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天道》
第4节

作者: 大热贸易
收藏本书TXT下载
  似老者这般的高手,虽未曾见过这样的招式,但老者反应奇快,将大枪收在胸前划了个圆,挂开来势,谁知这只是个虚招,枪杆磕中刀纂的一瞬,施存一借力反手向上一扬,刀刃由下向上直劈老者右臂,老者见势不好,只得撒开右手,急忙侧身闪过,但觉得后脖颈被人用手擒住,向后一拽,只听耳边传来施存一个“倒!”字,老者便仰面朝天摔在了地上。
  而施存一则用右手掐了一个剑指,轻轻在老者额头点了一下,便收起了架势。
  旁边三个徒弟见状正欲上前相救,却被老者喝住。只见老者缓缓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一躬到地,“感谢道长点化。”

  施存一回了个礼,“阁下现在可以据实相告了吧。”
  原来这老者名为李熙潸,擅使一杆双钩枪,年轻时遍访名师,自创“蚺腾枪”,号称百式,招数如灵蛇一般变化无常,闯荡江湖数十载已无敌手,故此得了个诨号“银蚺仙”。
  “银蚺仙”李熙潸娶“藏刀门”门主之女常钰为妻,生有一儿一女,因老门主膝下无子,则传了藏刀门门主之位与他。
  李熙潸门下只收入室弟子十人,江湖称“十虬众”。其余门人则依旧习练藏刀门刀法。
  李熙潸有一好友徐百祥,岭南人,此人十年寒窗,饱读书史,颇具才学,但时乖命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试不中,每每与李熙潸坐而论道,针砭时弊,见解非凡,常言天道伦常无非是朝廷愚民之说,人众胜天,历朝历代更迭罔替,哪一个不是事在人为。这番言论,李熙潸听久了自然也有了一番改天换命的憧憬,再不想做这绿林草莽。便择了个吉日,在藏刀门之内开了一个大会,要拥立徐百祥为门主,建立“参天众”,门人当时立即分为两派,常钰和其子李丞教为首的一干人等则留守藏刀门,而李熙潸则带着女儿李墨耘及其余门人追随徐百祥而去。

  后徐百祥得知司天监少监颇通天意,便起了将司马皓绑至参天众、一窥天机的念头,而第一次被射杀之人,正是李熙潸门下十蚺众之一。也是他自持武功甚高,没有听从徐百祥的安排白天动手。

  这一次是趁司马皓府中无人,使了一个调虎离山之计,才将施存一纂到此处。
  施存一听罢,知道司马皓即便遇伏,也不会招致不测,于是心下暗想,前番与这参天众偶然相遇,便救了司马皓,此番不妨随李熙潸一起一睹这徐百祥和参天众的真容,于是说道:“那小道便随阁下去见见那徐门主可好?”
  李熙潸自知施存一的来去也由不得自己,便只好顺水推舟:“那道长随我们去便是。”
  日期:2020-01-21 21:33:22
  第五章 陈词国公明大义 殳婳出世遇冯岚
  李文英当日只言片语向两位师弟表明立场,鲁国公曾公亮见二人会面只用了少顷,便已猜中几分其中玄机。
  待司马皓、施存一走后,便叫了李文英来至书房密谈。李文英也知道此时瞒不过鲁国公,便将二人与自己的关系全盘告知,并明言藏身于国公府内是并非洞悉司马皓入仕之事,此番早作筹谋,匡扶天意,实乃机缘所至。
  鲁国公知道李文英乃是华阳真人的高徒,自觉十年来对此人多有怠慢,便躬身一揖,“老夫蒙聩,竟然不识道长,还望道长莫要怪罪。”
  李文英连忙搀扶,“国公休要折煞了小人,小人未受度牒,不敢称道。国公乃辅政之臣,高风亮节,多次力挽狂澜于朝纲不振之时,方才有了如今天下的太平盛世,小人多年来未曾表明身份,也是希望此事不要昭然于世。”
  “先生心意,老夫自然明白,只是仍有一事尚不甚明了,望先生解惑。”

