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天道》
第2节

作者: 大热贸易
收藏本书TXT下载
  施存一面色突然一沉,双手握了一个子午诀:“福生无量天尊,师兄难道还猜不出,今日毙命的几个江湖人士,委实不知来历,只道是来虏走师兄的。”
  “莫非是师傅要虏我回去?”
  “不知师傅作何打算,从未与我提及此事。此番我能偷下山来相助于你,皆因师傅此时未在洞府之中。”
  “若非师傅,还会有何人?”说罢司马皓掐指一算,大局伏吟,眉头更是紧锁不舒。
  “恐是师兄你泄露天机在先,有违天意,才有人作此打算的。”

  司马皓仰天长叹一声:“乾德年间,师傅命我下山辅佐朝纲,此乃顺应天意,匡扶社稷,如今社稷将倾之时,我再入仕为官,怎么反倒成了有违天意呢。”
  “师兄莫要惆怅,当年伯阳父夜观乾象,妖星隐伏于紫微之垣,恐国家更有他变,告于宣王,尹吉甫是如何作答的?”
  “天定胜人,人定亦胜天。诸君但言天道而废人事,置三公六卿于何地乎?”
  “正是如此,我等修真多年,修性为知天机,修命为假天年,细细想来,均是‘人事’,此番借这人定胜天,证吾道法。”

  司马皓长叹一声:“说得好!这天命、人命到底孰主孰宾,孰君孰臣?不证又怎能知晓。”随即压低声音说道:“你明日还要随我去一趟国公府,我们要会一会昔日的师兄——李文英。”
  日期:2020-01-18 16:56:12
  第三章 道不相同不为谋 引蛇出洞再遇伏
  翌日未时,司马皓用过些茶点之后,便命人备好马匹,带着施存一和另外两名随从一同前往国公府赴约,此行不单要面见鲁国公曾公亮,更要借机试探一下曾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自昨日见过曾正之后,司马皓便疑窦重重,这位大师兄,数十年来杳无音信,此番偶遇究竟其中有何玄机?为何他要首先假人之手试探与我?
  司马皓狐疑之时,施存一也在暗自思忖,这位当年被师傅如此器重的大师兄李文英,何故此时藏匿于官宦之家,虽然修真以来,与大师兄谋面不多,但缘分却也颇深,此次师兄弟三人齐聚东京汴梁,难道只是巧合而已?

  二人思来想去之时,已然到了国公府门前。
  曾公亮贵为三朝元老,国公之位,自然府邸不似一般官宦之家,二人随着府中管事直奔内院,只见宅内大大小小庭院星罗棋布,两座主屋之间以回廊连接,廊间配有直棂窗,两侧则有回廊组成大小庭院点缀一旁。每个回廊转角处和庭院两侧配有大小楼阁,楼阁之间又以圜桥连接。整个府邸不但主次分明,而且高低错落,宏伟而富于变化。建筑风格舒展朴实,庄重大方,色调简洁明快。屋顶以叠瓦屋背脊及鸱吻铺设。瓦当则多用唐代风格的莲瓣图案。迈进内院,穿过一扇拱门,一座山池院立即映入眼帘,颇具盛唐遗风,院中设有石桌石凳,鲁国公早已命人备好了清茶在此等候。

  司马皓、施存一二人施礼落座,鲁国公遣散了身边的仆从,开门见山道:“司马少卿,施道长,老夫经昨日之事,心中自然颇多疑虑,今日相邀,还请两位据实相告。”
  “国公请讲便是。”
  “一则,司马少卿入仕为官,意欲何为?二则,汴京之地,首善之区,岂会有如此胆大贼人,又恰逢施道长遇见,如此巧合,恐怕个中另有原委。”
  司马皓听罢微微一笑:“下官自当如实禀报,不过有一事还望国公成全。”
  “何事?”

