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史读袁》
第55节

作者: 王者不臣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7-07 19:52:04

  连载82:毛文龙成绩斐然(一)
  东江镇创立之后,努尔哈赤的后院便经常出现大规模的械斗,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是家常便饭,因此后金时常有如芒在背之感。对于后金来说,毛文龙这个威胁并不简单,因为他不仅仅只是会搞点儿破坏,或者煽动些辽民起来闹事,真正可怕的是他的行动大多都具备战略眼光。
  毛文龙的侦听能力很强,经常能掌握后金的动向,一旦发觉后金可能要进犯宁远、山海关的时候,便会主动地抄袭后金腹地,这很符合“三方布置策”的思路。以宁远大战为例,毛文龙很早就得到了准确的线报,并写在塘报里传送去了兵部。
  这个塘报是正月二十日从东江镇发出来的,上面说后金军正月十日在十方寺集合,十二日到沈阳,各牛录分别准备了牛车、扒犁、矹喇、炒面这些东西,一看就是要出远门去抢犯的。
  塘报上还说,此前东江镇的毛永福也报告过,今年“冬末春初”的时候,努尔哈赤必然要来抢劫右屯的粮食,也就是袁大人死活不撤的那三十万石粮料。后来又提到十三日新近的线报,称努尔哈赤让手下准备斧子,说是用来做攻城梯子用的,还说此次后金军一共纠集了四五万人,如今一切全部准备好了,随时可能出发来抢犯。[1]

  可以说毛文龙所获得的这些情报非常准确,几乎和《满洲实录》上的记载一摸一样:
  “丙寅天命十一年正月十四日,帝率诸王等统大军征明国,十六日次于东昌堡,十七日渡辽河……大兵将至右屯卫,守城参将周守廉率军民已遁,帝遣将八人领步兵四万,将海岸积粮俱运贮右屯卫。”[2]
  三个要点全部对上了:
  1、十四日出发——冬末春初
  2、发兵至右屯——必犯河西右屯等处
  3、起码有四万人——挑有披甲达子四五万

  这可不是毛文龙抄了别人的作业,东江镇的塘报发出日期是“正月二十日”,也就是努尔哈赤大军自沈阳出发后的第六天;而《满洲实录》共有四部,第一部成书于天聪年间(1635年),而塘报是1626年发的,所以毛文龙是根本没有机会去抄的。
  毛文龙的塘报在呈报了后金情况之后,也将自己的部署顺便写了进去。东江镇分兵四路,最早的一路是正月十四日出发的,四路人马分别袭击海州、沈阳,以及宽、叆两路等地方。若是以塘报的日期来算(正月二十日),后金此时还没有到达宁远(二十三日才到),而毛文龙抄袭后金腹地的人马都已经出发多日了(正月十四日就出发了)。
  然而,对于宁远大战中毛文龙的应对,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一种认为东江镇并没有对后金起到牵制作用,因为宁远照样被围攻了;而另一种则认为,努尔哈赤围攻宁远仅仅两天就匆忙撤退了,一定跟毛文龙抄袭后方有关系。
  不过,由于后金的文献记录中,努尔哈赤从宁远撤退之后这部分的记载极其不详,很诡异的全部消失了,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看到,努尔哈赤离开宁远之后究竟都干了些什么。而他跑回去是不是去驰援后方了也尚不明确,因此无法下结论。但是,后金在觉华岛取得大胜之后,撤退得确实有些匆忙,这里我们试举一例大家就能体会到了。
  依据《满洲实录》的记载,努尔哈赤获得了右屯三十万石粮食之后,专门派了四万名士兵充当搬运工,辛辛苦苦地将这几十万石粮料搬到了右屯城里去(袁大人卸货到海边就不管了)。这个动作表明努尔哈赤很想要获得这批粮食,否则一把火全烧光不就万事大吉了吗?何必让几万名手下义务劳动一回?但后来努尔哈赤却下令烧了这批粮食……(汗!)

