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天道》
第38节

作者: 大热贸易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0-03-03 17:38:48
  第三十一章 存一从军遇点化  文英用计反成拙
  后晋天福年间,秦、成、阶、凤诸州,多有旷地,朝廷令人户取便开耕,免五年差税。凤州一家吴姓浮户,逢朝廷劝课农桑之机,假牛犁,建庐舍,垦荒二顷。天福二年,得一子,取名吴甲。
  吴甲垂髫之年,便随父母一同耕种,以稼穑为乐,与山水为邻,终日逍遥自得。后周显德年间,后蜀破凤州,遂以用度不足为由,始铸铁钱,榷境内铁器,终至无器具耕作,民不聊生。吴氏夫妇,不堪其扰,忧心忡忡,一病不起,待后周复夺凤州之际,又受战乱惊吓,便撒手人寰,只剩吴甲一人独留人间,时年不过束发。
  五代十国,战乱四起,饿殍遍地,然穷富不在财物,在人性。人性富者,随三餐不济,尚能施一粥一饭,人性贫者,纵良田千顷,不舍一锱一铢。凤州百姓多为质朴、忠直之人,邻里对吴甲多有照顾,更有人见吴甲孤苦,欲将女儿许配于他,收他做个养老女婿,就在此时,吴甲听闻周世宗征发宋、亳、徐、宿、许、蔡、陈数州丁壮攻打南唐寿州,便推辞了婚事,并将家中田产赠与邻人,只身一人前去参军报效。

  行至寿州正是腊月,吴甲便投在李谷麾下,随李谷大军攻打寿州。吴甲凭借膂力、胆识过人,且身形机敏,次年便升为斥候。寿州之战,为时两年,虽为敌对,但后周将士无不佩服南唐守将刘仁赡忠勇仁义,吴甲更是每每听闻军营之中私下议论刘仁赡,都多加留意,再观南唐守城军士,虽粮尽,但不失井然,必是刘仁赡治兵有方,久而久之,心中不免生了钦佩之情。
  显德四年,一日吴甲得令,与几名斥候换上南唐军士装束,护送一名郎中趁夜色入城。于是众人趁夜色混入南唐押运粮草援军队伍,一同入得城内。
  待到城中,那郎中便换去身上戎装,由城中内应带至刘仁赡府。原来刘仁赡欲亲率部下将士出城与后周决一死战,齐王李景达不允,刘仁赡因此忧愤成疾,现在正于府中休养。至亥时,那郎中已然出得刘仁赡府,吴甲等人便与那郎中汇合,混在齐王李景达的一支人马当中,出了城去。两月后,传闻刘仁赡已卧床不省,城中监军使周廷构、营田副使孙羽假刘仁赡之名降了后周,自此寿州陷落。
  吴甲细细回想此事,心中便猜出那日那入城的郎中,定是幕后谋害刘仁赡之人,凭着平素对刘仁赡仰慕之情,心中顿生愤懑,于是暗想,“若是寻得那郎中,定要替刘将军报仇才是。”
  事有凑巧,几日后,吴甲果然在军中见到那郎中,暗中查明郎中所住营帐,入夜之后,吴甲便混入营中,直奔营帐而去。
  吴甲潜入营帐之时,郎中正在掌灯读书,听到帐外有动静,便放下手中书本。见吴甲进来,也不惊慌,只是微微一笑,问道:“阁下可是为得刘仁赡将军之事而来?”

  吴甲听郎中这样一说,不免心中一惊,顿时呆立在那里。郎中见状,连忙起身走到吴甲近前,“果然被我料中,既然来了,便请坐吧。”吴甲见这郎中似是早知他要前来,便就顺着郎中之意席榻而坐,只听郎中问道:“敢问这位军校姓甚名谁?哪里的人士?”
  吴甲答道:“小人姓吴,单名甲字,乃是凤州人士。”
  “家中双亲可是因战乱之故,遭遇不测。”
  吴甲更觉诧异:“先生怎知?”
  那郎中笑而不答,继续说道:“心中仰慕刘仁赡将军已久了吧?”
  吴甲看看四下无人,低声回道:“刘将军武勇,哪个心中不服。”
  郎中摇了摇头,“刘将军之武勇,莫说是尔等,世宗破城之日也颇为嘉许,赐以玉带御马,拜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天平军节度使。此番忠义,日后定为世人所颂,但不知凭此一番忠勇,便可令阁下冒死前来行刺于我?”
  郎中有此一问,吴甲心中并无准备,一时语塞,踌躇半晌不知如何作答。
  郎中又摇了摇头:“阁下可知,凡世人,多以衣冠用度为先,而藏自性于后。”

  吴甲不解其意,问道:“先生此话小人听不明白。”
  “阁下腰间所配可是兵刃?”
  “正是。”
  “既然父母双亲亡于战乱,阁下为何又一身戎装?如同与弑杀双亲仇人为伍,阁下可曾仔细想过此事。”

