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边境的见闻》
第18节

作者: 我本来叫假行僧
收藏本书TXT下载
  因为经常看车站、机场的宣传,我知道丨炸丨药是绝对的危险品,我很纳闷如此用力的撞击它为啥不爆炸。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才知道TNT丨炸丨药并不像传说的那样危险,这东西只能用丨雷丨管引爆,不要说撞击它没反应,就是拿枪打它也不爆炸。
  看来车站也不必觉得丨炸丨药可怕,
  其实可怕的是在车站里想要引爆丨炸丨药的人,
  最可怕的还是让这个人生成在车站引爆丨炸丨药的原因,
  由此可以看出,丨炸丨药不可怕,还是人最最可怕。
  就像现代文所说:人能建车站、也能拆车站。
  用古语说就麻烦了很多:什么水啦、舟啦,又载舟又拒载的······

  话题扯得有点远了,我们还得回到我们工区。
  待所有的洞里都装满丨炸丨药后,要统一安装上用于引爆的丨雷丨管。
  丨雷丨管分两种:一种是电丨雷丨管、一种是插导火索的丨雷丨管。
  如果用电丨雷丨管引爆,那就要把所有炸点的丨雷丨管引线连接在同一个电闸上。
  启爆时合上电闸,所有的丨雷丨管会同时引爆丨炸丨药,因此电丨雷丨管的好处就是:无论同一次爆破有多少个炸点,听见的爆炸声音只有一次。

  如果用导火索式的丨雷丨管引爆,那就需要炮手计算好每一个炮点导火索的长度。
  这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因为一次爆破同时有很多的炸点,少则十来处、多则二十几处。
  炮手在分别点燃导火索时有先后的时间差,还尽量要做到不同的炸点在相同的时间里爆炸。
  另外所有的导火索点燃后,炮手撤到安全的地带也需要时间,这些因素都需要靠导火索的长短来控制,因此技术含量很高。
  炸点安装好丨炸丨药和丨雷丨管后,外口用黄泥严密的封堵,自此,爆破的准备工作就已经全部完成。
  接下来,见证爆炸的时刻----到了。
  日期:2011-03-06 19:31:55

  在那段时间里,我们搞了许多次的爆破,下面我挑有代表性的为大家介绍两次 。
  有一次爆破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因为那次是爆破下来土方量最多的一次,大约有300立方米。
  当时那一排炮一共有20多处炸点,采用的是电丨雷丨管引爆。
  在某一天的上午,炮手告诉我所有准备工作都已经就绪、可以开始爆破时,我们马上做出了相应的安排,用屁话说就是立即启动了一级反应预案。
  除安排两个警戒人员去截停车辆外,还另外安排了两伙人员等待在安全地点。

  作用是待爆破结束后,他们会快速进入被封闭的路段,清理干净因爆炸而飞到路面上的石块。
  一切就绪后,爆破开始了。
  当远离爆破现场的电闸合上的瞬间,只听得山体的内部传出一声巨大的闷响,
  便看见很大体积的山体向上跳了起来,
  然后是这跳起来的土石在空中做着翻滚、搅拌的动作,

  紧接着一些或大或小的石块被抛起到更高更远的地方,
  待翻滚的山体落下来后,整个的现场升起一大团浓浓的灰尘······
  我勒个去!太壮观了!壮观得有点恐怖。
  那是我迄今为止见过的最震撼的爆炸场面,不亲自在现场你永远无法想象它有多么大的视觉冲击力,这是电影电视中的特技无法比拟的。
  当时我看得都有些害怕,我担心这么大的破坏力会不会损坏我们的建筑物。

