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史读袁》
第45节

作者: 王者不臣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这道上谕里有“朕不加谴责”的字样,虽说魏公公当时已经是九千岁了,可他也断然没有胆子敢称自己为“朕”,所以明显是天启帝亲自在训斥霍维华。可《明史》里却说“尚书霍维华不平,疏乞让廕,忠贤亦不许”,这是把申饬霍尚书,不许让荫的人,从天启帝生生地给改成了魏忠贤,实在太不地道了,显然是在故意撒谎、巧设骗局。

  在《明史》的这个骗局被戳穿之后,袁大人的境遇就不太好了,因为《明史》里的剧情安排本来是让老魏唆使党羽来陷害袁英雄,而如今却成了天启帝认定袁大人出了纰漏,所以才将他遣散回家,可阉党的中坚分子却跳出来为他鸣不平,这样的结果非但没有减轻袁县令的阉党嫌疑,反而让他陷入了貌似跳进黄河都洗不清的境地……谁让阉党分子出来为他老人家“让荫”呢?

  ---------------------------
  【《崇祯长编》卷十七】
  【起補刑科右给事中刘懋疏陈:“……嗣是魏广微恨杨涟疏参忠贤有门生宰相等语,遂谋合忠贤中旨,逐赵南星、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以去,又中旨起王绍徽、徐大化、崔呈秀、霍维华、杨维垣等以资其凶毒,而大权明归忠贤矣。”】
  日期:2012-05-31 13:17:44
  连载69:朱国弼怒斥阉党(一)
  阉党在老魏称九千岁之际曾猖獗一时,不过等到老魏一垮台,阉党们立马就成了过街老鼠。而此时声讨阉党便蔚然成风,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人在上疏中频频揭发阉党,为朝廷纠出奸佞似乎也司空见惯。不过,有一份奏疏却格外引人注意,上疏的这位仁兄是抚宁侯朱国弼。
  朱侯爷的这篇文章非常特别,一上来就劈头盖脸地罗列了某人多款罪状,可是由头至尾却并没有直呼其名,所以让人看上半天也不知道他在说谁。当然,也许是其中所指已经是众所周知、约定俗成也说不一定。反正,根据朱侯爷的言论,最终只能得出一个结论——若他老人家说的句句属实,那被抨击之人确是阉党无疑。

  朱侯爷奋笔疾书、激扬文字一番,大意是说努尔哈赤与我大明的仇恨深得很,他死了本是好事一件,皆大欢喜还来不及,但奸佞魏忠贤却派人去吊孝,这不丢人现眼外加失身份吗?去给一强盗披麻戴孝的就算了,还白送人家了无数的金银财宝,而最终却还只落得个自讨没趣的下场,拿着不合规制的“嫚书”灰溜溜地回来了,有这么办事儿的吗?那位负责主办此事的“边臣”,若是没有事先和九千岁通气,哪能有这么大的胆子!?而且这样的猫腻还不是头一回了,孙阁老和马总兵一干人等在柳河之败后纷纷下台,以表示对此事件负责,可这位“边臣”却反而得以升迁,真是让人羡慕不已,看来认贼作了“干父”还真是灵光啊。

  听朱大人这么一说,这位“边臣”的处境就有些堪忧了,因为他不仅受魏忠贤的指使去给努尔哈赤吊孝,而且还在“柳河之败”后因投靠阉党而获得升迁,应该确系阉党无疑,可惜就是不知道他到底是谁。
  不过,给努尔哈赤吊孝究竟是谁指使,又具体是谁去办的差事,在《明熹宗实录》里是有非常明确的记载,而且出来作证的人也非同小可,他就是身在九重的一国之君——天启帝!他老人家有一则上谕,把老魏和这位边臣都给证死了。
  某日,业已是辽东巡抚的袁大人,忽然上奏天启皇帝,说他办了点事情,如何如何,天启看了之后给批了几句,其中提到,按你的说法,你办的这个事情,全是在“厂臣”(魏公公)的运筹主持之下,再辅以总督、经略这些协办,所以才有点眉目。而袁巡抚上奏天启所说得事情,正是他派人前往后金为努尔哈赤吊孝!
  同时,袁大人在奏章上也说,他派人去吊孝,之所以取得了成效,那是完全因为九千岁运筹帷幄(幸而厂臣主持于内),以及各位上级、各位同僚谋略有方,而派去的人又机敏过人等等有利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
  本来,袁同学这么说,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些套话,毕竟老魏此时正值当权之际,有了什么功劳,都得先拱手向九千岁承让一下,邀功之前先说上一句:“都是您魏公公领导有方啊……”,但是天启的回复却非常明确,说此事就是魏公公一手操办的,而边关的诸臣是协办,袁巡抚则是具体执行人。天启的批复证明了袁大人的话并非是奉承的虚言,因为天启没有必要跟着袁巡抚一起巴结九千岁(人家是万岁),所以有了天启的复述便可以肯定袁大人所说的“幸而厂臣主持于内”是在如实描述而并非客套,这道上谕以及奏章的内容如下:

