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茧》
第33节

作者: 橙黄茧香
收藏本书TXT下载

  笔架山与云雾山、神灵山不同,它主峰为巨大裸露的黄、褐色花岗岩岩体,在其岩体缝隙处,扎生有松、杉、柏、藤等树植,山中石林交错,石叠石,石堆石,石落石,石生树等奇景,笔笔皆是,且较难攀爬,特别是笔架山山顶,顶峰为尖锥状,更是登达不易,组长站在山脚下向黄鱼头问起石岗村方位,黄鱼头忙介绍说,要去石岗村,顺从笔架山南峰南侧登攀,上到半山,再抄山间小道折向西北而行,走出两个时辰,便可到抵石岗村。

  教授听完黄鱼头介绍,望了望组长,组长会意点头,教授这才向黄鱼头说道:“今天,我们想重点探查一下笔架山主峰背面那道沼泽峡谷,不用登顶,希望尽量沿着峡谷多走多看,待考察完成看时间后,再安排走访石岗村事宜,你看可行?”
  鱼头听后,响声回答:“一切按工作组要求安排,如果这样,我们要从南峰的北侧攀登,先上到中峰与南峰之间的沟谷平台,再由平台折转峰背连道,连道尽头有一向西岔口,走岔口上西壁栈道,顺栈道向西而行,栈道不长,走完栈道,就能降到峡谷底部沼泽边沿,但那栈道斜陡狭窄,很是危险,下行需十分小心,行进之时,你们一定需按我要求紧跟随行,半分大意不得。”
  我们三人互相环视,点头确认。
  黄鱼头虽然年纪轻,做起事来特别细心,上山时,他要我们必须严格按照他的攀登踏痕上行,其落脚每块岩石,均反复用力踩试几次,生怕我们走过不稳,脱落引发危险,从山脚到沟谷平台这段上行山路,几乎是沿65度角倾斜向上,我们这才体会到鱼头的殚虑苦心,四肢并用,小心翼翼向上艰难攀爬,岩石粗糙坚硬,极易蹭刮伤到皮肤,这段上行两百多米,我们花费用了一个半时辰,当到达沟谷平台时,我们仨已累得汗流浃背有些颤巍,这应是我们攀登三道山最苦最累的一段行程,组长、教授双手磨破,而我额头也擦伤一块。

  沟谷平台正处两峰之间垭口,气流对穿,风速极大,我们顶风向左转绕入连道,一入连道风势骤减,众人这才歇步停息,教授突然一声低呼,向连道边沿跑去,我们为呼声诧异,组长领头紧随而后。
  并排立于连道边,纵目远眺,远方景像立时将我们深深吸引,笔架山主峰背面,左右侧峰相峙遥对,向着西北绵延舒展,构成一处纵深巨大的峡谷。峡谷内湿地套嵌、沼泽连片,全为水泽秘境,其间遍生芦竹、海竽、野生稻、芦苇、水蕨等水植,黄绿相间、枯荣相生,别然一番韵味。
  教授刚才那“啊”的一声,是为忽见眼前景像,已然印证他之前关于此处曾有湖泊的猜测与推论。

  日期:2021-11-07 20:40:47
  教授回过神来,忙翻开挎包,掏出笔纸与一把透明直尺,对着远方反复比画、快速写算起来,我们仨人问过教授,因难插手帮忙,便各自就地休整。
  连道长三里有余,我在南端远眺峡谷,见它水泽连天,清疏斑斓,宛若从末染沾人世烟尘的秘幽仙境,只觉心中涤荡空静清明,沿连道向北寻看而去。
  走出不远抬头仰望,便见笔架山中峰南侧险奇近前,它高耸巍峨,山上岩缝石隙之间,遍生无数奇松怪柏,张牙舞爪,争险斗奇,姿态万千,让人由然心生谦敬,感生命之坚韧,叹天地之神奇。

