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应该被误解:风云岳飞》
第12节

作者: 游摆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现在金人势大,朝廷决定暂避其锋,以以保宗庙社稷,多亏祖宗在天之灵,得以与金人议和,今特将太原、河间、中山三镇交与金人暂为保管,三镇军民奉诏行事,钦此!”
  半跪在旁的王禀听到割地投降这样很伤感情的字眼,立即跳了起来,拔剑顶着路允迪的脖子吼道:
  “保国爱民是皇上的职责所在,爱国守义是人民的基本道德;现在并州军民以国家民族为重,浴血奋战,拼死守城,宁愿为保国流尽最后一滴血也不愿为亡国流泪,朝廷却如此无情无义,弃我等而不顾,还有什么颜面面对天下臣民!这伤透了我们将士的心,我们认为这份圣旨无效,誓与太原共存亡!”

  城上的军民被王禀一番慷慨激昂的话激荡得热血沸腾血脉贲张,紧紧握住钢刀铁枪,振臂高呼:我们愿追随王总管与张知府,誓死守卫太原!人在城在,城亡人亡!对路允迪由怒视转为漠视。
  张孝存怒斥路允迪道:作为国家的臣民,百姓的父母,不思忠君报国,为国捐躯,却怂恿皇上卖国投降,你还有和面目面对列祖列宗!”
  路允迪此刻羞愧难当直打哆嗦,他害怕太原军民会把他剁成八块扔下城去喂狗泄恨;因为此前他以问说聂昌因为前去宣谕而被磁州人民挖掉双眼大卸八块,死得惨不忍睹,还被世人唾弃,遗臭万年。
  “回去告诉皇帝,我们决不投降!”
  “我们决不投降!”
  路允迪听到“回去”二字不仅喜从中来,赶紧坐着篮子,忐忑不安地抵达地面,一溜烟的走了。
  太原军民居然抗旨不遵!简直是反了!粘罕勃然大怒,派遣重兵,重围太原。
  太原守军抱着必死的决心,浴血奋战,多次打退金军的猛攻。

  有种你给我下来!我们决一死战!粘罕怒吼道。
  有本事你给我上来,我请你喝茶。太原军民回敬道。
  粘罕气急败坏,又拿他没办法。
  双方僵持许久,谁也占不了便宜。
  而后,粘罕因粮草不济人困马乏,武器匮乏,又缺少大型攻城装备,一时拿不下太原城;只好留银术可与完颜娄室继续围城,自己则率主力回云中度假疗伤去了。
  日期:2011-06-30 18:31:08
  第一章、东京保卫战
  第四节、太太原悲歌—救援(3)

  三镇军民拒不投降誓死抗争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汴京城,东京爱国军民强烈要求朝廷罢黜主和派,并出兵救援,收复三镇,一雪国耻。一时间大街小巷街口菜市议论纷纷。
  朝堂之上也掀起了一阵激烈的讨论,核心议题是要不要罢黜主和派大臣,出兵三镇。
  要。主战派说。
  不要。主和派说。
  我们天朝上国,泱泱大邦,地广万里,物阜民丰,少了三座贫瘠小镇又会怎么样?主和派叫道。
  三镇是河东之本,天下形胜之地,进可攻退可守,是抵御北方蛮族的前沿阵地,是京师的护翼,国家的屏障,更是祖宗陵寝所在,怎么能够轻易丢弃!主战派力争道。
  钦宗双眉紧锁,沉默不语。