  吴甲忽觉此话颇为有理,脸上一阵潮热,便不说话了。只听郎中轻叹一声:“若是手中有件兵刃,便觉得我命由我,可与这世道厮杀一番。”说罢从背后抽出一把防身的短刀,明晃晃犹如铜镜一般,往案上一放,说道:“阁下看这刀身上有什么?”
  吴甲探头看去,只见灯火之下,映出了自己的身影。
  “正如阁下所见,你便是这刀,这刀也是你,若此时这刀不在了,你可还是你?今日之阁下,是军中一斥候,明日若是解甲归田,可还是凤州那吴家大郎吗?所以今日来行刺助教的,是吴家大郎还是大周军中的斥候呢?”
  吴甲听了这一番话,似是有所悟,起身看了看身上所批札甲,心中豁然开朗,原来自己对刘仁赡将军发心,不过只是仰慕征战沙场多年之后的自己罢了。自己何曾想过到底此生如何为人,只是以他人为鉴,从未有过自性。想罢撩甲跪倒在地:“还请先生多加指点!”
  此时郎中起身来到吴甲身前,用手掐了一个剑诀,在吴甲额头上一点,口称:“福生无量天尊,今日果然得一有缘人,贫道已与你家主帅言明,定于此军营之中带走一人,想必就是阁下了。”吴甲方知此人是一名道士,于是问道:“敢问道长高姓大名?”

  “不敢不敢,贫道司马皓,恩师赐名苗昌裔。”
  两日后,吴甲便随司马皓一同离开周营,从此拜在施肩吾门下,赐名施存一,施肩吾授其金丹大药之法,并尽受武艺于施存一,只是施存一天资不在术数,故此未得传授。
  显德六年,后周世宗柴荣驾崩,恭帝柴宗训继位,时年七岁。赵匡胤此时任殿前都点检兼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显德七年正月,镇州、定州诈称北汉与辽国联手攻打后周,朝廷命赵匡胤率兵北上御敌,军队行至陈桥驿,赵匡胤被众人黄袍加身,拥其为帝。赵匡胤陈桥兵变还京,改国号为宋,改显德七年为建隆元年。
  建隆二年,施存一学艺七年,小有所成。一日,施肩吾将司马皓、施存一二人唤到近前,授意二人下山前去寻找大师兄李文英,此时李文英应当正在后蜀。施存一上山七年,全然不知还有一位大师兄,待领命下山之时,便问司马皓道:“师兄,这大师兄是何许人也?为何我上山七年,却从未谋面。”

  司马皓远远望了望山下景色,缓缓说道:“存一可曾记得当年寿州之战,齐王李景达不允刘仁赡出兵之事,便是师兄李文英游说所致。只为得能免城中百姓刀兵之苦,却致紫金山之役南唐被俘、战死及降者四万余,此事对师兄颇为触动。后艺祖立国,师兄便再无音信。师傅本不欲责罚师兄,此番命你我前去,皆因师傅已定好传度之期。”
  “我才拜在师傅门下七年,也能受这传度吗?”施存一听闻传度,自是又惊又喜。
  “修真之人,对于传授弟子秘道,至为慎重,以妄传妄泄为戒。需观多年品行,然后传予度世之法。像师弟这般拜在师傅门下便授金丹大药之事,也是首开先河,定是你与师傅有些凑巧的机缘,我参不透罢了。故此次传度,自是有师弟在列,只不过师弟乃是批戴传度。”
  “两位师兄可是度箓传度?”

  司马皓并未回答,仰头观望了一下,说道:“天色不早了,你我二人还是速速下山去吧。”
  《华阳国志》中有新都县,县内有金堂山,水通于巴。《水经注》中作金台山。上连三学,下极峡口。层峦叠嶂,翠黛参天,为沱江之锁钥。实西川之保障。仰视俯睇,心目震惊,明一统志。李文英经寿州之战,白白葬送四万生灵,心中百感交集,只觉似有不可名状之物梗在咽喉,却又不知如何排解。寿州陷落之日,李文英已然身心俱疲,罢了留在后周的打算,只身一人一路西行,行至后蜀金堂境内,见得金堂山,心中一动,大声恸哭起来,哭过一阵,顿觉豁然开朗,便知机缘在此,于是结庐垦荒,定居下来。

  后蜀疆域甚广,在境内寻一人并非易事,期间又逢宋军伐蜀,全师雄建“兴国军”,司马皓、施存一二人辗转寻了一年有余才至成都西北,便听闻附近百姓经常去一处“神医”家中寻病问药,司马皓当即想到此人莫不是师兄李文英,便请了一位农夫带着他二人直奔“神医”所住茅庐而去。
  待到了茅庐近前,正见到几名蜀军将一人围在中间,只听那人说道:“诸位军爷莫要为难于我,现下这孩童危在旦夕,此时若前去救治你家将军,恐这孩童性命不保,生死有命,各凭机缘,需先医得此孩童,在下方可随诸位前去。”
  听声音,此人正是李文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