  “初辽东袁崇焕以奴死虏信未的,奏遣喇嘛李锁南……得旨:据奏喇嘛僧往还奴中,情形甚悉,皆厂臣斟酌机权,主持于内,镇督经臣协谋于外,故能使奉使得人,夷情坐得,朕甚嘉焉。”
  有了袁大人的亲笔上疏,以及天启帝的证词,可以肯定地说,遣人吊孝确实是袁崇焕在魏忠贤的支使下进行的,而袁大人这样的所作所为,便完全符合朱侯爷所怒斥的那个阉党了。
  此外,朱大人奏疏上还有一句“柳河之败得以钻刺而乔迁,羡干父一认之有灵”的排他性也很强,几乎就是指着袁巡抚的鼻子在说!
  “柳河之败”前文已经有了详述,简单来说就是孙承宗、马世龙七拼八凑强行冒进,偷袭耀州而导致的溃败。而此次惨败直接造成了孙承宗的下台,以及一批辽东军政要员的撤换。
  按理说打了败仗那自然是要查办一帮人的,所以柳河之败以后,辽东有大规模的人员撤换是情理之中的事。不过,此时有人却“得以钻刺而乔迁”(升了官儿)就显得很诡异了。对此,朱大人用了“羡干父一认之有灵”来形容,意思是说这家伙认贼(魏公公)作了干爹(干父之一认)果然灵光,捅了篓子还升官发财了,真是让人好生羡慕啊(堪比丢粮弃岛成英雄)。

  日期:2012-05-31 13:20:56
  连载70:朱国弼怒斥阉党(二)
  柳河之败的时候,明朝在辽东设立的职位还算齐全,督师大学士、辽东巡抚、辽东总兵一应具在,孙老师是督师大学士,俞安性是辽东巡抚,马世龙是辽东总兵。
  当时喻安性刚调任到巡抚任上不久,马世龙则是为孙老师马首是瞻,柳河之战时孙老师抱病守在右屯指挥,马世龙带着大队人马扑向耀州,而喻安性却远在山海关。
  右屯距离关门足有四百里之遥,而耀州则还要往东很远,喻大人的驻地如此远离孙、马二位,明显是有意远离事发现场,或许这是喻大人针对孙、马二人的冒进发起的一种无声抗议吧,且有跟孙阁老、马总兵划清界限之意。但是,柳河惨败之后,喻巡抚却依然未能脱得掉干系,打包袱走人的时候,还是算上了他一份儿。
  柳河事发以后,孙老师、马总兵、喻巡抚全都离开了辽东。孙承宗病休回籍,喻安性谢事侯用,马世龙戴罪还家,以下是《明熹宗实录》中对应的三条记录:
  天启五年十月:“大学士孙承宗屡疏乞归,上许之。”
  天启五年十一月:“裁革辽抚,命喻安性即谢事以候改用。”
  天启五年十二月:“上传兵部,马世龙向来戴罪杜门,准他回卫。其中部总兵员缺,速推堪任的来用。”

  以上记录显示,孙阁老、喻巡抚、马大帅分别于天启五年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拎包走人了。惨败之后有这样的结果很自然,不过就在马总兵背着块“戴罪杜门”的牌子很郁闷地回家之时,有人却在同月获得了升迁!这位在柳河之败中意外升职的幸运儿就是袁大人:
  天启五年十二月:“升山东布政使司右参政宁前道袁崇焕为本省按察使,仍管宁前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