  努尔哈赤于二十六日破了觉华岛,之后便急忙从宁远返程,路过右屯时是二十七日,此时他下令将这三十万石粮食一把火全烧了[3]。
  既然本来就要烧,那又何苦非要把粮食搬进城里去再烧,这不多此一举吗?所以,有人据此怀疑,其根本原因是努尔哈赤急于回援沈阳等地方,所以连到嘴的粮食都顾不上了,于是给一把火烧了。
  这种猜测很有逻辑,不过依然遭到了质疑,因为有人怀疑毛文龙的奇袭,是否能逼迫后金军回援?难道说一些小打小闹就能让努尔哈赤亲率大军匆忙回援吗?不过,毛文龙在宁远大战后三个月的一次行动,倒是能很好地回应这种质疑。
  天启六年四月,努尔哈赤又聚合军力,伺机而动,毛文龙看出端倪之后当即出奇兵直捣其腹地,袭击了辽阳附近的鞍山驿。东江镇的此次出其不意的行动,不仅吓得努尔哈赤连夜跑回沈阳(帝闻鞍山有警,即夜入沈阳),而且还惊动了后金各旗主力回撤以图应对(诸王俱向鞍山进发)[4]。
  东江镇这次出击的动静闹得很大,连时任辽东巡抚的袁大人都很是感慨,并给予了毛文龙高度的评价:
  “辽抚袁崇焕上言……孰知毛文龙迳袭辽阳,故旋兵相应,使非毛帅捣虚,锦、宁又受敌矣。毛帅虽被创兵折,然数年牵掣之功此为最烈。”[5]

  袁大人说,因为毛文龙袭击了辽阳附近,所以后金军不得不“旋兵相应”,而若不是毛文龙“捣虚”成功,那集结的后金军恐怕就要奔宁远、锦州而来了;虽然毛文龙此战有些损失(被创兵折),不过这次壮举堪称多年牵制之功的最完美体现(数年牵制之功此为最烈)。
  当然,袁英雄当时夸赞毛文龙是言之凿凿,可是后来杀毛文龙的时候,他老人家就把当年这些评语给忘到了九霄云外……什么“数年牵制之功”(说明有功很多年),什么“此为最烈”(说明另外还有很多次),全然不复存在了,一切都归为一条当斩之罪——“观望养敌”!看来袁督师自相矛盾确实很有一套,随便砸两句就能把自己堵进死胡同。
日期:2012-07-07 19:52:49

  连载83:毛文龙成绩斐然(二)
  其实,夸赞毛文龙牵制之功的,还不仅仅是袁大人,另外还有好多位,且不乏有些名头的熟脸:

  1、大明王朝的董事长天启帝,他老人家一直很欣赏海外这支孤军的“设奇制胜之功”,因此不但发“特谕”表彰,而且官衔儿也给得很高——左都督,此乃大明最高军职——左、右两个都督之一[6](相当于上将军衔)。
  2、那位道行很深且后悔孙阁老去总理辽东军务的大明王朝首席执行官——内阁首辅叶向高[7],他评价说毛文龙的牵制能够拖住努尔哈赤的后腿。
  3、孙阁老出镇山海关后任职的国防部长——兵部尚书赵彦;赵大人说毛文龙孤军牵制后金已经三年了,经常出奇兵并屡次获胜,因此后金深深的忌讳忌惮他[8]。
  除了以上这三位之外,能最有力证效果的,恐怕还得属那对老冤家(岁数确实都不小)——孙老头和老王头(孙承宗、王在晋)。先前他们曾就袁大人轻浮冒进有过相同意见,而这次又很罕见的观点一致了,他们都认为毛文龙有牵制之功:
  4、孙老师说,毛文龙经常有捷报传来,因此“既成牵制之功”[9]。

