊,任凭学校宰割。
  如今,“为人师表”已经和“救死扶伤”、“为**服务”一样,成了老百姓最深恶痛绝的屁话了。
  但坏事并不是会使所有的人都吃亏受苦,自古以来总是有一些人在坏事来临时受益。
  就比如小日本入侵中国时有人趁机辉煌、
  就比如地震后有一些人发了大财、
  就比如当年我们学校的大多数学生因为砸松子而痛苦万分时我却在那段时间吃到了好多好多的松子。

  (未完待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