  “国公说的可是司马皓所讲历法之事?”
  “正是!”
  李文英并未立刻作答,而是透过窗子望向庭院之中满院的萧瑟,目光虽停在亭台楼榭之间,眼前却彷佛出现一片田园,不禁轻叹了一声,说道:“自伏羲建五气,立五常,定五行有甲历五运,千百年来,黎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冬至阳升,震出万物,夏长秋收,周而复始,无不依历。世人皆知此为天时。唐建中年间,民喜符天历,而朝廷不允,贬为‘小历’,而符天历在艺祖开国之时,仍在民间使用。天下之人,无不依历而动,一人动,力微,万人动,则可拔山填海,世人皆动,则有扭转乾坤之力。而司马皓所言之人卫朴,他日必将依天意撰‘奉元历’,官家之后再有三帝,朝纲不振,其始肇于熙宁变法。故有此历,则变法盛,朝纲颓,司马皓正是要阻新历,废变法,保大宋江山国祚绵长!”

  鲁国公听了李文英这番话,沉思良久,目光也随着李文英望向窗外,徐徐说道:“官家育有一十四子,长子佾至十四子偲,不知哪位可登大宝?纵然官家子嗣绵延,纵观古今,也无永世之朝,果然如先生所说,那司马皓阻挠新历如若不成,岂不是要对皇子动手了?”
  “国公所虑之事不无道理,当真如此,那必然针对十一子佶。”
  “佶日后为储君?”
  “兄终弟及,六子煦日后为君,佶承煦之大统。”
  “老夫了然,”鲁国公整了整衣冠对李文英深施一礼,“今日先生对老夫知无不言,泄露了如此之多的天机,恐是有事相托,先生不妨明言,老夫定会鼎力相助。”
  李文英连忙回了一礼,“那就有劳国公了。”
  二人商议一番,随后鲁国公亲手写了一封书信派人送至枢密院副使冯京府上。
  冯京虽为三元及第,但自王安石为政,试行新法之后,冯京便上疏万言,论其更张失当,遂被王安石指为邪说,欲予罢黜,但神宗认为冯京可用,反而任命冯京为枢密副使。

  这一日冯京正在府中处理公事,院公呈上鲁国公送来的一封书信,冯京打开书信看了一阵,不禁愕然,随即传了手下武功最好的项祖、王盛、薛伏三人前来,命他们带领兵丁即刻赶往司天监少卿司马皓府邸,替换开封府值守的差人,护住司马皓的周全。
  待三人离去之后,冯京马上命人备好了车马,带着一个贴身的随从,匆匆离开了府邸,向开封城内一处所在而去。
  东京汴梁东北二十里,有一处村落,名为大雁滩,村中有二三十户人家,其中一大半都是以种植寿客为业,其中又以玉铃、大金铃两个品种最为闻名,而这村中种植这两种寿客最好的,就是一位名叫殳有山的老汉。殳老汉年过五旬,老伴几年前已经病逝,膝下无子,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殳羽已经出嫁,身边只有小女儿殳婳帮忙一同打理家中的十几亩寿客。
  殳老汉视自己的小女儿为掌上明珠,从小便请了先生教她识文断字,到了十四岁那年,一位游方的尼姑来到大雁滩,见到殳婳骨骼精奇,便要收她为徒,传她武功,怎奈殳老汉舍不得闺女,死活不允,尼姑万般无奈之下,只得留在大雁滩,在附近山下的一处土地庵安身,专门传授殳婳武艺。
  殳老汉为报答尼姑的授艺之恩,自己出钱重修了寺院,再加上这位尼姑还会一手正骨、推拿、点穴的功夫,几年的光景,这个土地庵有位神尼演明师太的消息就传遍了十里八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