  不过还好,炮手的技术挺过硬,他的爆破属于定向的性质,所以除了崩下来大量的土石之外,其它的破坏一点都没有产生。
  等到爆炸现场的尘埃落定之后,炮手要进入现场排查,他要清除掉现场所有的安全隐患。
  首先他要弄清楚是否所有的炸点都已经爆炸,如果有未爆的炸点(俗称哑炮),还需要重新引爆。
  其次他要检查爆炸是否使现场形成了危石,如果有则也要清除,只有这样才可以进行下一次的爆破。
  我为大家介绍的另一次爆破使用的是导火索式的丨雷丨管引爆,这次爆破中的细节让我记忆深刻,这也是我特意介绍本次爆破的原因。
  用电丨雷丨管爆破了几次后,其中一个叫马三的炮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建议再放炮用导火索引爆。
  理由是电丨雷丨管引爆时,无论多少个炸点听到的都是一次爆炸声,从声音上无法判断是否有炸点形成了哑炮。
  每次爆破后寻找炸点很费事,因为那时候炸点都已经被爆破下来的土石掩盖,需要清理掉这些土石才能找得见。

  而用导火索引爆就不同,如果用导火索,炮手在爆炸发生时可以数爆炸的声音所响的次数。
  如果数量和炮点的数量一致,那就说明所有的炸点都已经爆炸,因此就不必费力排查了。
  但用导火索也有弊端,这种引爆方法需要炮手在爆炸现场逐个点燃导火索,然后再撤离到安全地带,这无形中增大了炮手的危险。
  针对此类重大问题,我们工区特别召开了一次意义深刻的谈论会议。
  在某天上午,阳光明媚,鲜花斗艳,我们工区前面的树林里欢声笑语,人头攒动。
  爆破能手马三在李老四王小五的陪同下,不远50多米来到树荫下,同工区领导进行会谈。
  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下兴致勃勃地讨论了是用电丨雷丨管还是用导火索丨雷丨管好使的问题。

  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将要实施爆破的场地。
  期间大家更是积极踊跃的发言,最终双方达成了使用导火索丨雷丨管引爆的决定。
  并表示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一定要克服一切困难,保证放大炮、多放炮、努力争取不放空炮。
  此时,蓝天如洗,万里无云,鸟儿也受到这气氛的感染,唧唧喳喳,树叶也想参与到其中,哗哗乱叫。同时参加讨论的还有:保管员、材料员、伙夫还有打更的~~~~~~~~
  经过三个炮手再次商量后,最终引爆的任务自然落在了技术最好的马三身上。
  根据现场的地形,我们进行了认真的论证,最终确定了马三点燃所有的导火索后,向山上撤离,只有这样最快捷、最安全。
  于是我们在爆炸现场的一侧的山上事先把一根又粗又长的绳子系在树上。
  另一端垂进爆炸现场,届时马三也就要抓着这根绳子爬到山上的安全地带。

  爆破的那天我格外紧张,我叮嘱他一定要注意安全。
  记得那次一共16个炸点,待警戒工作完成后,我给马三发出了信号,于是他就在石墙内若隐若现的点燃导火索。
  过了一阵子后,马三走到了绳子处,这里正对着我站的位置,所以他的动作我看得非常清楚。
  这伙计到这里后不抓绳子,而是站在那里开始拍打身上的灰尘。
  那些动作让我很难理解,我也因此一直记忆犹新:

  他先是站在那拍打衣服的前大襟,
  然后弯着腰用双手拍打裤子,
  直起来后又拍打了胳膊,
  都拍打完了后他抓起绳子不慌不忙的甩甩,
  又扽扽(den四声)系的是否结实,
  然后才拽着绳子爬到了山上、拐到了一边的安全地带。

  我在远处看着这些是即着急又生气,我想你倒是快跑啊,在那磨蹭个啥!
  破工作服有点灰尘根本就无所谓,再说即使拍打干净了一会爬山还是免不了弄脏了不是?
  但我不敢对着他喊,也不敢做手势催他,我怕他看不懂而慌乱,也怕他因此分神。
  不过最终爆破还是顺利的完成了,大家都听到了16次爆炸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