  人无信不立,既然签订了和约就应信守承诺,何况我尚礼重信的泱泱上邦,自然用不着跟一个裹着兽皮盖着树叶的蛮夷之国计较一鳞一角之地。主和派永远都是那么理直气壮恬不知耻。
  三镇失则河东河北必然不保,河东河北失则京师必然不保。三镇失守,金人必定举兵南犯,到时候我们拿什么去抵御胡虏!既然国家都保不住了,人民都要遭到屠戮了,还有谁跟你讲什么仁义道德!再者,这次金兵南犯,考虑到了双方曾订立“海上之盟”吗?主战派力请钦宗出兵援救。
  好,你们一再声言要出兵三镇,可是你们想过没,我们长途增援,人困马乏,金人以逸待劳,我们定无胜算,不仅浪费许多钱粮,还给了金人再次南下的借口,到时候怎么办啊!陛下!请下旨有再敢言援兵三镇者斩!陛下!主和派声嘶力竭,极力反对出兵三镇。
  陛下!三镇乃国之屏障,祖宗陵寝所在,不能丢啊!李邦彦之流平日里贪账枉法瞒上欺下;一旦社稷有难又畏首畏尾贪生怕死,无父无君,堪比六贼,请陛下圣裁!主战派恨不能生吞活剥了这些畜生。
  钦宗虽然不怎么聪明精干,但毕竟不是弱智,自己的祖坟还在那里,可不能让金人给掘了,不然何以面对泉下之人。这次京城被围,要是没有李纲种师道等人,自己恐怕早已被金人扔到松花江喂鱼去了。

  他决定出兵三镇,保护祖坟。
  三月十六日,钦宗下诏,罢免了主和叫声最大的李邦彦、郑望之李邺等人;加封赏赐死守三镇的官长,以激励军民守土的决心;派种师道、姚古、种师中往援三镇,保塞陵寝所在,誓当固守。
  宋朝政府军第一次援救太原的军事行动就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开始了。
  日期:2011-06-30 18:40:29
  第一章、东京保卫战
  第四节、太原悲歌—救援(4)

  问:这次救援太原的军事行动的总指挥是谁?
  问:是时任河北、河东路制置副使的老将种师中,还是担任河东路制置使同为名将的老将姚古,还是年轻少壮救父心切的河东访察使张灏?
  答:都不是。
  答:这次救援行动的最高军事指挥是遥坐深宫指手画脚的老板宋钦宗。种师中、姚古以及年轻人张灏都直接受躲在家里的宋钦宗的遥控,彼此仅仅是友军关系。
  说起姚古,大家应该并不陌生——姚平仲的叔父兼养父,是一位货真价实的姚氏名将。姚古兄弟在与西夏的长期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把满头青丝熬成了一顶白发,在他成为名将的同时也成了一员老将。救援太原的诏书颁布不久之后,姚古遂率军收复了隆德府和威胜军,打响了军事救援的第一枪。

  又过了很久,大概过了两个月,也就是这一年的五月,宋廷终于正式出兵援救太原。
  这次救援行动的作战方针是:大将种师中率秦凤军西出真定井陉,另外两员大将姚古、张灏分别从隆德府和汾州进发,三军互成掎角之势,团结合作,共解太原之围。
  打虎亲兄弟,种师道的弟弟种师中是名声显赫名将屡出的种家又一名将,这两兄弟一辈子奋战在西北战场上,保卫着在边患的问题上喘息不定处处挨打的宋朝。成语“老成持重”一词即源于当时百姓对老将种师中的评价。
  在此前,老成持重经验丰富的种师中建议乘粘翰攻抵泽州之际,出其不意,从邢、相出上党,从侧后袭击,打金军一个措手不及,乘机解太原之围。结果很明显,朝廷不同意,种师中也就无权调兵,只能等待朝廷的军事命令。
  这次,宋廷派给种师中的军事任务是从真定井陉西进至平定军,与驻扎在隆德府的姚古部、汾州的张灏部互为声援,共同进退。
  种师中在接到朝廷诏令后,马上进军平定军,多年的战争生涯把他磨练得非常小心谨慎,不敢草率出击。
  他命令驻扎在平定军的一支地方部队负责侦查榆次、寿阳一带的敌情,为他作出正确的战略部署提供可靠的依据。

  很快,平定军地方部队季团练派出了一支一百余人的精锐骑兵小分队,由一个壮实矫健身材魁梧又足智多谋的小伙子带领,悄悄摸至寿阳、榆次一带去做硬探,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侦察兵。
  这伙侦察兵之所以被称为硬探是因为他们都是一些英勇敢战身手敏捷之士,每次遇上在路上打猎走马的小股敌军,他们往往是猛冲一阵,把遭遇上的敌人消灭干净,再悄悄地往寿阳榆次一带摸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