  5、王经略极力主张多给东江镇一些支持,他认为毛文龙是后金肘腋间去不掉的毒,而且属于五步倒一类的,若是一动就要毒发,所以努尔哈赤不能长途绕袭明朝腹地[10]。
  经过这些佐证,足以说明东江镇的作用确实不小。当然,这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袁英雄东江斩帅,杀害毛文龙的负面影响也肯定小不了(袁英雄刚刚在六月加害了毛文龙,当年下半年,后金就史无前例的打到了北京城下,果然灵验!)。
  --------------------------------------------------------------------------------
  [1]【《东江揭疏塘报节抄》天启六年正月二十日塘报“内丁守备陈国忠报称:探得奴酋于初十日从十方寺出边,前至广宁临近地方打围,十二日回到沈阳,当即分付各牛鹿并降将,每官预备牛车三十辆,扒梨三十张,每达子要矹喇三双,达妇也要各备炒米三十斗。此报与毛永福前报奴酋冬末春初必犯河西右屯等处,业经塘报外,两报相同。随于正月十三日复据亲差哨探兵丁金国赏等回称,老汗暗传各王子,都要速速办下斧子,去做攻城梯子至急。小的又住两日,探得奴酋决在灯节前后,挑有披甲达子四五万,牛车粮草尽皆齐备,不如东西要在那里攻抢,万分真的,等情到职。该职于正月十四日,当差鹿岛参将林茂春、宽奠营参将王辅,带领官兵,火速相机夜袭海州,后营参将杜贵、清河营游击曲承惠,带领官兵,前往威宁营,相机暗袭沈阳,招练营参将易承恩、都司毛有麟,带领官兵,前往宽、叆地方,远近接应。各营务要多带枪炮,暗往潜伏,如见奴贼东来,虏骑过讫,方许各山顶上夜则举火,昼则放炮,疑击其后。如贼西寇势重,慎须让贼过毕,官兵才许攻城,牵制奴回,等因去后。又于十八日,该职于云从岛带领现在官兵星驰铁山,分据丽各地处险隘,防御奴酋东犯之锋。”】

  [2]【《满洲实录》卷八】
  [3]【《清太祖实录》“二十六日,闻大明关军所需粮草俱屯于觉华岛离宁远南十六里,遂命兀内革率八固山蒙古,又益兵八百往取之。见大明守粮参将姚抚民、胡一宁、金冠、游击李善、张国青、吴游击,于冰上安营,凿冰十五里,以战车为卫。我兵寻未凿处杀入,遂败其兵,尽杀之。又见二营兵立于岛山之上,遂冲入,亦尽杀之,焚其船二千余,及粮草千余堆,复回大营。二十七日,帝回至右屯卫,将粮草尽焚之。”】

  [4]【《清太祖实录》“大明毛文龙遣兵袭鞍山驿,城守巴布泰败之,杀兵千余,生擒游击李良美。帝闻鞍山有警,即夜入沈阳,诸王俱向鞍山进发,至途中,闻敌兵已败,乃回。”】
  [5]【《三朝辽事实录》卷十六[李澍田 编《先清史料(四集)》吉林文史出版社402页] 另见《明熹宗七年都察院实录》】
  [6]【《明熹宗实录》卷五十五 “上敕谕平辽总兵官左都督毛文龙。迩登莱抚臣以尔所报奴情具闻。朕已敕枢辅督抚诸臣,申饬警备。念尔海外孤军,尤关犄角,数年以来,奴未大创,然亦屡经挫衄,实尔设奇制胜之功,朕甚嘉焉。兹特赐敕谕,尔其益鼓忠义,悉殚方略,广侦精间,先事伐谋,多方牵制,使奴狼顾而不敢西向,惟尔是赖。” [吉林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编《明实录东北史料辑(二)》熹宗 50/21]】

  [7]【《明熹宗实录》卷四十四(梁本)大学士叶向高陛辞疏曰:“……奴必不敢深入,而毛文龙又牵制其后亦是一奇。”】
  [8]【《明熹宗实录》卷四十一“兵部尚书赵彦言……毛文龙提孤军于海岛,牵制奴酋已三年矣。今出奇设伏,屡获大捷,亦奴之所深忌而思防者。”[吉林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编《明实录东北史料辑(二)》熹宗 36/14-17]】
  [9]【《明熹宗实录》卷四十二“督理军务大学士孙承宗又言……目今文龙累有捷报,既成牵制之功” [吉林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编《明实录东北史料辑(二)》熹宗 37/10-13]】
  [10]【《三朝辽事实录》卷九 “王在晋请接济海外疏云……凭鸭绿之险,居隔江之近,文龙得其所矣。奴欲长驱,而肘腋之间有虿毒焉,奴一动而毒发,屡攻之而不能去其毒,其天意留之以制奴之死命者乎。”[李澍田 编《先清史料(四集)》吉林文史出版社 222页]】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