  这时,我隐约望见高处岩壁刻有一处石纹,由于距离高远极难辩清,我忙撤身后退十来步,再抬头仰望,果见那岩壁之上有一两米见方的石刻,石刻之像为一椭圆形图纹,图纹中间全是杂乱印痕,不知何意,我心中奇怪,想识出个所以,聚精凝神用力盯看,突然,头晕目眩起来,人不由趔趄下,忙移开视线蹲下身来,过了好一会,随着呼吸加深,胸口烦恶散去,人才慢慢平复过来。
  “这是怎么回事,是低血糖吗?最近一连三次如此,不……不太对……,上次在黄茧宗祠后殿石壁,瞧见蚕茧石刻时也是如此,今天上笔架山,在连道上望见的这岩壁石刻图纹,正是那蚕茧放大数倍模样,而我再次晕眩,是否因这蚕茧图纹而起呢?”我暗自寻思,心中惊疑涟涟。
  这里为何有如此巨大的蚕茧岩刻呢?我甚是不解,忙呼鱼头而来说明事因,鱼头到后,抬头瞅见岩刻图纹,并不惊奇,热心解说道:“此为古时三道山先祖所刻,据传,明朝中期,三道山生有一种金银环蚕,它吐丝结茧明黄奇香极其珍贵,深受先人们喜爱,但后来不知为何,蚕茧突然消失不再,人们无从找寻,先祖便在这笔架山裸露岩壁上,刻留蚕茧图纹,一是企盼拜求,二是给山灵神仙所看,望神仙显灵施福人愿,据传这岩刻图纹有多处,分别刻于笔架山三峰之中,因要给神仙所看,凡人不会全见,如你们下次再登神灵山,到达峰顶,可向此寻看,试上一试。”

  听鱼头讲完,抬头瞟望那蚕茧岩刻,只觉它便是这三道山美丽传说之印章,旷味古然,朴意通幽,自己刚才种种猜忌,随之消散,忙拿出手机,对那个岩刻图纹连拍数张。
  教授测量用了半个多时辰,忙完有些兴奋,他也不对我们解说,只顾收拾,催促鱼头赶紧带路下往峡谷,组长示意鱼头前行带路,一把取过教授挎包,背上自身。
  连道尽头,折转西岔口,众人眼前出现一条宽不到一米的岩壁栈道,见之让人心惊。栈道狭窄让人畏惧不说,它倾斜直下,极为陡峭,目望不见头,据鱼头介绍,是困为这条西壁栈道全长仅有四百三十多米,而其高降达两百米,故其以五十多度斜率向下。
  上栈道前,鱼头停步指说:“这西壁栈道,是先祖手凿而成,由此可下行峡谷底部,栈道狭窄斜陡,大家要十分注意,下行时,尽量背贴山壁,眼看脚下,侧身稳步慢行。”我们此时全然不敢大意,嗯、嗯应允。
  我更有些腿脚发软心跳加速,打望组长、教授,只见他俩面色严峻,正紧扎衣物,此时,鱼头收缴了全部背包,背负于他一人身上,我们没再推却,组长又掏出纸巾分与我们,提醒将各自手掌与木拐把手擦净,以免拄地失滑,完后,又特意将教授眼镜摘下,为他轻轻擦拭干净,教授花发微颤,戴上眼镜,轻轻拍了下组长肩头,这片刻影像突然嵌入我的心间,让我念生出一丝感动,我用力收了收发福的肚楠,将皮带拉紧一个扣眼系住,安全起见,组长安排教授走在鱼头身后与他的身前,我则在最后压尾。

  一上栈道,众人行动全被鱼头压慢下来,我心跳开始加速,后背紧贴岩壁,木拐前撑侧身挪步,尽管我们走得非常慢,仍有好几次,山风劲急,栈道狭窄斜陡,人立不稳,只能蹲坐于地,手脚并用挪移身体,就这样,走走停停,蹲跪匍匐,我忽然想到三位在此牺牲的上届扶贫工作组组员,一时只觉前路漫险,惧恐有些悔不该来,然转念教授花发颠颤影像浮现,又让我自愧不已,正是这一路崎岖,一路坎坷,在这绝壁栈道险难之境,我心有所依,意之更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