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史读袁》
第19节

作者: 王者不臣
收藏本书TXT下载
  袁巡抚的意思是,我的招数都使得差不多了(其实也没什么管用的招数),可现在也不是很管用(这是自然),最后嘛,搞不好我派去的水师或蒙古人能吓跑皇太极(可能吗?),或者没准天气太热,后金热熬不住,也可能回去凉快了(汗!这都想得出来)……当然,这些事情希望都不大,要真有,那大概算是您皇威显灵吧(囧)。
  袁大人这样说潜台词其实是,皇威?显灵?您就作梦吧,这锦州啊,算是彻底完蛋了!

  可没过几天,后金军真撤退了,《满文老档》上记载曰:
  “初四日,攻锦城南隅。本欲卯刻进兵,辰刻攻城。因城壕深涧,时值酷暑,战则难以聚拔。乃于巳刻退兵。”
  咦,真撤退了,估计袁巡抚当即回望帝都,喃喃的说,皇威……真的显灵了,没想到今上(天启帝)还真够灵光的……其实,那不过是运气而已,就因为后金怕热,所以回去凉快了,于是锦州解围,史称“宁锦大捷”。
  当然,后金倒不单单只是因为气温高就撤了,关键在于天气热得他们穿不住甲胄了。后金的甲胄是棉甲,冬天穿上去连棉袄都省了,可盛夏一穿就要命了。盛夏时节披一件厚厚的棉袄去练一套跑步、攀岩、击剑、徒手搏斗、射箭五项全能,那肯定是要中暑的,脱了吧又没了防弹衣,城墙上火器一轮招呼,估计不死也得重伤,所以战斗力锐减,于是就撤了,没他袁巡抚什么事儿。

  ---------------------------
  【阎崇年著《袁崇焕传》中华书局 2005年10月北京第1版47页】
  【当年明月著《明朝那些事儿(六)》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8年11月第1版222-223页】
  79/29-30】
  日期:2012-04-23 17:37:50
  连载27:古战版马奇诺防线

  看了袁巡抚关于锦州战守的那番感言和解释,让人实在有些窝火,因为偌大的辽东镇,十几万人马,连绵几百里的防线,可一打起仗来,却连个就地自保、相互应援都困难。朝廷好歹每年要贴五六百万两银子进去,可就换来这么个随时都得去救援的效果,也太让人失望了。
  那造成这么憋屈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还能是什么,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就是孙老师的“主兵屯田”!
  一旦实行“主兵屯田”,那就得人随地走,屯田嘛,耕地、犁地、收割、晾晒的,什么都要图个就近,所以驻防的城池、台、堡都比较分散,跟客兵大不一样。客兵来了是不安家的,因此往往驻扎在一起,过着集体生活,而不会因考虑屯田方便就分散了,故而客兵宜驻一道边墙,主兵则多分散于一大票台堡、要塞。
  整个辽东镇实行“主兵屯田”以后,在关外的兵力,虽说没有十万也有八万,但都比较分散。山海关、前屯、宁远、锦州等等地方这么一分,好比扎成了几节香肠,每一节都比较小,而皇太极一次来个几万人,比每一节都强,所以来去自如,谁也不怕。
  而诸如前屯、宁远、锦州这些大一点的要塞,虽说驻扎了两三万人马,但是若要出击,也不敢全都带出去,因为还要守城,所以机动力量少之又少。宁锦大战时,满桂由前屯驰援锦州,能带一万多人到宁远,那已经很够意思了,可惜若再去锦州,那还是寡不敌众。
  说到底,孙大人“主兵屯田”的结果必然导致兵力过于分散,所以敌人来了只能干瞪眼,因此这“关宁锦防线”的第一个作用就是,致使辽东镇出击形成不了规模。试想,主兵都被分散成这样了,要想一同出击,去大举进攻,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想要命令拖家带口的主兵,放弃家里的坛坛罐罐,走出城堡去大举出击,远征后金老巢太不现实了,所以运用“主兵屯田”是肯定解决不了辽东问题的(至少是很消极的策略)。