  “ 待下官禀报之后,可否烦劳国公馆请出我那同乡曾正,与下官叙叙旧情。”
  “这便不难,老夫差人传他过来便是。”
  司马皓端起茶盏,慢慢品了一口,开始讲述。
  治平元年,四月初四,英宗突发癔病,不知人,语言失序,同年十一月,汴京忽起风霾,遮天蔽日,白昼如夜,待英宗病体好转之时,便命周琮、楚衍为司天监正,查明原委。彼时,荆王门下有一名李姓门客,精通术数,言《崇天历》有弊端,荆王遂将其送入司天监,与崔衍推步日月蚀,并言英宗癔病与这汴京大风霾,均与《崇天历》弊端有关,若推行新历,则可顺应天时,国祚绵长,楚衍深信不疑,便告知周琮,于是撰写《明天历》,将岁实减小。治平二年,英宗再次患病,却很快痊愈,虽不见得与新历有关,但也不可不察,然治平四年正月,汴京再起大风霾,这次风霾来的蹊跷,当年英宗薨。

  说到这里,司马皓微微停顿了一下,看了看鲁国公。鲁国公此时面色并无变化,只是轻描淡写地接了一句:“熙宁元年,官家就废了《明天历》,沿用旧历。不知司马少卿所讲之事,到底老夫所问有何干系?”
  “下官正是为了馆阁校勘沈括而来。”
  “你说为沈括又待怎讲?”
  “沈校勘不日便要入主司天监,此时恐怕国公已然有所耳闻,只是沈校勘有一位好友,淮南人士,是位瞽者。”
  “你说的这位盲目之人,可是卫朴。”
  “卫朴日后定会入主司天监,并推行新历。届时,社稷恐将不测。”
  鲁国公听罢,眉头紧锁,默不作声,片刻,突然放声大笑,语气略有揶揄:“司马少卿所说这沈括、卫朴,皆是力主变法之人,莫非少卿是对参知政事王安石另有所指。”
  司马皓急忙起身,一揖到地:“下官位卑言轻,不敢妄议变法之事。但朝中御史、谏官纷纷请辞,凡此种种均是变革之前兆,请国公明察。”
  “也罢,且不论新历推行是否与社稷有关,事关变法之事,老夫定会留意。”说罢摆了摆手,示意司马皓落座。
  司马皓又恭恭敬敬地坐回石凳上,继续说道:“至于昨日的那伙贼人,下官确实无从知晓。还请开封府彻查。”
  鲁国公微微点了点头:“那就容老夫谴人慢慢查来。”随即唤了一个仆从过来:“你去传曾正过来。”说罢,慢慢品起茶来。
  不多时,曾正来到后花园,给鲁国公和司马皓行过礼,又与施存一对视了一下,神情倒也坦然。鲁国公放下手中茶盏,起身微微一笑:“既然是故人叙旧,那老夫暂且回避。”
  待鲁国公走远,司马皓轻声问道:“师兄,别来无恙,你我师兄弟三人齐聚汴京,若非天下有寰宇骤变之事,岂会如此巧合。”
  曾正一脸漠然,冷冷地回了一句:“天下还是那个天下,寰宇亦然如是,天道之事实难揣摩,唯这个变字不变。”

  “师兄,国公府上不便多言,你搬出曾公亮试探与我,恐怕早已料到我此番入仕的打算。我只告诉你,无论你作何谋划,我都要破这变法,证这天道。你阻我之时,便是你我兄弟情断之日。”
  曾正举头望了望天上浮云,兀自幽幽地说道:“曾公亮年过七旬,大限之期不远,当年他废磨勘、择将帅,早有变革之心,为何对变法之事先扬后抑?其子孝宽,更是对王安石力挺有加,却也知道‘故老大臣皆以为不便’,对待变法张弛有度。此父子二人顺应天道,故后辈之中人才辈出。薪尽火传,生生不息,万物一理。”说罢,二目炯炯望着司马皓,“你们为何偏要做这些无妄只之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