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边境的见闻》
第14节

作者: 我本来叫假行僧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3-01 09:19:56

  中朝边境的见闻——《危险的经历》
  在图们那两年,我与朝鲜军人一共发生了三次有关联、有反应的事情。
  其中有两次事情不但吃了亏,还一度面临了危险。
  只有一次稍稍占了点便宜,让我总算搬回来一点比分,获得了些许的心理平衡。
  1999年夏天,我在珲春的口岸买了一部俄产望远镜,闲暇的时候我就对着朝鲜猎奇一番。

  他们的村落、平民、兵营、士兵以及写在墙上的标语。
  经望远镜放大后更清晰的呈现在我的眼前,满足了我许多的好奇心。
  某一天我又带上它来到那个发现过浮尸的江心岛上去看朝鲜,这里距离朝鲜的江岸近,顶多200米,看得比别处清楚。
  正在这时,江对岸我的右侧,顺着江堤走过来两个荷枪实弹的巡逻兵。
  我发现他们后就用望远镜一直跟踪着他们,他们也由远及近走到了我正对面的江边。
  这时候,其中一个巡逻兵忽然停住脚步,一边向左转身一边把步枪架在肩上。

  等他完全转过身来面对我站稳时,我在望远镜中惊奇的发现,他黑洞洞的枪口已经对准了我的脑袋。
  说实话,当时我的确有些紧张,我现在都记得那时候的生理反应是,体内的血液瞬间就涌上了头部,脸变得很红很热。
  但我绝对没有太害怕,因为我知道两国公约中明确规定:边境两公里的范围内不允许鸣枪放炮。
  另外的原因就是对他们的轻视,我当时觉得中国比朝鲜强大,所以在朝鲜人的概念中,中国人就比他们高贵,因此他们不敢开枪挑衅。
  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当时年轻,正处在所谓的年轻气盛的阶段,其实说白了就是缺少阅历、没有社会经验的傻帽。
  最最关键的是事情发生的太特别、太突然,让我很难做出正确的应急反应。

  即使是现在让我重新面对一次那样的事情,我依然不知道如何处理才算恰当。
  跑肯定不可以,他若想开枪你逃跑的速度绝对没有子弹快,其它的措施我也想不到。
  我当时只是听天由命的站在那里,望远镜也没有拿下来,我用右手把着望远镜继续看他,举起左手做着V形的手势与他对峙。
  大约15到20秒的时间,他的战友把手搭在他的肩膀上轻轻拍了拍。
  接着把手由他肩膀处的枪托滑向枪管,并把枪口压了下去,然后搭上他的肩膀继续巡逻去了。

  我记得他战友当时的动作很小心,他一边做动作一边用语言和举枪者交流,每当我回忆起这个细节,我就确信自己当时的确面临了危险。
  现在想想我那时候真的有些不明智,本来形势就比较危险,我却又挑逗似的做出V形的手势。
  这无异于煽风点火,如果对方被我的手势激怒,或者是碰到一个脾气火爆的家伙,他真就扣动扳机,我岂不是惨了?
  事后我曾经假设过,我要么年纪轻轻的就被他不明不白的枪毙了,如果那样,我不知道自己是算英雄还是算靶子。
  如果侥幸不死落个伤残,我一个蚂蚁一样的小民能找谁说理去?
  打110——110肯定没有能力出警;找外交部——外交部为了中朝友谊可能连一贯的“强烈抗议”和“严正声明”都不会有了。

  我因此在今天把那次的行为定性为缺心眼的行为。
  不过若是摆在桌面上用“八股文”的格调来讲述,我的这种个人英雄主义加盲目主义的行为也是有闪光点的。
  请 注意,阅读下面的文字你要庄重并充满激情:
  “他虽然是一名普通公民,但面对着朝鲜军人黑洞洞的枪口时,他丝毫没有退缩。
  此时此刻,他想起了毛泽东思想、想起了邓小平理论、想起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想起了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
  他想起了 彭德怀、林彪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想起了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等豪迈的战斗英雄。
  于是他毅然决然的举起了左手、竖起了V形的手势。
  他用他勇敢的行为捍卫了中国公民的伟大尊严、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他在无人知道的领域和地点,为祖国、为人民争得了荣誉······”
  下面请看我自己当评论员的文章(读这些就不要亢奋了):
  朝鲜这个国家怪异,他们对“二哥”心存戒备,他们的军人也是在这样怪异思想的指导下执行任务。

  也许我们施工队开进这里后就已经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他们搞不懂我们这一大群人对着他们修建的是铁路设施还是军事设施。
  我经常拿着望远镜向朝鲜境内观望的行为更是引起了他们的警惕和反感。
  在朝鲜人的意识里,拿望远镜的人不是战斗指挥员也是特工。
  另外我们有些时候对着他们不礼貌的指指点点,甚至有些人还放肆的对着他们大喊大叫过。
  也许他们也发现了中国人对他们的鄙视,所以当我近距离并且长时间用望远镜盯着他时,终于把他激怒了,因此他瞄准了我。

  也许他本来就没打算开枪,目的只是吓吓我而已。
  日期:2011-03-02 07:58:25
  第二次的遭遇是实实在在的危险,相对于上次的经历来讲这次没有任何猜测的成分。
  这一次我和朋友渡江到了朝鲜的一侧,差一点被他们的边防兵俘虏。
  介绍这次经历首先要从游泳说起。

  夏天天气热,温度高的时候我们喜欢到图们江里游泳。
  其实图们江流过石岘造纸厂的排污口之后就已经不再适合游泳了,自那开始江水被污染得很严重。
  整个江水中混杂着指甲大小的絮状物。
  这东西的比重和江水完全相同,因此它既不沉入水底也不飘在水面。
  它像造型奇特的水分子一样被江水均匀的融合了。

  最恰当的比喻就是看这样的江水就好像看下大雪时的天空。
  江水虽然不干净,但我们却有强烈的下去游泳的欲望。
  看见江边总有人钓鱼,我们给自己找到了支持:鱼还能活在水里,并且当地人钓鱼的目的是回家自己吃而不是卖给别人,由此说明江水还不是太脏。
  另外吉林某些地方流传着这样的俗话:“走过南、闯过北、鸭绿江边踩过水”。
  这句话多用于调侃,意思主要是表白自己走过的地方多、阅历广。

  如果把它的意思引申下去,则我们整天在图们江边的外乡人,如果不下去踩踩水就离开,那日后会觉得很遗憾。
  于是乎我们坚定了一个信念:“游自己的泳、让江水脏去吧,”只是每次游泳之后都立即回工区用山泉水冲洗。
  日子久了我就有了一些新的发现,我发现中国这边的江岸每天都有许多人钓鱼,而朝鲜那侧几乎没有(我只看见过一次有一个朝鲜的中年人用长树枝做鱼竿在江边钓鱼)。
  朝鲜那侧一些灰鹤之类的大水鸟经常在江边觅食却很少飞到中国这边来。
  我还听某一个钓鱼的人说朝鲜那边江里的鱼比中国这边的大、数量也多。

  这些情况又引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我的心里逐渐生出了过去看个究竟的想法,唯一顾虑的是这样做是不是算偷越国境。
  有了渡江的想法后我就有意的做了一些调查,首先我要搞清楚中朝两国的分界线到底指哪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