  虽然,第一个作用已经够呛了,但还是没惨过第二个……
  “关宁锦防线”的第二个作用是将整个辽东镇的军力,自行分割开来,摆成一串糖葫芦,方便敌军来了,一个个分割消灭,这个作用太明显了,就不多说了。
  相比之下,王同学的部署就有霸气得多,八里铺一道边墙,让山海关成为雄关天险,所有士兵都堆在这里,出之能战,守之能固,还不用费银子去大修“四十七城堡”(外带数百座台)。将来有条件了,猛然增添大量客兵,大举进攻之时除少许守关外,其他的全都能带出去打,也不用牵挂什么坛坛罐罐的。可孙老师呢,就算真有十四万主兵,但四十七城堡、数百座台这么一分,还能剩下多少?

  综上所述,孙阁老的“关宁锦防线”是空有十万之众,可一遇敌军却还要别镇驰援,别说什么大举进攻了,就地自保都难啊……守辽四年,耗资几千万,却混到这步田地,也算他孙老师干砸锅这一行特有本事了。
  按理说一条防线,又是分散兵力,又是等着别人来包围,而且围上了还不能应援……都已经够惨淡的了,一般情况来说,估计也该是错到底了吧?说实话,笔者也希望这是底了,毕竟人家老孙头扛着锄头干了四年屯田,一把年纪的,也不容易。但很可惜的是,必须遗憾地告诉大家,这非但还不是底,而且底下那一层还更惨不忍睹!
  那怎么个惨相才能比先前更惨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若从层级上来细分一下就好理解了。先前我们说了一大堆,其实是在讨论孙老师、袁县令守辽方略中,战略、战术两个层面存在的问题。从战略上看,其巨额消耗达到了祸国殃民的效果;从战术上讲,其主兵屯田、四十七城堡所摆出的是一副等着被分割消灭的布局。其实,无论是谁若在战略、战术两个层面都废了,那也该算是废柴到家了,不过若是换了别人或许也就差不多了,可是对于孙老师、袁县令二人来讲却还没有,因为差了一个位面,曰:战役。

  但凡一条防线,设立之初都有个战役目标,孙老师当初提出要修“关宁锦防线”的时候,设定的战役目标就是保卫神京!
  孙阁老向朝廷保证他的防线一旦建立起来,会让“神京遂在千里之外”!并且还发表过“天设重关,以护神京”的豪言。正常的,不神经的,看了这两句都能懂什么意思,这千里之外的又还设有重关,那神京自然是安稳了。可不曾想到的是,后来皇太极一路打到神京之时,辽东镇的主力却还尚在千里之外……原因是人家压根就没走这条线,而是另选了一条道。因此,若以“保卫神京”这个战役目标来评判,那“关宁锦防线”是完全不及格的。

  当年明月激情演绎时,曾曰:
  “历史告诉我们,再坚固的防线,也有被攻陷的一天。
  历史还告诉我们,凡是总有例外,比如这条防线。
  事实上,直到明朝灭亡,它也未被突破。”
  看到这里,笔者不得不提醒一下当年明月,历史上还有一种防线,虽未被攻破,但跟废物一样,因为被绕过而成为笑柄的,比如著名的“马奇诺防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囤积重兵,耗资巨万,历时数年,苦心经营德法边境上的马奇诺防线,结果开战以后,德军绕道阿登森林直取巴黎,法国瞬间战败,从此“马奇诺防线”便成为了世界军事史上的笑柄。
  如果,因为防线被攻破,而以身殉国,即便是能力不足,那也算壮怀激烈,可歌可泣。
  可是,防线都被人家给绕了,还浑然不觉,那就是智商问题了,即使不算草包白痴,那也会遭人诟病,令人耻笑。所以,孙老师和袁县令的这一层失误,较之先前两个败笔就案的更加的惨不忍睹了。
  不过,许多后世大能对“关宁锦防线”可以绕过的这个致命伤,都采取了比较一致的选择性失明,对其他的弊端,比如祸国殃民、自废武功之类的也都闭口不谈,一再强调只要没有被破就是牛B的强悍逻辑,大加吹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